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職場資訊

物流人才供求面臨兩難尷尬

2010-5-3 22:5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劉中華 陳廣麗
    20世紀90年代以來,從物流概念的引進到推廣,再到被認可,物流度過了艱難而又成績斐然的“一春又一春”。如今,在國家的充分重視和大力扶持下,更是讓人們對物流行業充滿了美好的愿景。同時,物流行業高速發展與升級轉型的需求更加凸顯出物流人才的空缺。據相關部門分析,中國的物流人才缺口為600萬左右,其中高級物流人才缺口約為40萬左右。但記者了解到,很多高校剛畢業的物流專業大學生并未能給物流企業帶來多少驚喜,反而形成“企業招不到人,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尷尬局面。
    為什么一方面大多數的物流企業難于招到合適的物流人才;而另一方面,社會上卻充斥著眾多的找不到工作、工資期望值不得不一降再降的物流專業畢業生?記者試圖解開謎團。
    “中國的物流人才缺口為600萬左右,其中高級物流人才缺口約為40萬。”廈門理工大學管理科學系副主任王斌義教授開門見山地向記者說。
    “很多物流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并未能給物流企業帶來多少驚喜,沒能幫助企業招到合適員工,反而形成企業招不到人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尷尬局面。”弘信公司人才招聘主管蔣小姐直言不諱。在廈門人才招聘會上,記者也發現大多數的物流企業難于招到合適的物流人才,而另一方面,像“沙丁魚”般的求職者在招聘會現場卻敗興而歸。
    為何原本“親家”雙方,如今卻有“人愁嫁有人愁娶”,物流人才供求矛盾現狀與出路又是如何呢?
    好女難嫁: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窘境
    如今物流公司遍地開花,物流專業四面擴招,物流培訓方興未艾。這讓許多人都覺得,只要學物流專業,在國內就一定有用武之地,而且還待遇不菲。
    但事實并不完全如此。從事物流行業多年的周先生告訴記者,很多人口中的“物流人才缺口”其實并不代表社會對物流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人數。因為物流行業是一個“無底洞”——司機、搬運工、包裝員、倉庫作業人員、操作員等都可以歸為“物流人才”。而重理論輕實踐的應屆畢業生是否打從心底樂意去填補這類“缺口”嗎?
    記者在采訪中到了聽到了他們真實的聲音。“真是受打擊,好點的物流企業都不招應屆生。”應聘過許多企業的小林向記者抱怨。小林是華東交通大學工程學院物流專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助理物流師”證,本以為這樣找工作更有保障,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此前,幾家公司拒收他的簡歷,原因是“應屆生沒有工作經驗”,好不容易找到愿意收應屆生的公司,公司都要求要從基層做起,也就是要從調度員、倉庫管理員這些做起,然后才一步步升。這點他可以接受。但是,物流公司沒有給他一個具體的職業規劃,他也不知這個“基層期”有多久,“如果我讀了幾年大學出來,呆在那里做幾年的‘搬運工’,那我的大學就白讀啦。”小林感嘆道。
    婆家難娶:
    高級人才難以尋覓
    據行業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物流企業最為缺乏的是能操作有經驗、懂行業內況具備行業經驗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這些人員的職位一般都是物流部門主管、項目經理等職位,年薪一般為6萬~10萬元,這類人才才是目前物流人才市場上的寵兒,也是最缺乏的。
    “我們很需要人才,但找不到符合我們企業發展要求的人才。”廣東快捷速遞公司廈門站索浩峰無奈地對記者說。他從廈門的高校并以不低的薪水招聘過物流專業應屆畢業生,來應聘的學生也確實不少,但是,應屆生通常只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缺乏實際操作能力,而且就業心態也還沒調過來,不愿從基層做起,很難用。
    索浩峰還表示應屆畢業生可用卻不好用。應屆生剛進企業時很多工作都做不了,而一旦經過培養后能做事了,卻經常出現跳槽事件。可以說,強大的畢業生大軍并未能給這場蓄積已久的“人才荒”寒流帶來足夠的溫暖,高級人才匱乏依然是我國物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他同時在人才供需方面媒體應起好導向作用,為學校和物流企業的人才配置提供及時準確幫助。
    校企等多方合作:尋求破解“供需錯位”方法
    據廈門理工學院王斌義教授介紹,目前我國物流業發展層次普遍不高,大多停留在“小、少、弱、散”的初級階段(企業規模小、現代科技手段應用少、企業競爭力弱、物流組織架構散),大部分企業還是傳統的運輸公司、裝卸公司。以廈門為例,全市雖然有兩三千家物流企業,但真正上規模的、應用現代技術手段、擁有創新能力的大型物流企業不足300家。據此,可以推測,大部分企業要么需要物流行業高端人才,要么需要最基層一線體力勞動者。“這很容易使高校物流應屆畢業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王斌義教授對記者說。
    根據記者調查,從目前人才的需求狀況和培養方向來看,造成物流人才匹配不高的原因,實質是用人單位和想就業人員對對方的期望值都過高,其結果就是雙方供需要求和結構上的錯位,而不是人才的培養和需求總量之間的錯位。從我國物流人才培養的總量上看,目前通過各級教育機構為社會培養的物流專業的畢業生與物流領域的總體需求應該是平衡的。用人單位想要大量能招之即來,來之能戰的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人才供他們挑選。而人才的培養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短時期內要求有大量適合的人才,在國內物流發展尚不成熟的情況下是這種做法確是難以實現。
    如何提高這些準高級人才的實際動手能力呢?對此王斌義教授認為,校企合作是一條重要的途徑。他介紹,廈門理工學院作為一所地方性高校,有著鮮明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他們將立足海西,根植廈門,突出港口物流特色,堅持以素質為基礎,以需求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之路,按照“文憑+職業資格”的培養模式,不斷提高畢業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真正培養輸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已明確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同時,有關單位要加強物流從業資格證書管理,對證書發放嚴格把關,提升證書含金量,總而言之,政府、學校、企業在培養教育和就業指導方面應本著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通力密切合作,幫助、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歷觀和就業觀,這不僅僅是對學生的一種高度負責,同時也是有關單位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