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首條恢復重建的農村公路建成
2010-5-5 11:1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5月3日早晨,玉樹地震災區首條恢復重建的農村公路——禪古村巴曲河便橋及通村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青海省副省長鄧本太現場查看了該公路,并給予了充分肯定。
禪古村位于結古鎮西南方向約5公里處。玉樹地震發生后,這里的房屋基本全部倒塌;由214國道通往該村的農村公路(包括巴曲河橋)受損嚴重,無法使用。
青海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將該村定為災后恢復重建的先行試點之一。為了給該村恢復重建提供道路交通保障,青海省交通廳決定將原巴曲河橋廢棄,并在原橋上游約1公里水流平緩處架設管涵便橋,拓寬1.5公里通村公路;同時,緊急調運總長66米直徑為2米的鋼質波紋管涵,安排施工力量較強的青海省正平路橋集團連夜開工建設。青海省正平路橋集團調集了20多名員工、12臺大型機械設備,連續奮戰48小時,至5月3日早晨,禪古村新址巴曲河便橋及通村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
相關鏈接:
5月2日,玉樹地震災后第一個公路恢復重建項目——玉樹州結古鎮至巴塘機場公路鋪筑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正在緊張進行,這個項目于4月27日開工,將于5月25日前實現半幅通車。隨著玉樹震區全部受損公路評估工作基本完成,恢復重建方案初步確定,玉樹地震災區公路重建已全面啟動。
據統計,“4·14”地震給玉樹地區的國省道干線公路及其附屬設施造成損失達23億元,受災范圍達2萬平方公里。災情發生后,省交通廳按照交通運輸部“保暢通、保運輸、保安全”的要求,積極努力地進行公路的搶修保通,組織緊急運輸,確保了運輸安全,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同時,迅速組織人員分頭對災區干線、農村公路的受損情況進行調查統計。截至4月25日,遭受地震損害的交通評估工作基本完成。
進入恢復重建以來,省交通廳面臨著既要加快受損交通基礎設施的恢復重建,又要為重建工作提供道路運輸保障的雙重任務。針對整個玉樹地區公路震前普遍存在的地質情況復雜、多年凍土地段長、公路等級低、使用年限長等問題,在原有基礎上的簡單重建已難以適應今后新玉樹建設的需要。對此,交通運輸部已兩次派出專家組赴災區進行實地查看和調研,幫助省交通廳研究制定公路交通災后恢復方案。省交通廳在確定公路規劃和恢復重建所需的交通生產生活基本設施方案時,也充分考慮到玉樹地處三江源地區的重要生態地位,采取遠期與近期相結合、保通和恢復重建相相合、生態保護與重點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對災區受損的國省道干線公路在3年的建設期內,先行實施安全保通,對病害進行整治,加大養護力度,加強橋梁涵洞的檢測監測,提高公路的保障能力。同時結合“十二五”規劃,綜合考慮實施玉樹干線公路的上等級、上水平,力爭利用5年時間,實現西寧至玉樹間的高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