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長三角規劃出爐 連云港將建國際大城市

2010-6-24 13: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備受關注的我國首個跨省級行政區區域發展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公布。日前,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上發布消息,正式印發長三角區域規劃。該規劃的規劃期為2009-2015年,展望到2020年,根據規劃,長三角將形成以上海為核心的“一核九帶”空間格局。區域規劃對長三角發展的戰略定位是: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其中,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定位是首次提出! ≡敿氷U述各城市發展重點 
  區域規劃的最大亮點也是最核心之處,是明確了長三角的區域布局。規劃提出,按照優化開發區域的總體要求,統籌區域發展空間布局,形成以上海為核心,沿滬寧和滬杭甬線、沿江、沿灣、沿海、沿寧湖杭線、沿湖、沿東隴海線、沿運河、沿溫麗金衢線為發展帶的“一核九帶”空間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在此基礎上,規劃詳細闡述了各個城市的產業發展重點,試圖破解長三角城市在產業分工與定位上的“同構”困局。
  規劃全文超過3萬字,共分12個章節。“與此前征求意見的版本相比,正式出臺的規劃在章節劃分及其內容上,體現了新環境與新形勢下長三角的與時俱進。”曾參與區域規劃編制并擔任“產業發展定位與布局”項目負責人的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教授對早報記者表示,規劃直指長三角的癥結所在,意圖全盤塑造區域的發展新優勢。
  25城分核心區和輻射區 
  在長三角區域范圍被明確為“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后,區域規劃將滬蘇浙25個城市又劃分為核心區和輻射區,其中原有的16個市為核心區,并明確了各個城市的城市功能和定位。引人注目的是,“泛長三角”亦被寫入規劃。規劃要求加強泛長三角合作,并表示,長三角周邊的安徽等地區具有區位、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勢,與長三角地區經濟聯系緊密,是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和直接輻射區。規劃明確建立健全泛長三角合作機制,編制南京都市圈、淮海經濟區區域規劃,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設,建設杭州都市圈。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城市發展研究中心長江三角洲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張顥瀚提出,區域規劃其實覆蓋了長江流域、大沿海、泛長三角等幾個大的國家戰略帶范圍,將整個長三角與泛長三角、中西部發展聯系起來。其中滬寧線是中國大中城市最密集的地帶,將成為“世界級城市群”的主軸線,也是長三角發展的重中之重,而南京則是這個向長江中上游輻射的主軸線的門戶城市。
  上海:強化上海國際大都市綜合服務功能,充分發揮服務全國、聯系亞太、面向世界作用,增強高端服務功能,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大都市。
  南京: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長江航運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蘇州:建設高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創新型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勝地。
  無錫:建設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服務外包與創意設計基地和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職業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
  杭州:建設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全國文化創意中心、電子商務中心、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
  寧波:推動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發展,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國際港口城市。
  常州:建設以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重要的創新型城市。
  鎮江:建設以裝備制造、精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區域物流中心和旅游文化名城。
  揚州:建設以電子、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生態人文宜居城市。
  泰州:建設以醫藥、機電、造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成為長江南北聯動發展的樞紐、濱江生態宜居旅游城市。
  南通:建設以海洋裝備、精細化工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綜合性物流加工基地,建設江海交匯的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
  湖州:建設高技術產業引領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文化創意、旅游休閑城市,成為連接中部地區的重要節點城市。
  嘉興:建設高技術產業、臨港產業和商貿物流基地,成為運河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
  紹興:建設以新型紡織、生物醫藥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國際文化旅游城市。
  舟山:建設以臨港工業、港口物流、海洋漁業等為重點的海洋產業發展基地,與上海、寧波等城市相關功能配套的沿海港口城市。
  臺州:建設以汽摩、船舶、醫藥、石化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成為民營經濟創新示范區。
  連云港:建設綜合性交通樞紐、以重化工為主的臨港產業基地和國際性海港城市。
  徐州:建設以工程機械為主的裝備制造業基地、能源工業基地、現代農業基地和商貿物流中心、旅游中心,成為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
  鹽城: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能源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區、重要生態濕地旅游目的地,成為沿海地區現代工商城市。
  淮安:建設區域性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歷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宿遷:建設新興工業和商貿基地、綠色生態和創新創業城市。
  溫州:建設以裝備制造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商貿物流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基地、國家重要樞紐港和民營經濟創新示范區,成為連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城市。
  金華:建設國際商貿物流中心和高技術產業基地,加快以金華—義烏為核心的浙中城市群發展。
  衢州: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新材料、職業教育、商貿物流、文化旅游,建設省際重要節點城市。
  麗水:建設綠色農產品基地、特色制造業基地和生態文化休閑旅游目的地,建成浙西南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構建改革“試驗田”建成創新型區域 
  “區域規劃的發布和實施,將有助于提振和加速長三角一體化進程。”長三角區域專家、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教授表示,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各級政府的行政干預力量在增加,各省市和城市間更關注自身的發展,由此導致的區域壁壘使長三角一體化進程近年來明顯減速,“區域規劃將引導長三角各方通過空間結構的調整,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一體化由此再次迎來新高潮!
  “江浙滬3省市目前都尚處經濟轉型期,僅憑一省之力、一地之力無法解決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必須充分利用長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的優勢,充分利用三地之間客觀存在的資源結構的互補性,形成產業分工,加快長三角經濟的融合!彼f。
  區域規劃表示,將在長三角開展一系列重大改革試驗,率先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包括推廣上海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經驗和做法;對具備一定條件和較大規模的城市賦予立法權;根據國家有關部署開展環境稅試點,探索開征物業稅;設立由長三角地區自行籌集、主要用于跨省市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的區域發展促進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專門用了一個章節提出,以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創新體系,率先在全國建成創新型區域。
  錯位發展避免惡性競爭 
  從此次規劃的要求層面上看,上海依然是占核心地位,南京、杭州為兩翼,增強高端要素集聚和綜合服務功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城市核心競爭力;核心區其他城市要抓住上海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的機遇,協同推進產業升級、技術創新和集約發展。同時,促進蘇北、浙西南地區發展,充分利用蘇北地區的土地、勞動力和能源資源優勢,建立長三角地區優質農產品、能源、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基地;充分利用浙西南地區民營經濟發達的優勢和山區資源條件,建設長三角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綠色農產品基地和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
    在區域城市功能上,規劃提將進一步提升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寧波等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錯位發展,擴大輻射半徑,帶動區域整體發展。而在2006年版本的區域規劃中,上述5城被稱為“副中心城市”,表明城市地位明顯提高。同時,無論是核心區城市還是輻射區城市,均被賦予明確定位,這些定位充分發揮了各個城市自身優勢,各具特色、功能互補,有效避免了城市間的惡性競爭。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