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種價格的升降看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價格病”
2010-5-5 17:5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國經濟又現飄忽之勢。這時有人說經濟過熱,有人說要防再冷;有人說通脹已現,有人說物價難漲;有人認為有泡沫,有人認為很實在。僅靠統計數據,還把握不準,想看明白點,不妨從三種影響廣泛、作用重大的價格升降,來切開一個橫切面,看看我國經濟如何起伏的。
一、首先要看的,當然是樓價。2010年我國經濟宏觀調控,看來是以壓抑樓價來入手。自上世紀90年代末,推動房地產制度改革以來,房地產業已成我國經濟實際的支柱產業,房地產市場成了我國最大的市場,房地產成了大部分中國人最主要的消費品。
按最保守的數字,即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最新數據,2010年3月份,全中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1.7%,其中新建住宅售價同比上漲14.2%,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15.9%,創造了該統計數據建立以來的最高歷史紀錄。如果放更長遠點看,最典型的是北京房價十年翻了十倍,而且還在“翻番”。
與之同時,房地產價格的瘋狂上升,也成我國經濟之痛。我國經濟已相當依賴房地產投資,大小政府已相當依賴土地財政,中國人創造的財富,相當數量被注入鋼筋水泥。這導致了資產泡沫的出現,也令民眾無錢可花、無錢敢花,內需又怎樣提振起來呢?
二、接下來可看的是油價。因為我國不僅進入人人買房時代,也搶先一步進入汽車社會,而汽車要用油。目前我國在防通貨膨脹時,什么都不許漲價,油價再度被調升。就在4月間,我國國內成品油價上調,汽油和柴油分別上浮4%-4.5%。理由是國際油價已經由十星期前的69美元,上調到85美元以上。
調到這個程度,已是我國油價的歷史最高點。我國的油價漲跌,說是以國際油價漲跌為由,但國際油價2008年歷史最高位時,我國國內成品油價也沒漲成這樣,而這次調價后,國內外價差分別達到3%和50%。
事實上,我國的油價是在所謂“原油加成本”機制下,由政府控制,而政府又是兩大壟斷國營油企控制,漲跌只在壟斷油企一念之間,由之形成獨立于國際市場的特殊價格體系。而我國這一特殊油價形成和存在理由,只是中共領導層要保“石油安全”,讓壟斷國企獲取國際上罕見的超額利潤,就是政府消費者出錢支付的保護費。但由之形成的經濟矛盾,就一天天深得難以化解。
三、最后再看的是肉價。我國已富到城里人減少吃肉的年代,但豬肉價格對中國經濟有特殊影響,物價漲縮、經濟冷熱,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豬肉價格預警。所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9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扶持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就專門討論豬肉問題。
近年來經濟界有種說法,肉價跟房價有特殊關聯,即房價升肉價跌。這種說法有數據可證,但是否規律還要研究,在此前房價瘋漲聲中,許多地區肉價連續下跌。四川豬肉價從去年12月起一路下滑,如今已跌破豬糧比價紅色警戒線,河南肉價也連續12個星期下挫。生豬和肉類兩大產區,價格跌成這樣,國務院自然著急,溫家寶開會研究的,就是如何穩定生豬生產、市場肉價。
在通脹威脅下,肉價下挫不是好事嗎?當然不是。專家說,我國1985年放開肉類市場后,生豬市場開始呈現周期性波動,并經歷了三個完整波動周期,目前正處在第四個周期的波谷階段。如此大幅震蕩在其他國家較為罕見。我國這種波動反映的是市場供求關系的錯位,反映的是政府調控不力。
這三個價格及其聯動關系,對我國經濟確有重要影響。通俗點套用肉價與房價的反比關系,說的是房價瘋漲,制約了民眾消費活動,人們不能不減少吃肉。而房價與油價關系,則是房價瘋漲,把大量中低收入者趕到郊區,令交通需求上升,人們生活成本增加,更不敢消費,壟斷油企控制價格,油價也創出新高。因此,我國經濟得了價格病,病根則是結構性的矛盾,現在要吃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