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辦公推動企事業單位信息化升級
2010-5-17 11:0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提倡無紙化辦公開始,各種辦公系統層出不窮。目前,在企事業單位辦公場景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軟件系統,如ERP、HRM、CRM以及電子商務等系統,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又出現了移動化應用的趨勢。
“OA在信息化系統中起著‘根基’的作用,實現的是最基本的辦公功能,如工作流程審批、日常辦公管理等,它通常會被定位為企事業單位信息化的基礎工程。”北京一家員工數百人的中型企業的信息化管理人員向記者介紹了兩種最常用的軟件系統,“ERP各種模塊在不同的業務領域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側重于業務數據的處理、分析和挖掘。”
而隨著以“知識管理”為核心的全新智能管理系統的日漸盛行,越來越多的軟件系統的引入也帶來了集成的難題,“例如OA系統和ERP系統,它們在功能上和集成上相去甚遠”,上述人士介紹,這種情況出現在各種軟件系統的協作過程中,于是,基于SOA架構的各種整合方案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另外,在出現更多移動辦公解決方案的同時,此前的辦公軟件系統也出現移動化應用的趨勢——以電子政務和企業信息化領域最先出現的OA辦公系統為例,目前已出現了移動OA。同時,基于高帶寬光纖網絡的高效辦公形式,如視頻會議等,也受到了市場的更多青睞。
不僅要OA,還要移動OA
北京某區政府自引入OA辦公系統以來,使該區的辦公方式從傳統方式轉變為網絡化、無紙化方式,極大地提高了辦公效率,但這種對著電腦、連上網線才能實現的辦公形式目前又讓人感到低效以及種種約束,現在的一個觀念就是——“搞辦公自動化,不應該被限制在辦公室里和計算機旁”。
通過某公司的MKey中間件,目前該區政府OA辦公系統已經實現移動化,徹底擺脫了對PC、辦公場所、互聯網絡的依賴,將現有OA系統部署到手機上互聯互通,使政府人員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登錄OA,管理或辦理事務。
負責該區政府OA系統移動化開發的公司介紹,MKey中的MSC移動智能客戶端解決了多手機平臺應用的難題,使得OA系統可以被應用到WindowsMobile、Linux、Symbian、Brew、UIQ、J2me、OSE等幾乎所有的手機操作系統;而Mkey中的MDP又使手機端的移動OA可以和PC端的OA系統任意交互數據;WG無線網關則解決了不同網絡資源、不同協議下的通信資源的利用問題。另外,針對突出的需求,該公司在MKey無線中間件應用的基礎上,增加APS統一推送服務、DPS文檔解析服務,以及SFP網絡優化服務等支撐組件。
通過MKey的移動化開發,移動OA能主動獲取OA系統中新公文、新郵件、新會議通知、新日程信息、即時通知、城管報表、集群會議、市政評價、民眾信箱等一系列信息,并把這些信息主動推送到相關人員的終端系統,使領導可以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做出決策審批,相關的辦事人員也可通過移動OA查看最新任務和指示,并將新發生的情況和公文實時呈報溝通。
ERP為主線的立體信息系統
某中型物流公司近兩年引入了ERP系統,目前公司要求員工每天至少在新上線的系統上操作三次,從而熟悉這個系統。
這家中型物流公司在全國的分支機構很多,以前,通信聯絡和信息傳遞完全依賴于傳真和電話,這樣的后果就是,工作效率很低,但成本很高。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該公司僅在北京地區的電話費用就達到了150多萬元,實際上,通信費用在這家公司每年的營業收入的比例都超過了10%,這項費用僅次于該公司的人力成本。該公司希望通過引入并不斷完善ERP系統的方式,在每一個開支環節上都實現節省l/3費用的目標。
不過,ERP要想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協同運作,前提條件是必須建設一個全國的通信平臺,以保證ERP系統的數據流的正常、安全、穩定傳輸。這家公司信息化部門的總體思路就是,以ERP為主線,把一些IT技術,諸如GPS條形碼以及CallCenter等系統做一個總的集成,構筑一個較為完整的立體的企業信息系統,而推進的辦法則是,先在北京公司運行ERP系統,等到這個系統完善之后,再陸續推廣到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西安等主要物流網絡節點,最后在全國的物流配送網絡上實現ERP,構建起全國完整的企業信息系統。
為此,這家公司在中關村找到一家數據公司,專門設計一個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虛擬專用網)。在VPN二期建設時,該公司還引入了語音功能,降低公司高額語音通信的成本。此后,該公司又引進條形碼、VFN、GPS等,同時還在在北京公司開設呼叫中心,且應用CRM。通過一系列部署,該公司的辦公系統的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同時,在各個環節的費用開支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高效率的視頻會議
一家跨國電信運營商需要馬上召開一個為時4小時的全球會議,這次會議涉及到亞洲、美國和歐洲10個城市的21位成員,如果是現場會議將會需要很長的準備時間,還需要面對參會者的一系列費用問題,于是,會議策劃者馬上預定了10個站點的網真會議室。
這10個會議室分別位于倫敦、悉尼、新加坡、香港、上海、孟買、班加羅爾以及美國的達拉斯、芝加哥和新澤西。由于時差的問題,部分與會者需要在深夜參加這次會議,而且在會議的過程中,這些參與者不能同時出現在網真會議系統的屏幕上,會議組織者通過現場提醒的方式,解決了這些小的問題。
總體而言,這次會議得到了與會者的認可,他們中的一些人免除了舟車勞頓之苦,對于公司來說,也節省了會議的費用。會議組織者做出的問卷調查顯示,與會者對此次網真體驗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以10分制來衡量,這次會議的總體得分(包括出席率等)為8.5分,這個分數與以前召開的很多次現場會議相當。
作為一種新技術,視頻會議系統目前只是面對面會議的補充手段,網真會議系統提供商在不同場合表示:“雖然我們并不打算完全取消面對面的會議形式,但我認為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通過網真技術舉行這樣的會議不失為一種負責任的做法,同時也可借此良機向客戶展示這一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
“舉辦會議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參會者開誠布公地交流觀點,交換意見。在大約4小時的時間里,我們不僅達成了主要的會議目標,還使我們有機會通過身處不同地點的參會人員,對一種新的技術進行全面的測試。”會議組織者認為。
此外,據會議策劃者估計,這次會議因為避免了航空旅行,減少了相當于62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鑒于減少碳排放量正在成為許多企業的關鍵目標之一,此項益處也顯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