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世博效應為效益 后世博的商業化推廣
2010-5-20 11: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如果說世博會展示的是夢想,那么夢想何時變成現實?世博會后能否加速把相關技術市場化?
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曾強調,要充分利用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大好時機,充分展示科技創新成果,積極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使世博會不僅僅是自主創新成果的“體驗場”,更要成為新興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和“孵化器”。
其實人類近現代工業文明催生的眾多“嬰兒”,如蒸汽機、電話機、電影、煤氣灶、電視機、計算機、機器人、航天器,大都經歷過世博會的“洗禮”,后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借世博會之機,如何成為行業“風向標”,同樣是中國電信正在思考的問題。
變世博效應為世博效益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總經理張維華表示,184天的世博會過后,公司要努力促進巨大的“世博效應”成功轉變為“世博效益”,推動“后世博時代”信息化應用和發展,帶動上海城市信息化建設的二次飛躍,讓世博會上應用展示的先進信息技術惠及每位普通百姓。
張維華表示,中國電信為世博投入了很多高新技術,如城市光網、高清IPTV、QQT、物聯網、云計算等,展現了科技亮點。這些成果要在世博后有效應用到城市的發展中去;要加強新一代寬帶通信網和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綜合集成利用,推動信息產業的升級和發展;要在編制“一二五”規劃時高度樹立“信息化強市”理念,高度結合兩化融合和兩個中心建設,把先進的信息通信科技手段和業務產品融入到打造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宏圖中。
兩化融合推動產業共贏
上世紀90年代末,上海確定了六大支柱產業,即信息產業、金融業、商貿流通業、汽車制造業、成套設備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經過這些年的高速發展,信息產業已超過金融業,成為六大支柱產業中規模最大的產業。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信息產業特別是其中的信息服務業將成為推動上海第三產業新飛躍的主要動力。而在信息服務業中,以核心網智能化、承載網IP化、業務網綜合化、接入網寬帶化、終端多樣化為特征,正在向下一代網絡演進的電信業,將成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增長點。
上海電信表示,將重點關注信息化與重點產業、城市環保、現代物流等領域的結合,推廣RFID、無線芯片在“機-機通信”領域的應用;開展“數字園區”研究和試點建設;合作制訂針對重要產業園區、服務外包園區、創意園區的信息化規劃,開展園區管理、生產服務、物流配送、產品營銷方面的網絡化試點改造。
相關專家也認可上海電信這一舉措,認為這將取得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應。在產業層面,充分發揮綜合信息服務優勢,通過信息化手段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的信息化,構建和諧的社會信息化生態環境。在產品層面,融合傳感器、自動化、智能分析等技術,將無線化、寬帶化的通訊網絡延伸至任何對象,構建信息化基礎網絡。在生產經營層面,將通訊網絡開放,嵌入到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信息化應用層面,促進ICT業務和集成業務的發展。從這三個層面上有效促進上海兩化融合進程,協助重點制造業、物流業等加大對信息技術的使用,促進行業發展,同時將助力園區提升產業等級。
關注中小企業信息化
上海電信表示,將推廣基于“云計算”平臺的企業信息化應用軟件包,幫助中小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企業內部管理和運營效率,降低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門檻。
同時,上海電信還將扶持上海全市內容創意、網絡購物產業發展,開放手機、互聯網、IPTV、114號碼百事通信息服務平臺、動漫制作平臺;開展與內容創意、網絡郵購等企業的增值合作,培育良性發展的信息服務產業鏈。
在提升寬帶能力的同時,上海電信已經大力開展“企業寬帶大提速行動”,將企業寬帶速率平均提升2-3檔而價格不變,目前已經完成4.5萬戶企業的提速,預計年內實現30萬戶企業的普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