浙江外貿七月變局 多方政策改弦,內外因素糾結
2010-6-29 12: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人民幣升值的擔憂,到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欣喜,再到出口退稅調整的忐忑,剛剛過去的一周,從事服裝進出口貿易的義烏人紀閱微的心情猶如坐過山車一般。 或許,這個夏天,對外貿行業來說,注定是不平靜的。
杭州海關6月12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浙江省外貿進出口總值為218.3億美元,同比增長57.2%。這已經是浙江省單月進出口值連續5個月創歷年同期新高。
然而5月份靚麗的外貿數據,并沒有打消很多人對下半年外貿形勢的擔憂。一些人預測,在內外多因素的糾結之下,浙江外貿的上升勢頭有可能終結于七月。
“浙江制造”繃住神經
握在手中的手機突然輕輕響了一下,紀閱微下意識地看了一看,抬頭說,是自己剛剛辦理的手機業務,銀行發來的最新匯率消息。
而這緣于6月19日央行官方網站出現的一條消息,“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即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
在隨后的幾天里,人民幣匯率仿佛坐上了“過山車”。6月21日,雖然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并沒有變動,但人民幣即期市場已開始出現異動,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詢價收報6.7976,接近每日千分之五的浮動上限,即6.7933,這個價格刷新了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新高——6.8099,當日盤中高點一度達到了6.7958。
6月22日,人民幣即期詢價則又收報于6.8136元,把前一日的漲幅幾乎回吐殆盡,但央行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設為1美元對人民幣6.798,人民幣一日大幅升值295個基點,這令紀閱微一天之間就損失了幾十萬元人民幣。
然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6月23日,美元兌人民幣的中間價又較前一交易日的6.7980大幅走高122個基點為6.8102元。
“匯率,對外貿企業來說,是頭頂那柄懸劍。”紀閱微說,前段時間擔心人民幣對歐元升值,現在擔心的是美元。“匯率這根神經始終在緊繃著,最微小的變動,對于本來就利潤微薄的大量義烏出口企業,尤其是手中握有大量美元應收賬款的企業來說,打擊很可能是致命的。”
“這三四個月里,我們已經簽了十幾萬美元的訂單,全部是按6.821這個比價簽的,要是人民幣對美元脫鉤以后一下子升上去了,我們的利潤就要跑掉不少。”紀閱微憂心忡忡地對記者說。
和紀閱微一樣,不少義烏外貿企業老板也擔憂起了美元、歐元等貨幣貶值。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貨幣的貶值,讓義烏商品出口價格“被提高”,而國外不少經濟體目前仍面臨經濟增速緩慢的壓力,許多采購商不敢再大量進貨。
在談及匯率問題時,義烏憶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小建說了這樣一句話:“路越來越難走,但我們只能一往無前。”言辭頗顯“悲壯”。
為了能夠一往無前,紀閱微想到了一個應對之策,他稱之為“制造一個匯率防火墻”。“我們準備觀察一段時間,然后估算一個合適的匯價,以后把產品銷售都按照這個匯價長期簽給幾家銷售公司,以后無論實際匯率高低都以這個價結算,需方如果不接受我們寧愿這筆生意不做。”
難以捕捉的“利好”
就在紀閱微正在為上躥下跳的匯率而犯愁的時候,6月22日傳來的浙江成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的消息讓他臉上的愁云多少散去一些。
6月22日,央行等六部委近日聯合發布《關于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擴大到北京、天津、江蘇、浙江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境外地域則不再限制;試點業務范圍也擴展至服務貿易和其他經常項目人民幣結算。
“如果能用人民幣結算,那將為企業鎖定匯兌風險,這肯定是件好事。”紀閱微說。
浙江以占中國1%的面積和3.8%的人口,創造了占中國10.8%的出口。但是,長期以來美元結算的傳統格局對企業來說非常不方便。不僅手續繁瑣,購匯結匯的過程手續非常麻煩,此外還要向銀行另行支付手續費。而近兩年來隨著人民幣持續升值,匯率變動的風險,再加上來來去去的換匯成本,讓一些企業不堪負荷。
據有關資料顯示,對出口企業來說,用人民幣結算大致可以節約3%-5%左右的成本。以出口信用證為例,一般銀行開信用證需要支付1.5個點,結匯需要支出1個點,此外對外匯進行套期保值,還要另行支付成本。
但讓紀閱微糾結的是,客戶會愿意接受人民幣結算么?“在東南亞等已接受人民幣的地區推廣會相對容易,而歐美等地估計比較困難。”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份,在歐元不斷貶值的情況下,紀閱微就曾經向自己的一位法國客戶提出過采用人民幣報價的建議。“但對方寧可提高歐元報價,也不愿意采用人民幣報價。因為如果用人民幣結算,就意味著匯率風險由客戶承擔,”
“盡管人民幣結算能提高貿易便利化,理論上也能降低出口企業匯兌風險,但一個現實的障礙是,境外人民幣存量非常少,境外企業和銀行缺乏人民幣來源,出口企業仍然只能接收美元。”紀閱微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黃澤民認為,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尚未形成規模,由此境外銀行等機構持有的人民幣非常有限,且缺乏人民幣的投資渠道。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也曾在博客上撰文稱:人民幣計價結算在我方并無多少問題,難點在于貿易伙伴的接受程度,而要貿易伙伴接受人民幣作為計價結算工具,首要的條件應當是人民幣持有者能夠用這種貨幣買到他們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
“不過,這好歹是個好消息,至少我結算的時候又多了條途徑,可以嘗試著建議客戶用人民幣結算。”紀閱微略帶思索地說。
政策收口,逼迫轉型“倒計時”
就在浙江成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的同時,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通知稱,經國務院批準,自2010年7月15日,將取消部分鋼材、有色金屬加工材等406個稅則號商品的出口退稅。
很幸運的是,紡織服裝并沒有進入此次出口退稅調整的目錄。來自杭州海關的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省共計出口此次退稅取消商品5.5億美元,約占同期我省出口比重的0.8%。其中主要為出口2.34億美元的銅材和1.98億美元的鋼材。
雖然沒有涉及到自己經營的紡織服裝業,但紀閱微開始擔憂起來了。“沒準下一個就輪到紡織服裝產品了。”
紀閱微還記得4年前的那次痛苦記憶。2006年9月14日,財政部、商務部等5部門聯合發出通知,調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紡織服裝退稅下調2%。“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下調2%,我們一年損失在一千萬人民幣左右。除了提高紡織品價格外,沒有別的可行辦法,只有提高2%價格,利潤才能與調整前相持平,但是這畢竟是我們一廂情愿,絕大部分購貨商不會接受此價格,憑借良好的信譽、多年的交易,一些鐵桿購貨商可能會接受1%的提價,另外的大部分購貨商不會接受此價格。”
現在,紀閱微也開始思考轉型升級這件事情。“現在我們正和一家高校合作研發一種用于針織品的植物染料,這種綠色環保的染料一旦成功,產品的利潤將極大地提高,到時候就算出口退稅下調,我們也不用擔心了。”
釋放外貿升級信號
“無論是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調整,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都凸顯出決策層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意圖。”浙江省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張漢東說。
在張漢東看來,他更加愿意將這次匯率改革看成是人民幣升值。“從短期來看,人民幣升值會對浙江的出口貿易造成沖擊。”
據有關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點,行業的凈利潤率就將直接下降1個百分點,而當前部分低附加值產品的平均利潤水平僅僅在3%-5%。因此,人民幣升值將對我國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
“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將降低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但對企業轉型升級形成倒逼,有助于加快調整產業和經濟結構進程。”張漢東還表示,人民幣升值直接降低了國外資產價格,有利于提高企業在國外市場投資能力,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
人民幣匯改、出口退稅調整在給外貿企業帶來了嚴峻經營壓力的同時,也使外貿企業認識到淘汰低端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性。
浙江華立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輸變電產品出口和電力工程項目海外總承包為主要項目的出口型企業,去年企業出口總額為6100萬美元。公司總裁黨曉鷹認為,公司下一步將會更注重高附加值產品,考慮轉變貿易發展模式。
他認為,“這種影響表現為需要各個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加快自身貿易結構方式和貿易產品結構的調整,由低附加值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去轉變。另外呢可能伴隨著企業發展模式,是否由純貿易發展方式向供貿一體結合方式去轉換。第二個就是加快一些、促進一些具備走出去條件的企業要盡快走出去。然后施行全球化采購,全球資源配置,這樣也許還能降低一些成本,也能更少的受一些彈性匯率影響,增加一些出口競爭力。”(作者:何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