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大市場靠什么戰勝金融危機?
2010-5-3 11: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五一”勞動節前,記者走訪了蕪湖的吉和大市場、長江市場園、福海家具城等大型市場,幾乎每個市場里都是人流涌動,一派繁榮景象。對此,市民已經習以為常,然而對這些市場的管理者來說,今天的局面來之不易。在經歷了金融風暴的沖擊之后,全國大型批發市場倒掉1900多家,2009年銷售額下降了20%左右,而蕪湖的大型市場卻平穩地渡過了這場危機。
去年,金融危機肆虐全球。全國大型批發市場在這場風暴的沖擊下,有的倒閉,有的轉型。安徽也不例外,宣城的九州市場、安慶的光彩市場、蚌埠的光彩市場、合肥的中綠市場和九龍珠市場等,都在去年和今年陷入困境。今年一季度,全省大型批發市場至少有10家倒閉,合肥上億元的市場目前僅剩4個,有的市場不得不尋求轉型,從經營服裝批發變成經營建材、家電;有的市場甚至變成了賓館;大量門面轉租、轉讓,不少經營戶棄市場而去。
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蕪湖的大型批發市場也曾受到劇烈沖擊。以吉和大市場為例,2009年一年時間內,該市場走掉近百個經營戶,有的經營戶放棄了經營多年的生意,改行去辦廠或搞船舶經營。但是金融危機過后,其它城市的部分市場今天已繁榮不再,蕪湖各大市場卻強勁回升,新的經營戶迅速填補了原來經營戶留下的空檔,其中還有不少經營戶是遠道而來的。今年初,北京大紅門市場一下子就有4個經營戶同時走進了吉和大市場。
蕪湖的大型批發市場靠什么渡過了這場危機呢?幾家市場的負責人一致認為,蕪湖市良好的經濟增長大環境是首要原因。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蕪湖已經成為皖南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對周邊的幾十個市縣形成了強大輻射力,甚至連合肥以及南京的江寧、高淳等地的客戶都到蕪湖來進貨。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快速增加的人口,托起了蕪湖這個大市場。除此以外,蕪湖各家市場都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形成了獨有的競爭優勢。蕪湖吉和大市場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經營戶與全國定點廠家合作20多年,上游形成了固定的產供銷渠道,在價格、質量上占有明顯優勢,下游擁有穩定的經銷網絡。長江市場園近年來大力發展物流產業,形成了以物流為主,兼有家電、建材、農貿等的綜合性大市場特色,而物流產業在金融危機期間受到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扶持,長江市場園得以平穩渡過了金融危機的沖擊。
蕪湖人勇于開拓、敢于創新的精神,也成為各大批發市場戰勝金融危機的銳利武器。從2007年開始,蕪湖各大市場都開始大力發展網絡銷售,引導經營戶開設網店,拓展銷售空間。吉和大市場更加超前,他們不惜資金投入,自建了一個網上大市場,目前已有200多個經營戶開設了網店。該市場負責人表示,從現在起,要在3個月內讓1000多家經營戶全部實現網上開店,把吉和大市場搬到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