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與規劃設計
2010-5-24 23:0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著眼未來,物流技術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信息化、自動化、標準化。這其中,信息化、自動化是發展最快、最顯著的,而標準化工作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年來,我國關于醫改的政策將明朗化、全民醫保將繼續大規模推廣、GSP換證的高峰逐漸來臨……。國家加大對居民生命健康保障的投入將帶來醫藥市場的擴容,GSP復查、換證將間接帶來醫藥流通市場聚集度的提高。有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藥品銷售的總額增長幅度在18%左右,醫藥零售市場則保持了旺盛的發展勢頭,其增幅穩定在10%以上。有機構預計在未來5年時間內,中國藥品銷售總量可突破1萬億人民幣。
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在醫藥物流中作用極大,而目前,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僅僅只有少數如國藥、上醫、九州通等大型醫藥流通企業已建設并投入使用了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其它一些相當有實力的醫藥企業也正在建設或計劃建設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也有很多企業對醫藥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比較迷茫,也不知從何著手。
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一般分為五個階段:包括系統的計劃籌備、系統的規劃設計、系統方案的評估、系統的細化設計、系統的實施等階段。
系統的計劃籌備
系統的計劃籌備工作一般包括計劃與決策、基礎資料的收集、配送中心的目標及定位等三個方面工作。
企業在決策籌建物流中心時,一般首先要成立“物流中心籌備小組”等項目組織,成員包括物流咨詢公司、物流系統集成商、土建公司人員以及一些經驗豐富的的物流專家或顧問。
籌建小組成立后,首先針對企業使用者進行規劃基礎資料的搜集與需求調查。搜集的方法包括現場訪談記錄以及廠商使用資料的收集,另外對于規劃需求的基本資料,也可根據事前規劃好的需求分析表格,要求使用單位填寫完成。至于表格中廠商未能詳實填寫的重要資料,則需規劃人員透過訪談與實地勘察測量等方法來完成。
現代化的醫藥配送中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相互關聯的多個子系統組成,一般包括自動化立體倉庫系統、自動化分揀系統、自動輸送系統、DPS揀選系統、平面倉庫、信息管理系統等主要系統。同時還包括消防系統、空調系統等輔助系統。因此,必須以配送中心自身的作為整個規劃設計活動的中心。配送中心總的目標是使人力、財力、物力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最合理、最經濟、最有效的配置和安排,即要確保業主能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效益。
醫藥物流配送中心目標的制定原則包括:擴大市場占有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等。
系統的規劃設計
系統的規劃設計是現代化醫藥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環節,其直接關系到項目的成功與否。一般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
基礎資料的分析。資料分析可建立計劃性的分析步驟并有效地掌握分析數據,其分析方法一般包括:訂單變動趨勢分析、訂單品項與數量分析(EIQ分析)、物品特性與儲運單位分析等,其中重點要考慮EIQ分析。
規劃條件的設定。一般包括以下內容:基本儲運單位的規劃、基本運轉能量的規劃、自動化程度的規劃。在進行上述規劃時,還需考慮具體的行業特點。在醫藥流通行業,必須考慮GSP的規定內容。
工藝流程與功能區域規劃。醫藥物流配送中心相對一般工廠配送中心來說,其工藝流程及功能相對復雜。首先,就存儲的物品品項來說,醫藥配送中心一般在15000-25000種左右,其物品屬性和包裝形式遠比后者復雜,不同的屬性或包裝形式在物流中心中存儲的形式也不一樣;其次,醫藥物流配送中心相對于后者來說,其流通加工功能較為明顯,要考慮多種形式的處理方法,如補貨方法、拆零揀選方法等;再次,醫藥物流配送中心配送的對象較為復雜,特別是具備第三方物流服務功能的配送中心,而后者一般只是針對工廠內部的車間進行配送,相對簡單。
在對醫藥物流配送中心進行作業工藝流程與功能區域規劃時,一般來說要分為兩個階段或更多階段由簡到繁不斷細化,才能制定一個較為完整合理的規劃。
物流中心作業分類是以物品儲運單位的轉換與否及作業特性的分類為主,物品儲運單位可依儲運物品為托盤、箱、內包裝盒或單品等特性來作分類,一個物流中心中可能僅有一種或包含各類型儲運單位的出貨型態;作業特性的分類則包括操作、搬運、檢驗、暫存、儲存等性質,其中在物流中心的操作作業以上貨、下貨、揀取、補貨等作業為主,還要兼顧分揀、包裝、復核等輔助工作。對于醫藥物流配送中心來說,一般有托盤、箱件、單品三種貨物型態,其作業流程主要是圍繞這三種型態的組的關系進行。
在進行功能區域規劃中,包括物流作業區及外圍輔助活動區,物流作業區如裝卸貨、入庫、訂單揀取、出庫、出貨等,通常具有流程性的前后關系;而外圍輔助活動區如辦公室、計算機室、維修間等,則與各區域有作業上關聯性的關系,可逐一檢討建立其活動間的關聯分析。
貨物型態有盤、箱、單品,意圖3綜合描述了醫藥物流配送中心中主要的作業流程、功能區域、藥品型態之間的關系。在實際規劃中,還要考慮一些輔助的流程及功能區域。
物流設備規劃與選用。物流中心內的主要作業活動,基本上均與物流倉儲、搬運、揀取等作業有關,因此在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中,對于物流設備的規劃選用與設計等程序,即為規劃過程的重心。當規劃不同型式功能的物流設備,則可能的廠房布置與面積需求將都有所改變,因此必須依實際需求決定適合的設備。在系統規劃設計階段,由于廠房布置的方案尚未成型,物流設備的規劃,主要以需求的功能、數量、選用的型式等內容為主,至細部規劃設計階段,才著手各項設備的詳細規格、設施配置等設計。
總的來說,整個物流配送中心的所有設備的選用,實質上都是圍繞上配送中心物料的形態來定的,即在物料處在P、C、B三種形態的情況下,選擇相對應的、能滿足作業需求的作業設備。
信息系統規劃。物流信息系統是根據物流管理動作的需要,在管理信息系統(MIS)基礎上形成的物流系統信息資源管理、協調系統,它來源于物流系統,反過來作用物流系統,使物流系統高效率化、高效益化運作。
在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中,自動化立體倉庫是其中的核心設備之一,其管理系統也是物流信息系統中核心內容之一。一般來說,自動化立體倉庫整個控制管理系統分三層控制,即上層為倉庫管理系統(WMS),中層為設備監控系統(ECS),下層為設備控制系統(PLC),
系統方案的評估
一般來說,各種設施規劃案經過周詳的系統規劃程序后,會產生幾個可行的布置方案,規劃設計者應本著對各方案特性的了解,提供完整客觀的方案評估報告,用以輔助決策者進行方案的選擇。方案的評估既可以從方案全局來進行評估,也可以針對總體方案中的某一子系統或某一區域來進行評估。
物流配送中心物流系統評估選擇的方法,目前一般采用兩種:分析法和仿真法。而從著重點的不同又可分為三大類:優缺點敘述比較法、要因權重評點比較法及成本分析比較法。
醫藥物流配送中心,相對來說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有時需要結合上述的幾種方法來進行評估,在具體評估時,還需結合配送中心的需求特點和定位來進行評估。
另外,在針對個別子系統的技術方面或能力方面進行評估時,一般采用仿真的方式。系統仿真的目的是優化物流系統和更好的控制物流系統,其步驟一般為:建模和型式化;仿真建模;程序設計;程序檢驗;模型實驗;仿真輸出分析。
日東公司在某醫藥物流配送中心項目的自動化立體倉庫前端的托盤輸送系統進行規劃時,當時考慮的方案有RGV系統(共5臺)和雙層輸送機系統兩種方案。經過成本核算,RGV系統有一定的成本優勢,但對其輸送能力有否滿足需求有一定猶豫,因此日東對此作了仿真。
為了獲得RGV系統的最佳數據和檢查其綜合的性能,日東公司利用仿真軟件Automode Ver.12.1根據下列某企業提供的數據進行了仿真分析。
仿真結果顯示,RGV系統的能力要滿足系統的需求非常吃力。
同時,我們對CV的輸送能力進行計算,得出在考慮85%的工作效率的情況下,CV系統的輸送能力肯定能滿足系統的需求。因此我們決定采用托盤輸送機(CV)系統。
詳細布置設計
選定方案后,應據該方案的初步設計進行下一步的細化設計。細化設計時,要注意各子系統之間的信息流和物流的暢通性,在保證總體的工藝流程的前提下,再對各子系統進行詳細設計。
現代化的醫藥物流配送中心的詳細布置設計要著重關注以下幾個子系統。
自動化立體倉庫的設計。一般來說,自動化立體倉庫包括:入庫暫存區、檢驗區、碼垛區、儲存區、出庫暫存區、托盤暫存區、不合格品暫存區及雜物區等。規劃時,立體倉庫內不一定要把上述的每一個區都規劃進去,可根據前面討論的工藝流程及整個物流中心的相關數據和定位來合理劃分各區域和增減區域。自動立體倉庫中的設備主要包括貨架、堆垛機、輸送系統以及其它一些輔助設備的設計。
箱件揀選區的設計。箱件揀選區的功能主要是實現P―→C或C―→C的作業。一般來說實現P―→C有如下作業方式:
(1)自動化立體倉庫中堆垛機直接揀選
(2)自動化立體倉庫的揀選出庫功能
(3)自動化立體倉庫的貨架側面選貨
(4)自動化立體倉庫與物流輸送系統相結合進行揀選
(5) AGV或RGV進行揀選
(6)托盤貨架和揀貨叉車進行作業
(7)托盤貨架和普通叉車進行作業
(8)水平旋轉托盤貨架揀貨
(9)機械手進行揀貨
(10)專用其它揀貨機械設備進行揀貨作業
一般來說,實現C―→C有如下作業方式:
(1)箱式流利貨架揀貨
(2)擱板式貨架揀貨
(3)帶動力的自動流動貨架揀貨
(4)自動化箱式立體倉庫自動揀貨
(5)箱式垂直旋轉倉庫揀貨
(6)箱式水平旋轉倉庫揀貨
(7)移動式貨架揀貨
(8)高層貨架和揀貨臺車揀貨
(9)貨架和輸送系統相結合的方式
在進行詳細設計時,以上所有揀貨方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
拆零件揀選區設計。在醫藥物流配送中心中,拆零揀選區要實現的功能是實現C―→C+B或C―→B或B―→B的作業。一般來說實現C―→B作業有如下作業方式:
(1)箱式自動化立體倉庫中堆垛機載人揀選
(2)箱式自動化立體倉庫的揀選出庫作業功能揀選
(3)箱式自動化立體倉庫和物流輸送系統結合揀選作業
(4)流利貨架+立體倉庫揀選
(5)流利貨架單獨揀選
(6)流利貨架+電子標簽揀選
(7)擱板貨架+電子標簽揀選
(8)擱板貨架+揀選臺車揀選
(9)垂直旋轉貨架揀選
(10)水平旋轉貨架揀選
(11)機械手揀選
實現B―→B作業有如下作業方式:
(1)升降庫揀選
(2)回轉庫揀選
(3)塔式分揀機揀選(A-Fram)
(4)專用RobatPicker揀選(一般用于食品、飲料行業)
(5)移動密集架揀選
(6)流利貨架+電子標簽揀選
(7)擱板貨架+電子標簽揀選
(8)揀貨機械手揀貨
(9)自動售貨機揀選
B―→B+C揀選作業方式是融合了B―→B和B―→C的作業方式,并且上面所描述的所有作業方式均可以根據工藝流程進行隨意融合,其目的所就提高揀選作業的正確率和作業效率,降低投資和運營成本。
在拆零區設備時,要注意到影響揀貨效率的三個時間點:揀貨步行時間、尋找貨物時間、和取出貨物時間。
復核及二次包裝的處理方式設計。對于已完成揀選作業的塑料周轉箱或訂單,由于其是單品存放,在配送過程中不方便,所以在配送前一般要重新包裝成一個或幾個新的箱件藥品(即二次包裝),與在箱揀區揀選出的箱件藥品一起配送到各個客戶。
考慮到醫藥的特殊性,同時為了提高配送的正確率,提升配送服務水平,在二次包裝前,必須把所揀選的藥品進行復核,無誤后才能進行二次包裝。
箱揀區及拆零區的補貨設計。補貨作業是從保管區或儲存區把貨物運送到另一個揀貨區的作業。一般來說,對箱揀區的補貨是以托盤為單位,對拆零區的補貨是以整箱為單位。
補貨的時機有三種形式:
批次補貨。每天由計算機計算出所需貨品的總揀貨量,再查看需補貨區域存貨量后,在揀貨之前一次補足,從而滿足全天的揀貨量。
定時補貨。把每天分為幾個時段,計算機自動計算下一時段所需貨品的總揀貨量,在揀貨之前把該時段所需貨品一次性補足。
隨機補貨。當計算機系統計算出某種貨品的存量小于設定標準值時,系統會立即下達補貨指令給該品種進行補貨。
高速分揀系統的細化設計。現代化醫藥物流配配送中心的的出庫量相對較大,一般以年銷售額在50億的配送中心來說,除開一些通過類的藥品、托盤出庫的藥品和特殊藥品外,其最大的出庫出揀量一般在3000箱/小時左右。如以傳統的方式來分揀,其分揀的效率和正確率肯定無法達到要求。因此,對于此類醫藥物流配送中心須采用自動化的高速分揀系統來實現分揀目標。一般常用的分揀設備包括:交叉帶式、滑靴式(單向)、滑靴式(雙向)、45度滾輪式、90度滾筒式、翻盤式、滾筒轉向式、滾輪轉向式、推桿式等形式。各形式的應用場活和特點均不一樣。
系統的實施
為了保證系統的統一性和系統目標與功能的完整性,在完成物流配送中心的工藝流程詳細設計、各區域或子系統的詳細布置設計和設計選型后,應進行系統的整合規劃工作。也就是把各區域的的系統設備或同一區域的不同系統設備,按照最后選定的規格參數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物流系統詳細規劃方案。同時,在系統整合過程中,要根據整個系統的要求,不斷修正之前的細化設計,使之更加合理。
在整合規劃設計過程,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整合規劃時,要注意藥品及其相關信息在各區域或各子系統之間的暢通性。
物流系統與營運作業的關系。在整合規劃時,要把各子系統之間的營運作業連貫起來進行審視,如發現不合理或不通暢的地方,得要適時做出更正,使物流系統與營運作業能有機結合。
系統與建筑的關系。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各類設備在布置時,一定要結合建筑設計院提供的建筑設計圖紙,把所有設備按實際尺寸貼到圖面上,如發現有干涉的地方,一定要提前修改。另外,設備對地面的要求,要求在此時提出。
各子系統設備之間的位置關系。與上面提到的一樣,各子系統的設備也須按實際外形尺寸貼到圖面上,觀察各設備之間的位置關系,如有干涉或沖突的地方,須修改更正,但不能影響總體的系統功能。特別是在比較的復雜的立體物流系統中,各個子系統縱橫交錯,最有可能發生設備之間干涉的現象。
系統與消防之間的關系。在進行整合規劃時,要注意消防通道的設計,對于立體倉庫中的消防,則要預留出安裝消防系統(包括消防主管、消防支管、噴淋頭)的空間。同時,還要注意一定要按國家規范留出逃生通道。
系統的柔性。在整合系統規劃時,要考慮將來因業務變化等原因而帶來的對系統需求的變化,因此,整個系統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柔性。
在系統方案整合完畢后,就要嚴格按照項目管理制度進行整個項目的實施,包括設備制作與安裝調試工作,通過項目管理制度的推行,對項目的質量、成本、工期等進行有效控制。
采購。在系統方案整合完畢后,就可以著手進行系統或設備的采購工作,原則上,在采購時要按照上面所確定的規格參數進行采購工作。在選擇供應商時,應對參與的各供應商的設備從性能、操作、安全性、可靠性、可維護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和審查,在確定供應商前應深入現場,對該廠生產環境、質量管理體制以致外協件管理體制等進行考察,最后按性價比最優的原則選擇供應商。
生產制作。在確定所有供應商后,為了保證所有系統設備的的穩定性和質量要求,應要求所有供應商嚴格按照ISO-9001規定進行制造和過程控制,保證按設計要求生產出合格產品;在系統制作過程中和形成成品后,將要進行嚴格的檢驗和試驗,不合格品不得進入下一工序。
同時,在設備制造期間項目組的管理人員還需深入生產現場了解,對質量和交貨日期等進行檢查,如發現問題應提出改善要求。
安裝。安裝是項目的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安裝組織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項目的成敗。立體庫內設備的安裝,要有一個詳細的施工計劃安排,也就是要有一個詳細并可行的施工組織方案設計。
在施工前,項目組成員應與各設備供應商應對合同規定的安裝內容、安裝進度、施工場地、需要配合的工作進行確認。
調試。一般來說,調試工作包括機械、電子與電氣、軟件的調試。軟件又分為設計后調試和現場調試。在調試階段對系統的運行狀況進行詳細的記錄,提供詳盡的運行日志,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
培訓。培訓階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施工過程中,項目組成員應指派本單位的操作和維護人員和各供應商一起跟班作業,以提高操作和維護人員的感官認識。
試運行期間,各供應商應對業主的操作人員進行現場實際操作講解,使操作者達到獨立操作、獨立完成處理故障能力。
試運行期間,在施工現場對操作和維護人員進行機械原理、電氣原理、重點部位、安全裝置、潤滑部件進行現場實物講解,使操作和維護人員達到能達到會維護的水平。
在固定場所由專職技術人員對操作人員和維護人員進行機械、電氣、軟件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