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成資金流向密集區 工業地產煥發新活力
2010-6-10 8: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一輪房地產調控出臺后,保障性住房也因其將在2010年補位商品房投資的下降,而逐漸成為開發商的“新寵”;而商業地產則因避過調控政策,成為部分房地產企業資金流向的重要領域;只有工業地產市場,還一直站在被人遺忘的角落。不過,根據物業顧問高力國際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工業地產市場已經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發展水平,工業地產市場對多數投資階級是可行投資平臺。
地產商開發重點瞄準保障性住房市場
由于4月份房地產投資金額和房屋新開工面積都出現環比下降,國房景氣指數也從一年多來的高位回落。量跌價平成為各地住宅市場的大勢,地產調控會否造成投資下降,并導致GDP增長再次下滑,成為當前市場最關心的問題。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于軍表示,保障性住房的投資將能有效地彌補商品房投資的下降。
為確保2010年保障住性安居工程建設目標的完成,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已經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在北京簽訂保障房建設責任書。對于保障性住房建設落實過程中面臨的資金壓力問題,住建部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集中開發保障性住房,將廉租房作為經濟適用房項目的配套,吸引更多的開發商參與其中。
保障性住房在房地產調控新政出臺后成為了房地產企業的“新寵”。據了解,7月份,萬科在北京豐臺區宋家莊的首個保障性住房項目,紅獅家園將迎來首批入住業主,該項目包括1585套兩限房與192套廉租房。 除北京外,萬科在南京等地也積極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
萬科副總裁、北京萬科總經理毛大慶透露,北京萬科今年的重點就是參與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國建筑[3.55 -0.28%]董秘孟慶禹近日也透露,公司正在對其房地產業務進行整合,從而將旗下的中建地產和工程承建業務線的業務重點對準保障性住房市場。
商業地產成房地產資金流向密集區
商業地產近段時間也成為房地產資金流向的密集區。業內人士表示,繼續投資住宅項目將很難帶來良好收益,目前商業地產的回報率明顯高于住宅,同時相對穩妥的房地產仍是多數投資者的首選,在住宅市場出現不確定后,商業地產將會是很多投資者的新投資渠道。
根據中原地產調查,4月國內房地產資金流向出現“轉舵”跡象,主要去向是商業、寫字樓市場,其中深圳市場表現尤其明顯。盡管目前投資住宅市場的資金能否持續流入商業地產市場尚無定論,但商業地產成為這輪調控中比較大的受益方是毫無疑問的。
京、滬、深、穗四大一線城市4月寫字樓銷售面積62.70萬平方米,環比增長72.43%。四地4月寫字樓銷售均價每平方米分別為22173元、28530元、16674元、28156元,其中北京寫字樓價格創出一年來新高。寫字樓市場租賃方面,各大城市租賃市場在過去一個月的基礎上繼續回暖,租金環比上漲十分明顯。四大城市4月甲級寫字樓租金大幅回升,漲幅達到2%左右。
某知名物業公司市場研究部的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盡管目前還沒有對以住宅為主的大型房企投資商業地產金額的統計,但是他們投資商業地產的意向十分明確。
據報道,今年萬科在深圳將建5家酒店,龍湖將計劃在5至7年內將土地儲備中的投資性商業物業大幅提升。據亞豪機構數據顯示,北京市6月計劃開盤項目總數在減少,約有32個,而計劃入市的商住樓項目多達九個,商住樓明顯加快了入市的步伐。
工業地產市場恢復增長煥發活力
盡管商業地產避過了已經出臺的調控細則,但是終究沒有繞過現在最熱門的房產稅問題。近日更是有媒體報道稱,相關部門正研究準備在湖南、湖北各選取一個城市進行商業地產物業稅的試點征收。至此,住宅用地和商業用地都已經被房產稅、物業稅緊緊拴住。
與此同時,此前一直被忽略的工業地產市場,已經完全恢復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與住宅用地和商業用地相比,工業地產更是是繞過了目前出的所有房地產調控細則,包括所謂的房產稅和物業稅。
高力國際工業部投資總監張卓文表示,總體而言,中國工業地產市場已經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發展水平。由于一系列經濟刺激措施,國內消費品需求量隨著政府在基礎設施等相關領域的投資而持續走高,因此國內物流市場恢復得尤為顯著。
工業地產市場可分為制造業和物流業,張卓文說,“整個工業房地產部門經營的很好,尤其是與國內物流相關的地產。”2009年有一些發展被擱置,因此在某些高速發展和高需求的市場,可能出現物流用地緊缺的情況。隨著物流服務上在未來幾年的著呢高漲,對于現代化高檔設施的需求也將會隨之增長。
最后張卓文分析,現在來看,工業地產市場對于多數投資階級而言是一個可行的投資平臺,不過在2010年,穩定而又盈利的地產的可得性有一定的限制。對于擁有穩定資產的賣家而言,有機會利用市場缺乏高質物流地產和眾多投資者有購買地產的意向來進行交易。 (據《證券日報》記者 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