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轉變發展方式要把握關鍵統籌兼顧務求實效

2010-5-27 0:5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轉什么,怎么轉,中央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今年春節期間,胡錦濤總書記來福建省考察,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出了“五個著力”的明確要求。我們要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責任感,緊密結合福建省實際,堅持辯證思維,統籌兼顧,遵循規律,把握關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實現福建發展和海西建設新跨越。 
  一是加快調整優化結構,著力突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重點和難點。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決定性意義。要從解決對經濟發展全局影響較大的結構性問題入手,找準切入點和主攻方向,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在擴大內需中實現轉變。福建經濟外向度高,在穩定拓展外需的同時,要著力擴大內需。擴大內需不僅有利于平衡內外需結構,而且有利于改善投資與消費、國民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結構。要逐步提高居民消費占內需的比重,發揮消費對優化投資結構的引導作用。從福建省的實際看,既要保持適當的投資規模,擴大增量,優化存量,在加快發展中調整結構;又要優化投資結構,把投資的重點轉到產業結構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社會事業進步、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上來,最大限度發揮投資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作用。在推進產業升級中實現轉變。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通過發展現代工業,提升第一產業,帶動第三產業,促進三次產業在更高層次上協調發展。著眼于建立現代產業體系,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方案,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建設一批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的重大產業項目,突出總量擴大和層次提升,提高產業集中度,打造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積極培育和加快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和海洋等新興產業,大力發展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軟件外包、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在強化自主創新中實現轉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根本出路在自主創新。要加快海峽西岸創新型省份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加強產學研合作,大力推進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著力構筑特色鮮明的區域創新體系,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優勢產業,打造海峽西岸高新技術產業帶。加大研發投入,大力推進新產品新項目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攻關,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中、向產業聚集。充分發揮“6·18”項目成果交易會、國家和省級高新區、各類科研中心基地等平臺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推進人才強省戰略,落實好省委省政府出臺的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政策舉措,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是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切實用好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機遇和資源。當前福建發展面臨國家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設這兩個重大歷史機遇。增強機遇意識,乘勢而上,努力把對臺、生態、港口等優勢轉化為促進科學發展的力量,這是福建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和重要依托。進一步深化閩臺經貿合作。閩臺經貿尤其是產業有很強的互補性。加強經貿合作,不僅可以促進我省產業升級,也有利于拓展臺灣經濟發展空間,實現雙贏。借助兩岸和平發展大勢,認真落實好今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兩岸交流合作中發揮先行先試作用”的要求,堅持先人一步走在前,大膽探索敢突破,率先在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中實行更加特殊的政策和更加靈活的措施,推動閩臺經貿合作更加便利、產業對接更加深入。創新平潭島開放開發新機制和兩岸合作新模式,推動平潭島開放開發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加快建設兩岸經貿合作緊密區域,構筑特色更加鮮明、優勢更加突出的前沿平臺,在交流合作、先行先試中提高我省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持續推進生態省建設。要加大低碳、環保、節能技術的引進和開發力度,抓住低碳發展模式帶來的發展機遇,多上生態的、環保的、綠色的項目,努力構建低碳、環保、節能的產業發展體系,促進產業結構綠化。繼續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推廣節能減排新技術新產品,加快建設以低碳為特征的生產、生活系統,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依托福建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打造“海峽旅游”品牌,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市場、有效益的旅游產品和旅游精品線路。突出發揮港口的綜合通道作用。福建海岸線長,港口資源豐富。要加快推進全省沿海港口資源整合,加快臨港工業集中區建設,努力形成若干個產業整體水平較高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臨港經濟密集區。大力建設面向世界、服務中西部發展的海峽西岸港口群,發揮對外開放綜合通道作用,不斷拓展福建的發展空間和經濟腹地。
  三是扎實推進民生工作,持續拓展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內涵和空間。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動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做好了,既有利于推動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也有利于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拓展發展空間。加快城鎮化進程。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城市群,壯大中心城市,增強帶動、輻射力。充分發揮城鎮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的雙向帶動作用,堅持高起點科學規劃,從實際出發分步實施,加快推進我省21個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推動城鄉一體化格局的逐步形成。重點支持欠發達地區發展。遵循經濟規律,加強引導,推動包括臺資企業在內的符合環保要求的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山區轉移,促進資源、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使山海在互動聯動中實現共贏發展。繼續加大對原中央蘇區縣、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偏遠山區、海島、水庫庫區的投入,幫助欠發達地區增強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做好民生改善工作。立足實際,突出實效,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扎實推進教育、文化、就業、社會保障、醫藥衛生等民生工作。進一步協調經濟社會發展,優化收入分配結構,重點向“三農”傾斜、向社會事業發展薄弱環節傾斜、向基層和困難地區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就業促進創業,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繼續加快城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四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增強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動力和活力。福建是全國綜合改革試驗區和對外開放先行省,必須通過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消除不利于轉變發展方式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發展方式轉變,關鍵在體制機制。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化和規范審批程序,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善發展軟環境。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財稅金融體制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發揮市場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作用,合理配置資源。充分發揮廈門特區和其他各類園區、實驗區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示范帶頭作用。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發展。認真落實扶持和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進一步拓寬民間資金的投資領域,積極引導民營企業推進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實施積極的創業政策,大力培育各類創業主體,營造全社會支持創業、鼓勵創業的良好氛圍,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加快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開放是福建的發展優勢、特色和支撐。要把開放的特色和優勢進一步發揮出來,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方式轉變。要切實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參與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的國際競爭和合作,力爭在世界新一輪產業調整中贏得先機。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注重引進重要領域、關鍵環節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智力資源,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引導外資投向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等領域。進一步實施科技興貿和多元化戰略,調整優化外貿進出口規模和結構,支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切實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讓對外開放在轉變發展方式上發揮更大作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