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港口露端倪 發揮物流“加速器”
2010-6-12 19:3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前,在中國交通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特種物流年會上,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港)獲得了“2010年度中國特種物流行業典型示范單位”稱號。會上,青島港副總裁成新農向記者講述了青島港在建設國際大港方面的經驗,以及他對第四代港口物流的看法。
成新農說,金融危機給全球港口物流業造成了巨大沖擊,集中的體現就是吞吐量下降。這種沖擊,從根本上講,是對港口物流原有發展方式的沖擊。因為港口之間的競爭,其本質上是港口所在的物流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而這,也正是第四代港口的競爭特點。
為此,成新農強調,要積極培育港口功能要素,積極促進第四代港口物流的發展,這是一個戰略性的方向問題。只有找準港口物流的發展方式和路徑,才能真正發揮出物流在經濟發展中的“加速器”作用。
融入供應鏈
“以經濟全球化引起的現代供應鏈和集裝箱多式聯運的加速發展為背景,世界先進港口已不僅僅是各種運輸方式的交匯點、臨港工業和商務服務中心,同時也成為國際商貿活動鏈上的重要環節和現代物流基礎平臺。”成新農告訴記者。在此基礎上,第四代港口初現端倪,昭示了港口物流的發展方向。
據成新農介紹,在第四代港口建設中,港口將逐漸從一個樞紐中心轉變為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它在兼容第三代港口功能的基礎上,強調港口之間的互動以及港口與相關物流活動之間的互動,滿足運輸市場對港口差異化服務的需求,提供精細化的作業和敏捷的服務,以形成柔性港口,促使與港口相關的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無縫鏈接。
而第四代港口物流的一個最重要特征,就是在建設航運中心或者物流中心的基礎上,提升到更加強調自身成為供應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種提升的本質,在于港口從靜態的、節點型的角色轉變到動態的、網絡型的角色。在完善“中心”功能的基礎上,強調物資和信息必須在港口快速地流過,可以極大地提高供應鏈的整體效率,為客戶帶來高增值服務,同時也提升了港口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增強了港口的競爭力。
“當前港口物流之間的競爭已經演變為港口所參與的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這就要求港口的物流發展必須致力于‘大物流’、‘一體化’、‘虛擬鏈’的推進。”成新農說。
所謂大物流,就是指港口物流必須向國際化、規模化、系統化發展。傳統港口物流實現的是“港到港”,而現代物流要求的是“門到門”服務,這就要求構筑與港口物流業發展配套的現代綜合運輸網絡與腹地市場體系,依托港口附近的物流園區,開展腹地運輸、報關、報驗、包裝、庫存管理、提供金融、保險方面等一體化整合服務。同時,港口物流必須是建立在港口物流信息平臺的基礎上的高效虛擬供應鏈,供應鏈的任何一環都能達到資源、信息共享,實現總體功能最優化的物流服務目標,依托虛擬鏈形成覆蓋全球的虛擬港。
因此,港口除了繼續發揮其裝卸功能、轉運功能外,還應主動聯合供應鏈上的其他重要企業,以及其他運輸方式的供應商,協同發展,互利共贏,構建一體化、無縫隙的供應鏈物流網絡,延伸港口的物流功能,在提升供應鏈整體服務水平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發展。
積極探索
“為了充分發揮現代物流在港口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推動港口功能升級,青島港在發展第四代港口物流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成新農告訴記者。在推進第四代港口發展的工作中,青島港主要做了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凝聚港口物流發展成本領先新優勢。積極推進低碳與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開啟生產效率“秒時代”,實現資源節約最大化。“十五”以來,青島港港口年吞吐量增長了近3倍,綜合能源單耗卻下降了29.7%,年均降低4.1%。通過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為推進第四代港口物流發展,奠定了競爭優勢。
二是推動合資合作,率先實現全球先進的關鍵的物流生產要素向青島港集中。多年來,青島港以不可復制的碼頭資源合資合作為紐帶,大力推動港航聯盟。為了提升港口在國際物流中的競爭地位和實力,青島港以資本運作,從三國四方、三國五方到三國六方,積極引進世界船公司,成立合資碼頭。加強與貨主、大客戶的戰略合作伙伴,與萊鋼、濟港等大企業,成立戰略港貨聯盟。與威海、日照成立碼頭合作公司,與連云港、石島、煙臺港等省內港口建立合作,發展支線。
三是大力推進內陸腹地戰略節點的布局,不斷壯大集輸運體系輻射范圍,建立了港口物流發展的網絡體系優勢。在內陸腹地市場的開拓上,青島港率先在全國建立辦事處,并與鐵路、公路、當地政府進行合作,在內陸腹地進行戰略性布局;并且積極聯系海關等口岸部門,在內地建設無水港,將碼頭功能延伸至內陸腹地。
四是加大港口信息化技術改造,推動了港口物流發展與客戶服務水平提升的有效對接。多年來,青島港一直用信息化帶動業務流程再造和優化,在促進物流成本節省的同時,更加方便于客戶,增強了對客戶服務的個性化和多樣化。
此外,青島港還不斷整合港口資源,于2002年成立專業化的物流公司,港口物流建設從無到有已初具規模,形成自己的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功能。“在向第四代港口物流發展的不斷探索中,我們取得了一點成績。”2009年,面對金融危機的空前挑戰,青島港吞吐量逆勢上揚,完成3.15億噸,同比增長5.1%,穩居世界大港前七強。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02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4%,躋身世界集裝箱大港第9位。“不僅青島港,國內很多港口都在向第四代港口邁進的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我感到,與第四代港口物流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成新農說,要以現代物流的理念重新審視港口在裝卸、工業服務、商務、信息等方面的傳統優勢和特長,利用設施、網絡、技術等資源,加大對港口傳統主業的改造,促使港口物流服務活動的柔性化、集約化和現代化,構筑與港口物流業發展配套的現代綜合運輸網絡體系,進一步拓展港口物流業務,提高港口物流的綜合協調能力,從根本上實現由傳統港口物流的“港對港”服務向現代物流要求的是“門對門”服務的轉變。
充分發揮港口在連接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各要素資源方面的界面作用,在轉換機制、拓展功能、延伸服務領域和范圍方面,加快國內物流運作的市場化進程,加速港口國際物流活動的步伐,參與全球物流活動的國際分工,實現港口物流機能的多樣化,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于一體,提升現代港口服務功能的綜合化。“著眼于港口物流與社會化物流組織的分工與合作,大力推動港區聯動發展的進程,以港口物流帶動臨港制造和加工業的發展,形成臨港產業集群,涵蓋港口物流、社會物流、臨港制造加工、服務等產業組織集群,實現港口物流的產業化發展。”成新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