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懷邦:全面提升航運金融服務能力
2010-6-27 5: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上海“兩個中心”已經進入全面建設階段。作為連接國際航運中心與國際金融中心的“紐帶”,航運金融對上海“兩個中心”建設至關重要。在陸家嘴論壇上,交通銀行董事長胡懷邦暢談了他對航運金融的理解,以及交行的做法:
航運金融是國際航運中心的標志性產業
縱觀倫敦、新加坡等國際航運中心的成長歷史,從最初的“水運中轉”到“加工增值”,再到“資源配置”,航運中心的內涵已從傳統以提供貨物運輸為主的物流中心,延伸為具備綜合資源配置功能的港口城市。在此背景下,高效的航運金融服務能力,能為航運產業鏈各環節提供全面金融解決方案,已經成為現代國際航運中心的必備要素。一個高效發達的航運投融資體系、支付結算體系、海上保險以及航運衍生產品服務體系,對于確立和鞏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至關重要。可以說,現代國際航運中心所擁有的資源配置能力和高端金融服務能力,甚至比貨物吞吐量和班輪密集度等指標更為關鍵。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必須加快發展航運金融。
航運金融發展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現代金融始于航運業的發展,上海近代的崛起同樣緣于其海港城市的區位優勢。目前,上海擁有名列世界前茅的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優越的港口硬件條件,以及較為完備的金融機構體系和金融市場體系,匯集了占全國近40%的國際貨運企業和全球前20強的班輪公司,具備發展航運金融的獨特資源集聚優勢。
在上海“兩個中心”建設的進程中,商業銀行發展航運金融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可以為航運企業發展提供包括船舶融資、產業基金、資金結算等在內的全面金融服務;可以為港口、內河航道建設和為航運裝備產業提供配套的融資服務;還可以利用自身完備的經營網絡、先進的信息系統及強大的資金實力,對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運經紀、現代物流等各類航運服務機構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交行打造航運金融特色品牌的基本思路
交通銀行始終高度重視對航運事業的支持。自1908年成立起,交通銀行即以“收回輪、路、電、郵經營權,振興民族經濟”為宗旨,服務于包括航運業在內的民族交通事業。重新組建后,秉承大力發展航運金融的傳統,積極支持航運業發展。上海“兩個中心”建設作為國家戰略實施以來,交行在總行成立了專業化的航運金融部,統籌協調全行資源,進一步加大對航運業的支持力度。我們采用租約融資的新模式為船運企業提供大額授信并取得了首單突破;通過靈活的授信方案設計為大連港、福州港等正處于建設期的港口企業提供了長期穩定的建設資金支持;利用交行境內外聯動優勢充分滿足了中國海運、南京遠洋、青島遠洋等企業境外購船的外幣資金需求。去年,交通銀行航運類貸款余額同比增速超過70%。近期,交行全資子公司交銀租賃又獲準在保稅區注冊成立兩家SPV項目公司,專門為國內外優質航運企業提供有競爭力的融資租賃服務。展望未來,交行將進一步加快發展航運金融業務,全力服務上海“兩個中心”建設。
——發揮優勢,充分利用綜合經營、國際經營和離岸金融平臺,全面滿足航運業客戶需求。航運業的客戶需求是多樣化、全球化、跨市場的,這就需要銀行能夠提供全球化、綜合化的服務方案。目前,交行以基本搭建起了跨越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租賃等市場的金融集團架構,初步形成了“以亞洲為主體、歐美為兩翼”、覆蓋主要國際金融中心與航運中心的經營網絡,并作為國內最早開展離岸金融試點的銀行之一,自2002年便全面經營離岸銀行業務。下一步,我們將充分依托這三大優勢平臺,整合集團的產品和服務,通過不斷完善的境內外機構網絡資源和先進的電子化手段,提供從融資、結算、避險到財務顧問、信息咨詢等一站式、一攬子的全球金融解決方案。特別是要抓住上海洋山港試點離岸金融的機遇,拓展離岸金融業務,為注冊在海外的航運企業提供離在岸一體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更好適應和滿足航運業國際化發展的金融服務需求。
——細分市場,構建一體化的“鏈式”金融服務體系,形成交行航運金融特色品牌。我們將針對航運產業鏈中各相關行業的不同特點,細分全行業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設計并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和解決方案。比如,為港口企業提供項目融資、大型設備租賃融資服務,為有穩定運力需求的生產企業提供運費融資服務,為航運企業提供船舶融資服務,為造船企業設計租賃或信托方案,為相關中介服務機構提供結算及外匯避險增值服務等。通過整合港口、貿易、貨運、船舶制造以及相關中介服務等這一鏈條中的所有產品,打造一體化、全流程的航運產業金融服務鏈,形成覆蓋整個航運產業鏈的航運金融特色品牌。
——加快創新,積極探索設計客戶愿意接受、銀行風險可控的金融服務方案,全面提升航運金融服務水平。一是積極探索船舶融資新途徑,嘗試開展融合租約融資、人民幣跨境貿易、出口買方信貸三者的組合船舶融資模式,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積極拓展船舶租約融資、船舶保稅區SPV融資租賃、船舶經營性租賃、船舶售后回租、船舶出口信貸等新型融資服務。二是創新資金結算方式。針對航運企業境內外一體化的資金結算方式,重點加強全球現金管理和離岸金融產品的開發,幫助企業實現境內外資金的統籌運用。同時,大力開發聯名賬戶等針對航運企業需求的業務或產品,積極開展針對航運類企業的委托收款結算業務。三是設計開發匯率避險產品。進一步完善和開發遠期結售匯、匯率互換、掉期等避險產品,并利用我行在跨境人民幣業務方面的經驗和優勢,推薦有條件的航運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幫助航運企業因涉外業務為主而面臨的匯率風險問題。四是為航運價格衍生產品提供配套服務。航運價格衍生產品是航運企業規避海運價格風險的主要工具。隨著新版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的正式推出以及國際上首次以該指數為標的成功進行掉期交易,中國海運交易“衍生時代”即將開啟。我們將加強與上海航交所、期交所的合作,共同構建衍生品交易、結算和信息平臺,積極服務并參與衍生產品市場的培育。
——夯實基礎,不斷完善經營機制,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為航運金融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經營機制方面,將進一步完善涉及航運金融服務的市場拓展機制、業務運作機制、風險管理機制及考核激勵機制。重點是建立總分行之間的縱向聯動機制,分行、子公司、總行部門之間的橫向聯動機制,境內外機構之間的內外聯動機制。在專業人才方面,將加大激勵,通過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大力引進熟悉航運和金融業務的高級專門人才,切實解決航運金融人才短缺問題。
當然,面對世界航運重心由歐洲轉至亞洲、中國面臨航運金融迅速發展的歷史機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還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共同努力。國家有關管理部門應積極實行制度改革和創新試點,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探索適應航運金融發展的外匯和稅收政策,適度簡化金融機構設立與產品創新的審批程序,積極引導和鼓勵金融服務創新。地方政府應通過制定實施適當的稅收政策、搭建便捷高效的溝通平臺、健全航運金融誠信體系、積極吸引和培育專業人才等方式,為航運金融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