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常平塘廈將成東莞城市副中心
2010-6-25 13: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未來5年,東莞將如何發展?現在,執政者心中勾畫的藍圖已漸漸明晰。昨日,我市召開的“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會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冷曉明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 <BR> 三大經濟帶,“一主三副兩支點”的城市空間布局,人均GDP8000~12000美元,這些設計無疑是美好的。而嚴守生態綠線,推動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促進社會福利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則讓我們更有信心去面對東莞的明天。 <BR> 突破三大新興產業 <BR> 電動汽車 LED 太陽能光伏 <BR> 冷曉明表示,“十二五”時期,東莞處于人均GDP8000~12000美元的發展階段。同時,世界經濟也將步入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將明顯增加。“十二五”發展要以“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BR> “十二五”期間,東莞將抓住爭創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城市的發展機遇,著力推動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 <BR> 同時,努力把握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歷史機遇,圍繞高端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文化創意等重點領域,集中資源,爭取近期率先在電動汽車、半導體照明(LED)、太陽能光伏等新興產業實現新突破,盡快形成具有特色和較強競爭力的新經濟增長點。 <BR> 會上,一個被重點提及的項目是加快國家散裂中子源項目。該項目將建成具有現代運行管理機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工程實驗室等創新平臺。 <BR> 打造三大經濟帶 <BR> 園區經濟 物流經濟 商貿經濟 <BR> “十二五”期間,東莞將全力打造三大經濟帶。 <BR> 一是以松山湖為龍頭的園區經濟帶。按建設成為國內外著名企業聚集中心、研發創新服務中心、人才教育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總部經濟基地的要求,加快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建設。加快東莞生態園建設,加快做好長安填海區建設規劃和立項申報,開展圍墾填海工作。 <BR> 二是打造以虎門港為依托的物流經濟帶。按打造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和資源節約型工業港口、生態型綠色港灣的要求,建設綜合型臨港產業帶和物流總部基地,使虎門港成為帶動物流業,發展重化產業和沿海產業發展的龍頭。 <BR> 三是打造以主城區為核心的商貿經濟帶、規劃建設中央商務區、商貿區和休閑區,增強主城區的輻射帶動功能。 <BR> 城市布局“一主三副兩支點” <BR> 主城區 虎門、常平和塘廈 松山湖和虎門港 <BR> 東莞城市空間布局將在“十二五”期間得到完善。按照“一中心、多支點”和“中心提升、東西推進、西北拓展”的思路,通過引導資源合理配置和產業梯度發展,形成“一主三副兩支點”的城市空間布局框架。 <BR> 構建“一主”即主城區,建設中央商務區、商貿中心區,大力發展商業和現代服務業,聚集各種要素資源,增強對全市的帶動輻射功能。 <BR> “三副”即虎門、常平和塘廈,以其為城市副中心,促進片區綜合服務職能向其集聚。 <BR> “兩支點”即松山湖和虎門港,是東莞城市發展中高地,促進經濟社會雙轉型的先鋒和龍頭。 <BR> 同時,結合經濟分布,建設推進由松山湖、虎門港、生態園、長安新區組成的產業高端功能區,由電子信息、紡織服裝、家具、模具及重化產業等組成特色優勢產業集聚區,由物流服務、創意產業、專業會展、商貿流通、旅游服務等組成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BR> 另,積極推進“三舊”改造,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實施城鎮中心區“退二進三”工程,推進制造業生產環節向城鎮核心區的外圍轉移。 <BR> 以現代都市型產業為主,對舊工業區進行分類改造成功能置換區,實施拆舊建新、拆小建大、拆零建園,完善區內基礎設施以及商業、文化、醫療衛生等功能配套,改善廠區及周邊環境,提高管理水平和承接產業能力。 <BR> 打造現代大交通格局 <BR> 軌道交通網 高等級公路網 區域公交網 <BR> 交通格局方面,東莞在“十二五”期間將構建“城鄉一體、快速安全”的現代大交通格局。 <BR> 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以及以軌道交通為主體,強化主干道路、提升鎮街聯網公路、改造村際道路、增加對外通道,構建各種交通互通互聯的現代化交通體系的思路,積極配合全省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穗莞深、穗莞惠城際軌道交通,東莞軌道交通和廣深港鐵路,加快建設“內聚外聯”的軌道交通網絡。 <BR> 同時,建設廣深沿江高速公路、深圳外環東莞段、莞惠高速東莞段、從莞高速、博深高速,形成高等級公路網主骨架,加強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及市區六大綜合樞紐建設,完善區域公交網絡。 <BR> 另外,還將加快建設虎門港,積極參與珠江口港口資源整合,合理打造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珠三角港口群體。 <BR> 嚴守生態綠線 <BR> 生態文明 資源節約 環境友好 <BR> 生態環境保護在“十二五”規劃基本思路中得到體現和加強。冷曉明表示,東莞要率先建立生態型文明城市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BR> “十二五”期間,東莞將堅持嚴守生態綠線,禁止開發森林公園、生態濕地、水源保護區等區域。 <BR> 同時,推進城市景觀林、公共綠地和城郊防護綠化帶建設,加快推進珠三角城際綠道網、市域綠道網和社區綠道網等綠道網絡系統建設。維護農田保護區、農田林網等綠色開敞空間。 <BR> 推進林分改造,大幅增加生態公益林比重,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助標準。 <BR> 嚴格實施《東莞市域生態控制線規劃》,加快自然保護區及森林公園建設,培育森林文化。 <BR> 探索建立流域、區域統籌的生態補償機制。 <BR> 以建設廣東省循環經濟試點城市為契機,建立健全東莞循環經濟鼓勵扶持政策,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加快推行清潔生產應用示范工程及項目,實施鼓勵與扶持低碳產業發展的政策,爭取與發達國家和地區開展低碳項目的技術合作,逐步形成低碳產業鏈。 <BR> 民生菜單 <BR> 建立工資正常 <BR> 增長機制 <BR> 激發體制的活力,需要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BR> “十二五”期間,東莞將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優化政府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逐步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制體制。 <BR> 全面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全面推進簡政強鎮各項工作,賦予鎮街部分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加快按常住人口配備行政編制的改革,減輕市鎮兩級政府社會管理的壓力。 <BR> 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推進預算制度改革,調整完善激勵型財政體制。 <BR> 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完善“超收獎勵”的財政激勵機制,建立“市鎮主導開發,市鎮村三級分利”的合作發展模式。落實財政支農惠農政策,大幅提高農業生產性投入,逐步擴大扶貧開發范圍,促進農民收入穩步增加。 <BR> 在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改革和調整戶口遷移政策,完善企業人才戶口準入政策,推行居住證及“一證通”制度,提高服務效率和管理水平。 <BR> 民眾關心的收入問題也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 <BR> 推動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是規劃的基本思路。為此,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最低工資制度、工資指導線制度,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逐步提高企事業離退休人員收入水平。同時,深化機關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適當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福利待遇。 <BR> 社保對戶籍居民 <BR> 全面覆蓋 <BR> 社會保障方面,明確了社保擴面、完善體系建設,提供均等服務等“十二五”規劃的社會保障工作重點任務。以弱勢群體為重點關注對象,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完善貧有所濟、災有所救的社會救助體系,促進社會福利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 <BR> 到2015年,各項社保制度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和基本保障的需要,體系基本完善。 <BR> 到“十二五”期末,實現城鎮職工工傷、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參保率達到90%,社會養老、失業保險參保率達到80%;城鄉農居民實現100%參加養老和醫療保險,基本消除“應保未保”、“可保未保”的現象。 <BR> 同時,力爭“十二五”期間實現社會養老保險人均養老金增長保持與GDP增長速度相當。 <BR> “十二五”社保發展重點 <BR> 1,提高企業職工參保率 <BR> 2、完成社保對戶籍居民的全覆蓋 <BR> 3、完善學生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BR> 4、真正實現養老保險城鄉一體化 <BR> 5、推進養老保險制度的全面深化 <BR> 6、調整醫療保險待遇結構 <BR> 7、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制度 <BR> 8、繼續完善“三位一體”工傷保險體系 <BR> 9、積極探索“三位一體”失業保險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