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內河資訊

告別原生態航道 浙江內河航運復興

2010-5-28 11: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船可抵38輛卡車

    嘉興內河開運集裝箱 

    作為嘉興市第一艘內河集裝箱船舶,嘉集001號的投入使用,意味著嘉興集裝箱通過海河聯運,可直達上海外高橋。

  “嘉集001號船舶一次可裝載標準集裝箱75標箱,相當于38輛公路集裝箱卡車的貨運量。”嘉興內河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6月,我們要開通國內貿易集裝箱轉運和部分出口集裝箱就地轉關業務。”

  屆時,嘉興內河港將成為浙江省首個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內河集裝箱港區,也將是浙北地區最具規模的內河港口物流基地。

  據介紹,嘉興內河多用途港區總占地面積32.6萬平方米,設計年吞吐能力為250萬噸,實現了碼頭裝卸、物流服務、海關三檢和保積倉儲“四合一”,整合、優化企業物流鏈。特別是內河集裝箱船舶投入使用后,企業可采用水路為主、陸路為輔的運輸方式,比原來節約成本約20%。

  目前,嘉興內河航道總里程1946公里,每年完成嘉興市全社會貨運總量的68.45%和貨物周轉總量的81.92%,但由于不具備大規模運輸集裝箱貨物的條件,只能長期承擔建材、煤炭等大宗物資的運輸。與此同時,大量嘉興企業則要承擔高額的公路運輸成本,輾轉上海等地運送原材料和貨物。

  嘉興市港航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與公路運輸相比,內河集裝箱運輸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和通關優勢,最主要的是嘉興內河多用途港區將整合陸路口岸資源,使海關、國檢等口岸機構入駐內河港區,為進港企業提供就地取得海運提單、就地清關、就地完成檢驗檢疫等服務,大大縮短通關時間。”

  告別原生態航道

  內河航運實現復興

  53歲的黃守富駕船行駛在杭申線上。作為土生土長的嘉興人,他一輩子沒離開過水,在水邊長大,靠水吃飯。

  航程很舒適,航道寬闊且直,兩岸綠意盎然,也正是因為如此,記憶中的變遷令黃守富多了對現狀的滿足,對未來的樂觀。

  30年前,包括杭申線在內的嘉興航道基本處于自然狀態,只能通航100噸級以下的船舶,彎多、淤淺、曲率半徑小、河岸塌方、航道狹窄、橋位不當等礙航情況比比皆是。就在蘆席匯,黃守富的船曾多次被水草纏縛,進退兩難。

  這并非特例。上世紀90年代初,嘉興航道長期缺少投入、基礎設施落后的窘狀日益顯現,京杭運河、杭申線等幾大主干線連續被堵。1993年底甚至堵航長達半個月,受阻運輸船達數萬艘,成為社會經濟高速增長的“瓶頸”。

  在資金來源匱乏的情況下,嘉興加快內河航道工程建設步伐。2005年1月,開工建設了全國第一批“四自”航道之一——嘉于硤線南郊河段。

  在長達10多年的水運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嘉興全市干線航道累計投資近26億元,共改造航道里程340余公里,使水鄉嘉興告別了“原生”狀態航道,基本形成以300噸至500噸級航道為骨干、50噸級至100噸級航道為基礎,以上海、嘉興港為出海口,輻射浙北、蘇南,與周邊地市對接的高等級航道網絡。

  從100噸級到500噸級再到1000噸級的跨越,嘉興港航建設不斷擴大規模。目前,以城郊、海寧、海鹽、平湖、嘉善和桐鄉6大港區為主的“一港六區”內河港口體系,在嘉興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黃守富從此少了船行不暢的煩惱,最直接的證明便是,從嘉善到上海閔行區的時間從原來15小時縮短到12小時。以此為縮影,嘉興逐漸實現內河航運復興。

  通江達海,凸顯“黃金效益”

  嘉興港是浙北地區的唯一國家一類開放口岸,腹地內高等級航道眾多,航道密度每平方公里達50公里,擁有224條定級航道,占浙江全省內河航道總里程近1/5,具有海河聯運的獨特優勢。

  目前,海河聯運的運輸模式,在乍浦港區已相當成熟。每天,乍浦港區一期內河港池都會迎來大量300級噸至500噸級內河船舶,在這里裝滿從外海卸下的煤炭、木材等貨物,通過內河轉運走,這樣的方式運量更大也更環保。

  據統計,2009年通過乍浦港區一期內河港池中轉貨物達到594萬噸,同比增長35.1%。今年1至4月份,乍浦港區內河港池共輸送貨物324萬噸,創歷年新高。

  依然是蘆席匯,黃守富的兒時記憶中,這里曾是一個交易蘆席的市場。嘉興還有很多類似的地名環水而列:獅子匯、洗帚匯、缸甏匯、風箱匯……

  舊景不再,新的繁榮正現雛形。沿杭申線、乍嘉蘇線、嘉于硤線布局的產業帶,猶如脈動強勁的幾大動脈與城市“心臟”相通。如此的脈胳帶動的,是更加強健的城市體魄。

  北郊河連接了嘉興四大水系,南郊河也將剩余的四大水系相連通。通航后,500噸級運輸船可直達海寧、海鹽,使嘉興市區到下屬各縣(市)都有500噸級運輸船直達能力。

  通過競標,海寧市最大的建筑企業浙江鴻翔建筑有限公司,以每年21萬元的租賃價格,取得海寧市公用碼頭一號泊位的使用權,用于公司鋼材經營儲備。

  “公司的鋼材需求量每月在3000噸以上,我們看中的不僅是公用碼頭的地理優勢,更是碼頭的品牌效應,它作為水陸物流基地蘊藏巨大商機。”負責鴻翔建筑碼頭鋼材經營的馬天馳告訴記者。

  “把水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把內河航運從黃金運輸通道轉變為集聚生產要素的通道,從而形成經濟發展的‘吸管’。”嘉興市有關領導如是說。

  決策者的構思對黃守富來說并不陌生,沿河的綠化并不能掩蓋航道兩側日益增多的工廠所透出的繁榮氣息。這些企業無不選擇“前路后河”模式,形成了化纖、熱電、造紙、鋼鐵和化工等園區。

  目前,嘉興市5條跨省干線航道的年通過量達到1.2億噸,超過水運先進國家德國萊茵河的年通過量。

  嘉興內河港,近日迎來第一艘集裝箱船舶——嘉集001號。

  以嘉興為代表,浙江內河航道拓寬升級,橋梁瓶頸打通,使得集裝箱可坐船直達上海外高橋碼頭,再被駁運至洋山港。

  以安吉遞鋪為例,用汽車運集裝箱到上海外高橋,一個來回需20小時,用集裝箱船舶運輸,需25小時。水上高速航道打通后,公路與水路運輸時間相差無幾。

  浙江水運復興背后,長三角內河各港口碼頭,正競相希望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貨物集散腹地。大家都明白,誰搶占先機,誰就能贏得商機。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