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管出口遭圍堵 何以疏浚
2010-5-24 0:3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針對接二連三對中國鋼管的反傾銷,近日,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剛表示,作為應訴代表,公司準備砸500萬元繼續和歐盟打官司,更希望獲得商務部支持將此案提交WTO裁決。
美國征收反傾銷關稅、墨西哥反傾銷、印度反傾銷,短短兩個月內,全球多個國家對中國無縫鋼管實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或制裁,而這一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發源端正是歐盟去年10月對中國鋼管征收反傾銷稅。
在歐盟提出雙反調查后,中國鋼管企業基本停止了對歐出口,以新冶鋼為例,其2009年僅出口1.8萬噸,喪失了原有95%的出口份額,天津鋼管、華菱管線也大受影響。
該案律師給出的一組數據可以看到,歐盟無縫鋼管產業在調查期內,維持了較高的增長:消費量增長24%,生產量增加7%,產能利用率增加了9%,銷售價格增長了21%……在產量、產能利用率、銷量、人工、價格和投資等方面,歐盟的無縫鋼管產業均有上升。“據我所知,國內主流的無縫鋼管企業去年經營效益都不理想,不是虧損就是處于虧損邊緣,今天形勢雖有所緩解,但并不樂觀,如果南美、東南亞、中東等中國企業出口的新興和重要地區也跟隨歐美提出雙反調查,那中國的鋼管行業就真的要進入冰河時代了。”一位鋼管貿易商說。
劉文學表示,業內多家企業年初曾向商務部遞交了請愿書,甚至溫家寶總理也知曉該案。該案的裁決反映出歐委會在反傾銷政策使用上一個重要變化:在不具備實質性損害的情況下,僅依據損害威脅就確立了反傾銷措施的實施。中國企業無論如何無法接受這一事實,目前公司在歐盟的訴訟即將完成第一輪的抗辯程序。
“我們當初擔心的全球對中國鋼管封堵的蔓延趨勢現在已經真正出現,這么多國家來圍堵中國鋼管,已經不僅僅是產業經濟的問題了。”錢剛說。在北美鋼管產品會議上,有國外企業高管就公開聲稱:“把中國產品趕出去,由我們這些企業來維護國內市場。”
有國際貿易專家指出,面對無縫鋼管這種典型的在國外市場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案件,中國政府應當卸下“背上貿易保護主義名聲”的包袱,為產業和企業展開卓有成效的應對和上訴工作,避免某一個產業因為一例裁決而失去全球市場的現象再度發生。
“我們現在手里就有好幾個雙反調查的案子,公司根本顧不過來,大大分散了精力、人力和財力,非常迫切地需要政府在國家整體戰略上做出支持。”天津鋼管人士表示。
“面對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中國政府在出口上應有整體戰略,在解決相關糾紛中不能疲于應付,以守為攻,有時候必須主動出擊,使其他國家不能輕易揮動貿易大棒來阻止中國產品的輸出。”上述專家認為,國家有必要在政府層面增加解決貿易糾紛的機構、人力以及財務的配置,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錢剛表示,雖然對上訴的最終后果還難以判斷,但“中國企業要發出自己的聲音”。訴論可能將持續兩三年的時間,花費的人力、物力及財力也不小,新冶鋼這么做認為是值得的。公司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將本案上訴到WTO(即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爭取公正的裁決。
據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一般來說,中國出口企業在遭遇歐盟的反傾銷措施后可以采用的司法救濟手段包括請求政府向WTO提出爭端解決機制,或向歐盟法院提起司法審查的訴訟,但這兩者均有可能曠日持久,尤其是歐盟法院的審理,則更是“令人吃驚”的緩慢。“對于以損害威脅立案的反傾銷案件,我們從2009年12月31日正式向歐盟初審法院提起訴訟,到本案的徹底結束,估計也要2年至3年的時間。訴訟所要牽涉到的時間、精力、物力和財力更加不是一個小數目。”錢剛坦言,“但我們會堅持走下去。”(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