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港國際論壇在港舉行
2010-5-19 8:2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香港訊昨日下午,武漢新港國際論壇在香港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交通運輸部、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學者,新加坡物流協會、德國歐門集團、長航集團、和記黃埔中國港口集團等業界精英,圍繞推進武漢新港建設、打造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推動長江黃金水道開放開發等提出建議。
論壇透露,近期國務院將出臺加快內河航運發展的意見,國家和地方政府投入長江建設資金會明顯增加,長江黃金水道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據悉,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長江航運逆市飄紅,干線完成貨運量13.3億噸,遠超歐洲萊茵河和美國密西西比河,位居全球航運之首。今年1-4月,長江航運港口貨物吞吐量增幅達34%。
今年3月國務院批復的《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正式明確武漢為“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為推進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設武漢新港的重大戰略決策。規劃到2020年,使武漢新港貨物吞吐量達到2.3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00萬標箱。
副省長段輪一在論壇講話中表示,下一步我省將通過推進機制創新、政策創新、航運功能聚集方式創新、對內對外開放平臺創新,不斷推進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
商務部商貿服務管理司副司長王德生在論壇上建議,武漢新港建設,應注重由運輸大港向功能強港發展,從綜合運輸樞紐提升為資源配置樞紐,使之真正成為輻射周邊區域的綜合物流中心。
王德生說,武漢新港建設要在發揮運輸優勢的同時,統籌考慮水陸空不同運輸方式的優勢和互補,以服務社會物流需求、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提高市場集散能力為出發點,促進以武漢為中心的商貿服務業的繁榮和發展。他還建議加快武漢新港保稅港區建設,增強對腹地集轉運貨物的吸引力。
長航集團總經理朱寧在論壇上表示,在長江航運新一輪發展機遇面前,長航集團正在組織實施以新長江戰略為主體的航運經濟戰略,積極參與武漢新港建設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說,武漢新港上承成渝經濟區、下連長三角經濟帶,中接湘、豫、陜、晉等中部地區,輻射范圍廣,發展空間大。除繼續鞏固傳統輻射市場外,武漢新港還應充分發揮水陸空等綜合交通樞紐功能,與皖、贛、蘇、浙等地加強合作,形成以長江為紐帶,輻射長江流域的交通運輸功能。
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楊開忠在論壇上提出,要確立集裝箱運輸在武漢新港中的戰略地位,優先發展集裝箱運輸。
他說,事實上,由于臨港工業發展相對沿海比較優勢不明顯,2005年以來,武漢新港煤炭、石油、鋼鐵等大宗物資吞吐量是下降的,而集裝箱的吞吐量急劇上升。重視集裝箱運輸地位,是建設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重要基礎,也是適應腹地經濟發展的需要。
楊開忠說,武漢新港集裝箱運輸,目前主要腹地是武漢城市圈、湖南、河南和陜西等地區,這個地區人口大約3億,到2020年GDP可能達10萬億元,這必然帶來集裝箱運輸市場大規模增長。他建議,武漢新港發展集裝箱運輸,要利用集聚規模經濟,建設綜合保稅區。
新加坡物流協會會長張向榮在論壇上介紹,港口的競爭優勢是航線的覆蓋能力,即通達世界各大港口的能力,而非區位。這就是新加坡的港口航運成本是其他地方1倍以上,但效益依然很好的原因。
他說,作為優良的中轉港,必須縮短周轉時間,這不僅為港口本身提高使用率,也為客戶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和金錢。縮短周轉時間的最大價值,在于降低了供需雙方的庫存。張向榮說,要縮短周轉時間,必須擁有良好的運作規劃、高度有效的協調能力、熟巧及訓練有素的前線工作人員、有效的突發事故管理技巧、及時高度可視的資訊系統。
他還建議,在武漢新港建設中,類似功能的碼頭應進行整合,以實現效率和規模效益,從而獲得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