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長調結構 加快實現三個“外轉內”
2010-5-7 0: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實現了11.9%的GDP增幅,不僅開了個好頭,更為全年經濟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可以說,各項數據指標都非常“好看”。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長成思危提醒,一方面經濟增長依靠了大量的投資,一方面流動性過剩產生的通脹壓力依然存在。
在中國軟科學研究會主辦、北京經中卓未經濟咨詢中心近日承辦的2010年中經求是論壇上,成思危強調,在保增長的同時把結構調整好,重在加快實現三個“外轉內”。
依靠外需轉為依靠內需
雖然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實現了6178.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4.1%。但如果把數據乘4以后就是2.4萬億美元,去年全年數據是2.2萬億美元,可見,增長并不是很多,不能以一個季度的數據來判斷全年。我國面臨的外貿形勢依然嚴峻。充分估計不樂觀的外貿形勢并不意味著要放棄在外貿方面的努力,反而是提醒企業要提高產品的檔次,改善外貿產品結構。
在促進外貿結構調整升級的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還需更多地在擴大內需上做功課。首先,要提高人民的購買能力,使人民收入和經濟增長同步,實現隨著企業效益的提高來提高工人的工資,建立CPI調整的制度,提高個稅起征點,挖掘信用消費潛力等。二是要繼續關注現有的經濟增長點,例如汽車和住房。同時要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一類是電子類消費產品,一類是文化產業,要提升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比重。除了個人消費以外,從整個國家的發展來看,另有兩個方面值得我們注意:一是新能源,二是現代服務業,包括現代金融業、現代信息業、現代物流業、現代會展業、現代咨詢業和現代管理業等。
外延性增長轉為內涵性增長
所謂外延性增長就是做加法,依賴增加投資實現增長。內涵性增長則是靠挖掘內部潛力,做戰略性的調整:一是加強管理;二是調整產品組合,把精力集中在市場增長率高而又有競爭優勢的產品上,以及市場增長率雖然不高,但是市場占有率比較高的產品上,調整產品組合;三是通過集成,實現橫縱雙向的集成實現長效發展,縱向集成化就是既要向前面的市場推進,又要向后面的原材料推進,橫向集成化則是利用現有的條件來發展新的類似的產品。
例如南通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此前一直是以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改裝及修理為主業的,由于金融危機,貨運量大量降低,企業的業務變少,而由于兩年前就預測到了這個危機,企業提前做了準備,從瑞典引進人才,產品方面也轉向做海上采油平臺。因此,在去年金融危機中,它不但沒有賠錢還賺了錢,在去年整個船舶行業市場低迷的情勢下,這家企業成為中遠集團的一個亮點企業。可見,內涵性的增長是后危機時代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的戰略選擇。
外生動力轉為內生動力
所謂外生型的動力發展是靠投資和勞動力的增加,靠政府的優惠政策等外部因素來促進發展的。所謂內生型動力的發展是依靠綜合要素,即教育、科技和管理來支撐發展。在教育方面,主要是指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利用各種機會培訓工人,提高職工的技能水平。在國外,經常會有人問企業老總:“培訓了半天他走了怎么辦?”老總就會反問:“如果你不培訓,他老賴著不走怎么辦?”就是說,培訓人才非常重要,企業要通過職業教育和終身教育等方式來培養人。在這方面,還要提倡企業辦大學,要鼓勵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職工的水平。
“經濟可以保證我們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證我們的明天,但是只有教育才能保證我們的后天。”成思危說,我國要通過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另外,還要花大力氣培養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這也是培育內生動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科技創新方面,除了人們耳熟能詳的各種創新方式,還要重視通過管理和制度創新來推動企業的發展。
相關報道
李稻葵:未來或將出現寬財政、緊貨幣局面
在經歷全球金融危機后,未來3~5年世界和中國經濟發展將如何演變?日前,在上海市經濟團體聯合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工業經濟管理研修學院聯合主辦的“中國與世界經濟結構調整與企業發展機遇”的專題演講會上,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作了專題演講。
李稻葵對經歷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格局給出了七大預測。
一是以發達國家為核心的貨幣環境會非常寬松。由于發達國家的經濟尚未恢復,因此發行國債將是手段,目前平均發達國家的國債發行已占GDP的100%,發達國家的財政情況惡化,只能繼續發貨幣。二是由于流動性過剩,發達國家的資產乃至全球資產還會漲。全球股票市場價格,還未達到歷史的最高點。因此,從發達國家的自身利益考慮,一切煩惱將會一漲了之。三是發達國家的貨幣,以美元、歐元、英鎊將會實現手拉手對非主流貨幣貶值,特別是針對人民幣、盧布貶值。四是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至少5~10年,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將會來自一批新興市場國家,如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因為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中已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而一批新興市場國家,在這一輪金融危機中幾乎毫發無損,并進行了深刻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將會蓬勃發展。目前,發展中國家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為40%,發達國家占60%,五年內將會整個調過來。發展中國家將會占世界經濟的主導地位。五是未來一段時間,發達國家將主導發起一場反思全球化運動。美國在全球化中并沒有得到好處,因此發達國家將會采取措施,重建新型全球化過程,并演變成政策上的改變。六是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將會更加凸顯出來。新興市場國家發展主要靠工業化和城市化來帶動,全球自然資源將會被高度重視,資源價格一定會漲。七是綠色主義將會盛行。綠色理念已上升為主義,一批發達國家的精英堅信,全球的氣候問題是人類活動帶來的。因此綠色、低碳將成為全球共識。中國應該將低碳發展上升為國策。
面對世界經濟的新格局,中國經濟發展將如何演變?李稻葵認為,在經歷金融危機后,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更加嚴峻和復雜。他談了兩點看法:第一,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首先,國際環境不能容忍中國的發展。2010年中國經濟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排名第二,成為世界第二的中國經濟一定會碰到麻煩,再靠外貿、靠順差發展,國際環境已不能容忍。其次,民生問題急待解決。民生問題不解決,改革將會受到影響,改革需要夯實社會基礎。第二,要有信心,不要擔心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模式會影響經濟增長速度。未來5~10年,不出意外,中國經濟完全有可能出現10%的增長速度。可以看到未來的三項機遇:城市化進程、消費升級與產能的升級換代,這一切都將會支撐中國經濟的發展。
在談到2010年中國經濟將如何調整時,李稻葵預測,首先,2010年政府會針對民生問題、老百姓最關切的問題出臺一系列政策。如住房、地產等,房地產市場將會發生格局性變化,地方政府也會相應出臺一系列政策。其次,貨幣政策也將有所調整。今年上半年貨幣收緊,下半年會寬松一些。利率也可能調整。未來5~10年,將會出現寬財政、緊貨幣的局面。第三,產業結構調整。政府應拿出真金白銀,扶持資助一些新興產業的發展,估計相應政策也將會出臺。第四,2010年地產市場將會波動,通貨膨脹也會有壓力,原材料價格會漲,進出口會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