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中國經濟復雜程度超預判 出口影響大
2010-5-19 14:0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前發布的4月經濟數據,使宏觀經濟走勢變得更加復雜起來。創下一年多新高的物價和生產資料價格指數預示著通脹壓力驟然加大,而工業增速回落十幾個百分點則預示著經濟增長有見頂的跡象。另外,希臘等國主權信用危機的擴散及歐元的持續走弱,對中國出口會形成不利影響。這些都增加了判斷經濟形勢的難度。 此前,為應對可能的通脹壓力和經濟過熱,國家密集出臺了多項調控措施,包括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發行50年期國債,以及地方為配合和落實“國十條”而紛紛推出的房地產新政細則等。年初中央在判斷今年經濟形勢時,用了“最復雜”的三個字,但現在看來,經濟的復雜程度可能還超出了中央的預判。
為什么這么說?有兩件事影響之大,可能超出了預判。一是西南持續的大旱以及其他地方極端的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它肯定會反映到農產品的價格中來,從而助推通脹;二是3月開始的房價加速上漲,使得穩定房價成為當前的緊迫任務。
從前4月的經濟形勢及最近的房地產走勢來看,宏觀調控還是部分達到了目標。首先,經濟增長已恢復到接近危機前的水平,表明經濟回升上好的勢頭已經確立;其次,雖然4月居民價格消費水平同比達到2.8%,但這是基于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的結果,總體還算溫和;第三,堅定的房價有所松動。本次對房地產調控的嚴厲程度超出市場預期,使得一線城市住房成交量急劇萎縮,相信價格也會有所下降。
當然,宏觀調控遠未到彈冠相慶時。從4月的經濟數據來看,無論是CPI還是PPI,都超出市場預期,這預示著通脹的趨勢進一步鞏固。未來原材料價格的繼續上漲,遲早會傳導到居民消費價格上來。
值得注意的是,通脹更可能因為資源價改的推進而進一步加劇。經濟結構調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和長期的任務。前4月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結構扭曲問題更加嚴重,表現在企業的能耗上,不減反增,這使得后三個季度節能減排的任務非常嚴峻。為此,國務院已發出通知,要求適時推進資源稅改革,調整天然氣價格,推行居民用電階梯價格,落實煤層氣、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和脫硫電價政策,出臺鼓勵余熱余壓發電上網和價格政策。資源價改勢必會導致物價水平會有一個較大幅度上漲,屆時如何平衡通脹和調結構的關系,就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
此外,還應注意歐債危機及歐元疲軟對中國出口造成的影響。雖然世界經濟在金融危機后出現很正常,但由希臘開始曝出的歐元區國家主權債務危機的嚴重程度及它對歐元造成的影響,可能也超出了原先的預估。鑒于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其財政政策進一步收緊,經濟增長將放緩,再加上歐元走弱,將會對中國的出口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這就需要中國的宏觀調控關注外界的環境,特別是歐元區的經濟走勢,及時作好應變準備。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隨著房地產調控的力度預期繼續加大以及房地產開工面積的增加,未來幾個月房價應該會繼續下落。但是,如果通脹引發的經濟過熱迫使政府突然采取加息舉措,雖然有可能導致房地產泡沫破滅,但也會引爆地方政府債務的定時炸彈,并抑制固定資產投資。這種“硬著陸”方式是最不好的。所以,如何做到使通脹處于可控范圍內,房價逐漸回落,出口持續增長,同時國內消費需求保持強勁這樣一種相對理想的狀態,考驗著宏觀調控當局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