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河航運“低碳”策略奪取話語權
2010-6-12 19: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低碳經濟的興起,內河航運占地少、污染輕的比較優勢日益凸顯,歐美國家基于資源環境壓力,再次強調并大力推進內河航運的發展。以歐洲為例,仍在繼續加強航道建設力度,通過修建運河將不同水系聯系起來,進一步完善以萊茵河與多瑙河為中心,聯通易北河、維斯瓦河、臺伯河、羅訥河和塞納河等的內河運輸網絡,旨在進一步大幅提升內河航運能力。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水運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惠君介紹,以長江為例,如果未來貨物運輸充分利用長江航運,那么七省二市每年總計將可能節約能源448萬噸標準煤,節約用地0.9萬公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911萬噸,同時長江干線船舶技術進步可節約燃油9.28萬噸,折合13.5萬噸標準煤。
一直以來,水運被認為是環保、節能、經濟的運輸方式。然而,航運業包括內河航運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已放在了國際社會的聚光燈下,成為關注的焦點之一。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李鋼認為,要促進內河水運順利踏上低碳化道路,可借鑒國際和國內沿海海運的低碳創新方式。
首先,從設計入手,內河船舶向低碳轉型,內河船舶應在船舶設計中注入“低碳”概念,積極開發內河‘低碳’船,有效推進內河船舶向綠色環保轉變。
其次,研究建立內河船舶節能減排體系和標準。依據內河運輸的特性,研究建立內河船舶節能減排體系和標準,不僅對內河船舶的設計與“低碳”建造有指導意義,還有助于內河水路運輸企業制訂能效管理計劃,通過建立的節能減排體系實現制訂的減排目標。
其三,積極推進內河港口節能減排項目。據統計,集裝箱碼頭的生產用能占總能耗的80%以上。目前,沿海港口中青島港、上海港等港口積極探索在此領域的新的節能改造方式,主要分為超級電容式、雙動力RTG模式和“油改電”式;廣州港等很多港口對港區電力系統進行技術改造,提高了供電系統功率因數,采取措施對危害嚴重的諧波進行了治理,取得了很好的節能效果;天津港、大連港 等港口大力開展可再生能源的推廣應用工作,將太陽能、地源熱泵及海水源熱泵技術用于采暖、制冷等方面,已在港區內的建筑工程中得到應用,并從中摸索出一些解決機組防腐和水質防沙等技術難題的方法。內河港口碼頭可借鑒沿海港口節能減排成功案例,通過實行節能技術改造,加強推進內河港口節能減排項目,實現節能減排和港口經營的科學統一,向成為“零排放”、無噪音的“綠色低碳”港口目標邁進。
此外,要完善內河港口污染物排放法律規定。內河船舶污染物排放的種類、排放的多少將直接影響內河港口城市的環境質量。完善內河港口污染物排放的法律規定,嚴格制定內河水運污染物的排放標準,可從制度上限制內河水運的污染程度。
“我們應該前瞻性地倡導和推廣內河水運的低碳理念,通過自身的技術創新,增大低碳的競爭能力,為未來低碳經濟的全面到來爭取更大的主動權和話語權。”李鋼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