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確定經濟發展大規劃
2010-6-24 14: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若干重要問題的意見》發布,確定轉方式調結構在六個方面實現新突破:
在擴大總量、提質增效上實現新突破,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上實現新突破,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上實現新突破,在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上實現新突破,在統籌協調、一體化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在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本報6月23日訊(記者 牟明善)《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若干重要問題的意見》于6月11日經中共山東省委九屆十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有關部門今天對外發布了全部內容。有關人士認為,這是我省今后幾年發展經濟的“大規劃”,將成為山東地區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在六個方面實現新突破:在擴大總量、提質增效上實現新突破,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上實現新突破,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上實現新突破,在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上實現新突破,在統籌協調、一體化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在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加快服務業發展將作為考核各地和有關部門的重要內容,促進服務業超常規、跨越式發展,重點支持金融保險、現代物流、批零餐飲、商務服務、家庭服務、房地產、文化旅游、社區服務等十大領域。
轉方式調結構在六個方面實現新突破
《意見》說,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今后5至10年是關鍵時期。要著重調整產業結構,增加服務業比重;著重調整城鄉結構,提高城鎮化水平;著重調整需求結構,積極擴大內需,努力在六個方面實現新突破:
在擴大總量、提質增效上實現新突破;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上實現新突破,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有較大提高,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上實現新突破;在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上實現新突破,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進一步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在統籌協調、一體化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區域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東中西部發展趨于協調,對內對外開放統籌推進;在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上實現新突破,社會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完善,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
將加快服務業發展納入考核內容
《意見》特別強調,加快服務業發展是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將作為考核各地和有關部門的重要內容,促進服務業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努力實現服務業增速高于生產總值增速,盡快改變全省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的狀況。濟南等區域中心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
突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農村服務業。重點支持金融保險、現代物流、批零餐飲、商務服務、家庭服務、房地產、文化旅游、社區服務等十大領域。注重做大服務業集聚發展載體。省里重點協調抓好50個服務業重點城區、100個重點服務業園區、100家大型服務業企業、100個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服務業大項目。
著力抓好十大產業體系建設
《意見》認為,要鞏固發展農業基礎,加快實施糧食千億斤生產能力建設規劃,實施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多措并舉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
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將著力抓好十大產業體系建設:糧油產業體系,形成從原糧到高端食品的產業鏈條;蔬菜產業體系,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產業鏈條;畜牧產業體系,形成從養殖到食品、皮毛成品的產業鏈條;水產品產業體系,形成養殖、加工、出口一體化的產業鏈條;果品產業體系,形成鮮食水果、干果、果汁飲料、果酒等多元化的產業鏈條;棉花產業體系,形成從種植到紡織、服裝一體化的產業鏈條;林木產業體系,形成林產品加工、林紙一體化為主的產業鏈條;花卉產業體系,形成培育、生產、分級、保鮮、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條;種業產業體系,形成研發、繁育、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條;農業旅游產業體系,形成農村旅游產業鏈條。
建立公共投資帶動就業增長機制
《意見》指出,要努力擴大社會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建立健全公共投資帶動就業增長機制,挖掘政策投資和大項目帶動就業增長潛力。鼓勵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和服務業。加強和改善就業公共服務,完善和落實財政稅收、金融信貸、社會保險補貼等就業扶持政策,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積極開展就業援助。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和自主創業。實施加強就業培訓和提高就業創業能力五年規劃,設立就業培訓專項資金,全面開展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困難群體的技能培訓,到2015年每年培訓城鎮各類就業人員100萬人。
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到2015年,全省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以上。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到2011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0%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到2012年新增廉租住房保障6萬戶以上,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經濟適用住房12萬套,改造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1000萬平方米。
四大工程推進工業優化升級
《意見》說,推進工業優化升級要落實10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40個特色產業調整振興指導意見和13個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指導意見,突出抓好四大工程:
一是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工程。在項目安排、資金平臺、財稅政策上綜合施策,加快企業技術改造,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工程。每年籌集10億元左右,設立省級新興產業發展資金,通過貼息、補貼、獎勵方式,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盡快形成規模。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新材料基地。對大項目、好項目,在稅收上實行優惠,產品推廣使用上給以扶持。省里確定的高新技術項目,在項目審批、環評、供地上建立“綠色通道”。三是新特優引領工程。打造一批中國名牌和山東名牌。四是產業集群壯大工程。抓大扶小,近期著力培育 170個過50億元、100個過100億元的產業集群,打造140個特色產業鎮,形成一批過百億元、過五百億元、過千億元的大企業集團。
建立職工收入正常增長機制
《意見》指出,全省各地要研究制定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完善消費信貸政策,鼓勵引導健康消費、綠色消費、低碳消費。以“搞活流通、便民利民、擴大消費、促進增長”為主線,積極培育消費熱點,開辟新的消費領域,擴大休閑旅游、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健身、節慶會展等消費,引導汽車、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費,推動公務用車改革。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職工收入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平均工資水平,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加快流通體系建設,打造一批區域性商貿中心、現代商品批發市場和特色商業街區,建設一批現代流通示范縣、示范鎮,做強一批現代物流配送中心。鼓勵支持企業在國內主要城市建立“山東商貿城”、“山東商品直銷中心”等內銷平臺,拓展省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