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老城區路網挺進“快速時代”
2010-6-15 11: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編者按 端午佳節,粽艾飄香,合肥沐浴在濃濃節日氣氛中,但各建設工地依然是人馬歡騰,“大建設”激戰猶正酣。
斗轉星移,合肥“大建設”已進入第5個年頭。金戈鏗鏘,合肥正經歷著2000余年來未有之嬗變。巨變是全方位的,何止在新區,老城區更在“大建設”的風云際會中被無限惠及。
在庚寅端午的美好日子里,讓我們一道回眸,端詳這個正在劇烈蝶變中的老城區!
1950年代初,合肥城建步入“環城時代”。這一“環”竟長達近半個世紀。這環城公園的秀美,無形中也為“翡翠項鏈”賦予不可逾越的光環。安慶西路、宿州路等幾條道路,外延步伐曾一度至此戛然而止。
如今的城市已經“坐在車輪上”,老城區交通格局已經遠遠無法承載城市快速發展之重,因此在新的建設同時,老城區的改造、提升,成為合肥一個重要的命題。
運起如椽巨筆,“大建設”在合肥老城版圖上,以路、橋為線條,從四面八方破題突圍、呈放射狀延伸至合肥各城區,寫出雄渾篇章。
“暢通一環”力求7月再突破
瑤海區東一環附近的一位“老合肥”望著不日放行的大通路人行天橋感慨:“暢通一環”建設和改造,讓其及家人的出行更快速便捷、且更安全,“大建設”建設的不僅是一項項工程,更是合肥的民生。
據悉,下個月,二環路三個下穿高架橋節點將打通。屆時,一環路部分路段的細部改造及下穿高架橋工程,將全力推進。
近20公里“暢通一環”全線改擴建,是合肥城區交通的牽動性工程,開啟了合肥環城路網架設的新篇章,其所涉及的瑤海、蜀山、包河、廬陽等區,直接受益,輻射受益范圍更不可勝計。
最快捷的道路,即拆除全部紅綠燈的道路。一時間,合肥一環路在基本采用舊有道路線位基礎上,分標段拉開改造大幕。拓寬改造,規劃建設“上天入地”式各類橋梁近30座,讓原來橫亙在路口的信號燈“退役”,開省市先河之工程頻頻涌現。
“井”字路網擔綱交通動脈
暢通老城區交通,須有強勁的主動脈。合肥建設者意識到,城區交通壓力日益迫切,原有“十字形”骨架已遠遠不能滿足市民需求,“井字形”格局建設,外加支路網完善,勢在必行。
不少合肥建設者至今猶記:清溪路、壽春路、長江東路;長江西路、長江中路、長江東大街分別連通,構成合肥城區道路“井字形”路網的“兩橫”。蒙城路、金寨路;阜陽路、徽州大道,則為其“兩豎”。拆除違法建筑,大刀闊斧新、改建,所到之處,“天塹”也能變通途。
“井字形”道路骨架形成意義不言而喻,然而不止于交通。談及當年長江中路“取直東延”,即長江東大街改造。瑤海區相關部門負責人曾表示,合肥東部歷來是合肥的工業、制造業重點區域和物流的集中區域,大型制造企業、工業園、批發市場云集于此。長江東大街,已成為瑤海的標志性路段,成為瑤海的中心線,沿路地塊的商業價值得到巨大的提升。
從“疏通”跨入“快速”
“大建設”以來,合肥共新建、改擴建了多少條大大小小的路橋,恐怕不經耐心梳理,難有精確結論。但不難明確:雖然城區的車輛、行人,以及社會活動往來頻繁度都呈幾何級增長態勢,合肥的交通擁堵,卻始終在可控范圍。同時,市中心主要路段,已率先在公共交通領域吹響“快速”號角。
有建設者評價,如果說金寨路高架、五里墩立交橋等在合肥城建史上赫赫有名的重點路橋工程建設,為的是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
那么,當前正如火如荼建設的三大高架,以及已經開建、并近期規劃“十”字形基本骨架,遠期在中心城區范圍內形成網狀的軌道交通工程,則是合肥交通從“疏通”到“快速”的突圍,是向著“高速合肥”邁進的主動出擊。
“三高架建設,歸根結底是中心城區的巨大‘福音’。”有市民說,比如東高架,建成后將為合肥東向出城口打開新局面,近至沿線瑤海區,遠及整個城區,都將成為受益者。路網建設,對合肥中心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作用舉足輕重。 ·趙登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