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11條高速公路只有1條賺錢
2010-6-18 16: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南京到鹽城,走高速要過4個收費站,單趟過路費130元,如果走省道,就從雍六高速下來轉寧通高速后走231省道繞行,這樣單程就可以省掉40元費用。”長期在蘇北鹽城客運班線的杜師傅對記者說。
不僅如此,記者還了解到,蘇北境內的11條高速公路,目前只有京滬高速江蘇段不是“虧本運營”。然而,面對10余條高速公路不賺錢的現狀,江蘇仍然要在蘇北建設10多條新的高速公路。
太驚人:
養(yǎng)護成本遠高過通行收費
隨著座座跨江大橋落成,各省轄市之間也實現了高速公路聯網暢通,“千里江蘇一日還”已成現實。 但是,蘇北已經通車的高速公路,只能讓長途班線司機“望路興嘆”。
“這19條高速公路,除了京滬、寧滬高速運營為盈利以外,其他的一律都是虧本,包括寧杭在內。”一位交通建設部門的人員,一語道破了高速公路目前的運營狀況。
據負責高速公路運營的江蘇省交通控股集團介紹,去年,寧滬高速公路一天的通行量為5萬輛車,全年總通行費用35.5億元,約占集團通行費總收入82.48%。
按照這一官方數據,不難得知,整個江蘇高速公路去年的通行費總收入應達43.04億。而除寧滬高速之外的其他高速公路,通行費只能收到7.54億元。
“所以,寧滬的收費任務非常重。也只能依靠寧滬‘這桶水’來澆灌其他的高速路了。”一位交通控股集團的高管曾經透露。
業(yè)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除了收費員等員工工資以外,高速公路現在的主要支出是,貸款利息和養(yǎng)護。
據悉,高速公路除項目資本金外的建設資金,基本上來源于銀行貸款。通常,銀行按長期貸款年利率6.39%計算,一條長度為100公里、四車道的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造價為5000萬-6000萬元,每年還給銀行的費用就高達3.8億元。
同樣,高速公路除了建設投資的高額利息以外,養(yǎng)護投入也很驚人。記者從江蘇省高速公路道路養(yǎng)護科了解到,每條路的養(yǎng)護費投入,要根據它的車流量,營運時間決定。
“通常情況,用于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的電費每年每公里就高達53萬元,加上機電設施維護、管理費用,每 年每公里費用要達73萬元。”負責管養(yǎng)的工作人員透露。以常用清掃路面的清掃車為例,由于清掃車價格翻了好幾倍,所以現在清掃路面的成本至少要花400元/公里左右。“再算個簡單的賬,養(yǎng)護一公里的路面,對高速路來講就是兩公 里,因為高速路是雙向四車道,光從路面距離來看,養(yǎng)護成本就增加了一倍,實際核算養(yǎng)護成本,比這要高得多。”養(yǎng)護工吳師傅向記者透露。
按此推算,因為蘇北高速總里程約為1500公里,那么僅蘇北高速公路的養(yǎng)護費每年至少高達18.9億。不算利息成本,這一數字也已遠遠超出除滬寧之外的其他高速通行費收入7.54億元。
“不成比例的投入和支出,蘇北和江蘇為何還要建這么多高速公路?”一位鹽城的客車司機這樣詰問。
不劃算:蘇北司機不愿走高速公路
一些長期奔跑在客運班線上的司機,很少開車上蘇北的高速公路,鹽城附近的高速就是這類情況的典型例證。
據悉,鹽城市的公路客運班車多達3000多輛,10萬座位,客運班線1113條。其中,鹽城至淮安、鹽城到響水的班車是載客率最多線路之一。而這些線路上的客運司機,很少有人選擇走高速。
“原因很簡單,費用高。”經常跑鹽城到淮安線的杜師傅告訴記者。
長期跑鹽城到淮北客運班線的馬師傅告訴記者,兩座城市之間正常的路程是:從鹽城上徐宿淮鹽高速公路,到徐州之后,向前沿連徐高速公路行駛27公里,看連徐高速出口指示牌,然后再向前沿連霍高速公路行駛17公里后,下匝道向右沿S202行駛7公里,最后,左轉沿北外環(huán)路行駛12公里進入淮北市區(qū)。最短路線(全程高速)大概364公里。“路程約5個小時左右。”
馬師傅介紹說,而如果不走高速選擇省道的話,可以從鹽城到淮安普通公路(省道),從淮安到徐州(S305 省道),再從徐州上連徐高速公路行駛27公里(看連徐高速出口指示牌)再向前沿連霍高速公路行駛17公里后下匝道向右沿 S202行駛7公里,左轉沿北外環(huán)路行駛12公里進入淮北市區(qū)。全程大約450公里,比走高速要多50分鐘的路程 。“但是,可以省掉徐宿淮鹽高速的收費站。”馬師傅說,他寧愿多跑40分鐘的路程,也不愿意去多交40元過路費。
“有的高速連接線很長,甚至長達十幾公里 ,比如阜寧高速連接線就長達25公里,這樣一來 ,如果上座率不高,就更不劃算了。”同樣是客車司機的杜師傅說。
爭議大:蘇北仍然在建雞肋高速路
目前,江蘇境內的高速公路累計通車里程已有3755公里,建成的高速公路有19條。其中,在蘇北境內的高速有11條。通車累計總里程已達1500多公里,占全省總長度39%。
然而,這一條條連接蘇北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卻并不是開車人的首要選擇。而在運營方看來,與蘇南相比,蘇北高速公路仍普遍存在運營里程短、通行費收入水平低,以及資本金到位率低、企業(yè)負擔沉重等突出問題。“使得這些建好的高速公路,成了雞肋。”一位不愿具名的江蘇交通界人士這樣形容。
即便這樣,蘇北目前仍有10條高速公路正在建設。包括:濟寧至徐州高速公路江蘇段、臨沂至連云港高速公路江蘇段、江都至海安高速公路、宿遷至新沂高速公路、常州西繞城高速公路等項目。
這其中,宿新高速存在很大爭議。記者在“新沂論壇”網站上看到,不少網友紛紛發(fā)帖表示,新沂至宿遷根本沒有修建高速公路的必要。
當地市民馬先生也認為,新宿高速對新沂的城市發(fā)展弊大于利,新沂距離宿遷僅幾十公里,目前使用現有公路, 汽車全程也僅用1個小時左右,即使修成高速,扣除出入收費站的時間耽擱,僅能節(jié)約半個小時左右,何必要浪費大量投資修建高速路?何況該條高速的建設大部分位于新沂境內,將浪費新沂的大量農田,像一把利劍,將新沂南部腹地切為兩半,由于全封閉,公路兩側居民被生硬地割開,無法進行生活和經濟上的交流。而且,這條高速路的修建對新沂的發(fā)展沒有任何益處,因為宿遷不是上海,宿遷和新沂一樣不是發(fā)達地區(qū),新沂無法通過與宿遷的緊密聯系促進自己的經濟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建議不修高速,改為不封閉的省級新宿公路以求雙方滿意最好,并不是高速公路越多就是越好的。”
(相關新聞)
記者了解到,我國的高速公路一直都是“建設與管理”分開,而歐美發(fā)達國家實行的是,建、管、養(yǎng)、收、還貸一體化的公司管理機制,統一考慮和制定高速公路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政策與法規(guī)。同時,歐美國家的高速公路往往在滿足安全要求的同時,特別注重環(huán)境保護,并為此適當控制建設規(guī)模。
例如,與我國高速公路相比不同的是,歐美的高速公路很少有高路堤,道路縱坡隨地形變化較大,極少受到限制,因此路基填用土方較少;線形設計較為自由,左右幅路基時常根據地形要求而分離;邊坡充分綠化,不但具有很好的環(huán)保效果,還能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根據規(guī)劃要求,預留一定寬度的中分帶,不但有較好的防眩、安全作用,還為今后擴建提供了空間;高速公路噪聲治理投入很大……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這些國家“環(huán)境至上”的理念。
此外,各國在高速公路的收費上,做法大有區(qū)別,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開車一般很少見到收費站,即使偶爾遇到一些,費用也是非常便宜。收費之所以便宜,主要原因在于,已經建成的高速公路資金來源基本上是聯邦政府的稅收,州政府僅通過對一些年久失修的“老字輩”高速公路收費以用于維護和保養(yǎng)。而日本的高速公路遵循按行駛里程收費的原則,征收標準全國統一,其中,還可根據行駛的里程給予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