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張家口:在“被遺忘的角落里”尋秘訣

2010-5-8 17: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地處“京冀晉蒙”四省市區交界處的張家口,是北京西北方向的門戶,緊鎖西北與內地經貿和人員往來的“咽喉”,也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但或許正是由于地理位置太特殊,數十年來它成為“被遺忘的角落”,綜合經濟實力在河北省內一度排在最后一位。 
而自2003年起,張家口市GDP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如今綜合經濟實力在河北省11個地級市中已上升到第7位。即使是最困難的2009年,外有世界金融危機,內遇50年不遇的大旱,張家口市GDP增長仍然達到了10%。 
這個盛產葡萄的農業大市,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上任將滿4年的張家口市市長鄭雪碧,日前在北京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細述他們得以奮起直追的秘訣。 
把第一產業變成三大產業 
《中國經營報》:我們注意到,張家口提出“要做世界一流葡萄產業基地”的口號,除了利用桑洋河谷位于葡萄最佳種植區這一優越的自然條件之外,政府還有什么考慮?有何實際舉措支持該產業的成長? 
鄭雪碧:我們選擇葡萄產業作為農業支柱產業,因為它是一個既能富縣、更能富民的項目,它也是一個清潔的產業,葡萄肉和葡萄皮釀酒,葡萄籽制油可以做成美容降脂、抗衰老的保健品,沒有什么污染, 一點多余的東西都留不下。更重要的是,葡萄產業真正使我們的第一產業(即農業)變成第二、第三產業。葡萄在種植時是第一產業,在加工時是第二產業,在接待旅游采摘時又是第三產業,這是讓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不種葡萄之前,本地老百姓主要種雜糧雜豆,收入非常低。種了葡萄之后,一畝地平均年收入在4000元~6000元左右,張家口農民人均擁有土地近3畝,總收入相當不錯。 
從政府支持的角度說,讓農民改種葡萄只是推動其觀念的變化,實際成本投入是非常少的,僅僅是苗錢加滴灌費用,滴灌公共管道政府都建好了,農民一年花上不到200元,就可以把水管引到地頭。為鼓勵葡萄產業,所有葡萄種植戶每年一畝地可以從政府拿到一定數量的補貼。補貼有兩種形式:一是由政府貸款給農民,3年豐收之后還本金,不計利息;另一種是一次性補貼到位,不用償還。現在我們還與中糧集團等龍頭企業合作搞葡萄酒釀造,并成立專門的葡萄酒學校,培養適應現代產業化的新一代農民。 
讓農民進城就是政績 
《中國經營報》: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小城鎮建設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張家口有310萬農業人口,如何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鄭雪碧:從我們基層來看,建設小城鎮的核心之一,就是吸納農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鎮集聚,實際上就是發展產業,改善民生。以河北省為例,縣一級小城市數量多,縣城建設都比較滯后,其連接城鄉的紐帶作用難以充分發揮。今年年初,河北省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確目標:各地縣委書記、縣長在一屆任期內,如果能轉移2萬至3萬農村勞動力進城經營落戶,就是很大的政績。照此計算,張家口有13個縣,將有二三十萬農村人口走入城市,當地城鄉結構會發生顯著的變化。但是,沒有產業的發展,就業機會自然就少,不可能帶來城鎮的興旺,推進城鎮化的初衷就沒法實現。 
《中國經營報》:在你們的中長期城鎮化發展規劃中,現代化農業產業將扮演什么角色? 
鄭雪碧:農業產業化只是個開頭,我們的設想是,通過農業產業化來帶動城鄉統籌的發展,使各個分散的村莊通過土地置換集中起來,變成若干具有城市基本功能的莊園,供水、供電、供暖、供氣全部實現城鎮化,中小學、幼兒園齊全,與城市中心區之間道路很暢通,每家每戶都有私家車、有一個單獨的小院落,還種著葡萄。假設每戶種10畝葡萄,現在收入是4萬元,將來隨著葡萄品種改良,戶均收入就是8萬元甚至10萬元,那時候農民收入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同時還能享受比城里人更田園化、更舒適的環境。 
借力“東”與“西” 四兩撥千斤 
《中國經營報》:受到京津地區經濟的虹吸作用,河北省各市都面臨不同程度的“燈下黑”現象,而張家口位于“京冀晉蒙”四省市區交界處,形勢更為復雜,東有逐步融入京津冀城市圈的唐山、秦皇島、廊坊等兄弟城市,西臨后勁凌厲的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經濟圈,西南則是坐擁煤炭財富的山西各市,“四面受敵”的張家口如何揚長避短、突出重圍? 
鄭雪碧: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挑戰,但是我們很有信心應對。張家口周邊的城市實力都很強,不過它們的特點不一樣,西面和西南面以資源為主,東面以科技優勢為先。換個角度看,張家口正好身處一個中心節點上,可以兼收并蓄,左右逢源。這牽涉到一個城市如何確定適當發展戰略的問題,不是說你擁有的資源越多,或者技術實力越強,就一定能發展得很快,關鍵在于怎么利用好自身的優勢。我們擁有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區位條件和自然資源都不錯,很多方面不妨借力發展,就像打太極一樣,四兩撥千斤。 
《中國經營報》:我們也注意到,有關張家口的城市定位有兩個口號,一是“京冀晉蒙交界區域中心城市”,還有一個是“環京津衛星城市”,如何準確理解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 
鄭雪碧:應該說二者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我們提出要把張家口建設成“京冀晉蒙交界區域中心城市”,這只是一個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把城市做大、做強、做優,同時要提高城市的品位,而對接京津,成為京津的產業承接地,也是我們的戰略選擇之一。 
但作為區域性中心城市,張家口發展得再大,也比不過北京、天津。隨著京張城際鐵路年內開通,張家口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北京衛星城市,我們的市中心區與周邊的縣城及部分建制鎮,會逐步納入北京的城市規劃當中。張家口的區位太特殊了,它的發展離不開周邊地區和城市,尤其是北京,北京在人才、技術、信息以及資金等方面,將為張家口提供無可替代的支持。 
京張高速堵車的緣由 
《中國經營報》:提到張家口借力北京求發展,讓人想起京張高速公路這條大動脈常年擁堵,形成一個經貿往來的瓶頸,至今尚未妥善解決,你覺得應該怎么辦? 
鄭雪碧:京張高速擁堵主要是原來公路規劃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特別是北京市區——八達嶺一線,原來設計主要供旅游型車輛通行,當時并沒有意識到這條通道后來的車流量會那么大,設計標準是日車流量2.5萬輛,現在實際通行車流多達6萬輛,超過原設計2倍多,不堵是不可能的。目前,張涿(州)高速正在建設中,張承(德)高速已基本完工,一旦這兩條高速通車,京張高速長期堵車現象將得到緩解。 
另一方面,要辯證地看待京張高速的堵車現象。堵車是個壞事,但去年就不堵了,為什么呢?因為經濟蕭條,路上跑的大貨車少了。實際上,張家口要真正建成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發展物流業,首先就要看你這個地區車流量是多少?從這個角度看,車流量大造成的堵車,不全是壞事,它反映出我們的物流業有很大潛力,關鍵在于我們如何解決這一現實的困擾,把它轉變成新的產業發展契機。 
《中國經營報》:張家口要做“環京津衛星城市”,真正融入京津冀經濟圈,那在與北京、天津進行產業對接和承接產業轉移時,有什么具體的設想?能為投資者提供哪些優惠政策? 
鄭雪碧:在與京津進行產業對接的策略上,我們既要從張家口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出發,也要考慮到有效維護首都北京的生態屏障。因此有一個前提不能動搖: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我們不要。具體來說,我們選擇以下幾大重點產業方向:第一是農業產業化,這不僅是張家口經濟發展的基礎,也為近2000萬人口的北京食品供應提供有力保證。第二是物流業,隨著北京市區交通管理要求不斷提高,車輛運營成本增加,部分物流企業將逐步外遷,而且京張城際鐵路通車后,從張家口到北京市區不過37分鐘車程,與北京市區東邊坐地鐵到西邊時間差不多,為外遷物流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來往京張兩地提供了很大方便。第三是高新技術產業,我們將重點承接北京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的配套產業,比如電子信息、新型能源、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 
至于投資者比較關心的優惠政策,我們一般是“一計一策”,針對不同產業,提供不同優惠政策。但有一個總的標準,就是讓企業在張家口這片土地上獲得較快發展的同時,能拉動各行各業,增加本地人口的就業。符合這個標準的外來投資企業,我們都會根據其實際投資金額,以及其他相關條件,給予大力支持。 
張家口地處北緯39.38度,正好在世界公認的葡萄種植最佳區位,即北緯37度~40度之間。 
該市主要葡萄產區是包括懷來、宣化兩縣在內的桑洋河谷地帶,目前葡萄種植面積已達45萬畝。這一河谷地帶一來擁有葡萄最喜歡的沙土地;二來日照充足且適度,糖分積累不超標;三來晝夜溫差大,不長蟲子,可以不噴灑農藥;四來通風好、降雨量少,氣候相對干燥,適宜葡萄生長。 
據說,其自然條件甚至要優于全球著名葡萄產地法國波爾多地區,如果能在葡萄品種選育與后期管理方面跟上去,當地出產的葡萄酒完全可以與法國波爾多地區最好的葡萄酒相媲美。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