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海路建成40公里高速路 第二條東西快捷路
2010-5-24 18: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珠海市中心城區與西區之間的第二通道香海路,有可能將是一條高速公路。5月20日至21日,省交通運輸廳專家在珠海對香海路的《預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評審。根據報告推薦的A線方案,香海路東起造貝,向西經中山市坦洲鎮和珠海市斗門區到達高欄港高速公路,線路全長約40公里,設計工期為3年。在報告中,除了A線外,還有K線、C線、D線、B線等多種方案。
方案解讀
高速公路或一級公路
根據報告推薦的A線方案,香海路起于東部的中心城區香洲,與規劃中的翠屏路造貝路口連接,向西在中山坦洲鎮跨越南坦路后,沿中山市交通局規劃中的加九線(即坦洲的環市路)向西,依次與太澳高速、沿江快速路交叉后,在新慶圍與坦洲鎮環市路分離,一路向西由沙仔面上跨磨刀門水道,經東四圍、西四圍,再上跨江珠高速公路,進入斗門區后,路線穿越白藤湖及友誼河后,于尖峰大橋處與珠峰大道對接,然后沿珠峰大道線路至終點,與建設中的高欄港高速公路,推薦路線全長40.448公里。
按照推薦的方案,香海路有兩種不同的方案可選,分別是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方案。若按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該路將是雙向6車道,部分路段雙向4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每小時100公里;一級公路則全程雙向6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每小時80公里。
沿線設10座互通立交
香海路沿線與多條道路交叉,在銜接上,與高速公路、快速路交叉時,將設置全互通式立交,穿越城鎮建筑物密集地段和主要城鎮主干道時,將設置全互通式立交或簡易立交,而與一般村鎮道路則采取分離式交叉或平面交叉的形式,其余路段一般采用路基通過的形式,與一般公路以及城市規劃路交叉處設置分離式立交或通道。
在推薦A線路段,全線將設置主線橋梁40座,其中特大橋2座、高架橋梁2座、大橋10座、中小橋26座。與其他道路銜接時,設置全互通式或部分互通式立交10座,其中全互通式立交8座,分別為:造貝路的造貝互通、廣珠西線的恒豐圍互通、沿江快速的新慶圍互通、江珠高速的昭興圍互通、S270線的斗門互通、機場北路高速的機場北路互通、機場高速的機場高速互通和高欄港高速的高欄港高速互通。另外設置2座部分互通式立交,分別是平東路的平東路互通和工業大道的工業大道互通。全線將設置涵洞60座、分離式立交4座、通道15處,30處人行地道。
投資53億回收期13年根據投資估算,若按照高速公路建設的話,總投資約為52.97億元,平均每公里約1.31億,若按照一級公路標準,總投資約為50.04億元,平均每公里約1.24億。報告建議項目資金籌措分為兩部分,銀行貸款占65%,業主自籌資金占35%。
香海路的定位為經營性項目,建成后將是一條收費公路,報告還未提出具體如何收費。財務分析認為,在包含建設期的情況下,動態投資回收期為13.19年,如果在車輛通行費收入減少20%,以及投資增加10%的條件下,動態投資回收期將為18.65年,報告認為該路的車輛通行費收入能滿足項目的建設需要。
現狀
珠海大道不堪重負
一直以來,珠海連接東西的唯一快捷通道是珠海大道,1993年建好的珠海大道是一級公路,在不同的路段分別采取雙向八車道和雙向六車道。目前,珠海大道部分路段的交通量已經達到飽和,部分路段路面開裂,局部橋梁鋪裝出現破損。隨著珠海大道公路兩側城市發展和工業園區的建設,公路的中央分隔帶開口和兩側路口逐漸增多,對直行交通的干擾越來越大,目前南屏路段已經出現比較嚴重的堵車和交通混亂的情況,加之該路沒有安全、合理的人行過街通道,交通事故經常發生。
目前,雖然珠海大道南灣立交至珠海大橋段正在改造,完工后將是主線雙向8車道+輔道雙向6車道的標準,但與之連接的珠海大橋仍是雙向6車道,仍將成為通行的瓶頸。另外,車輛除了走珠海大道,還可以選擇粵西沿海高速和坦神公路———S365線,從這兩條道路行駛的話,都要途經中山,繞行的距離比較大。因而須開辟連接中心城區與西區的第二條快捷通道。
前期工作進程:
●2006年11月,珠海市規劃局召開規劃協調會,項目組根據規劃部門的意見對香海路的路線方案進行修改和優化
●2006年11月,中山市規劃局對本項目進行回函批復,支持香海路的建設
●2009年4月,珠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基本確定了香海路的路線走廊方案
●2009年7月,《珠海市香海路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完成編制
●2010年5月,省交通廳對香海路預可行性報告進行評審
關注點
坦洲設互通立交尚未有定論
與珠海城區一路之隔的中山坦洲鎮,區內樓盤的很大一部分業主是珠海人,他們迫切期盼打通兩市之間的斷頭路,香海路的線路走向途經坦洲,也引起很大的關注度。而南都記者注意到,在報告推薦的A線方案中,雖經過坦洲的環市路與南坦路等道路相交,但并沒有設置互通立交。在評審會上,有專家就特別指出,10個互通立交設置的位置要恰當,坦洲這個地方則是必須要有。
珠海方面表示,已經就路線的走向、技術標準、建設時間上的差異、建設資金以及土地征用等問題,多次征求中山市規劃局、交通局和坦洲鎮政府的意見。
中山方面則表示明確支持該項目的建設,并提出建議A線方案中山市境內段沿其規劃的加九線布設作為推薦方案,提出方案應同時考慮到坦洲鎮未來城市化發展的需要,建議兩側預留城市輔助車道、人行道以及城市綠化的用地紅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