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計問策”謀求新跨越
2010-5-17 10:4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重慶主城拓展全面進入“外環時代”,地處“二環”與“三環”之間的綦江,如何搶抓這一發展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95萬綦江人十分急切地在尋找答案。
5月14日,一場名為“重慶外環時代與綦江跨越發展”的主題論壇,在南岸萬達艾美酒店隆重舉行。論壇上,多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就綦江縣如何抓住“外環時代”的歷史發展機遇實現跨越的問題,拋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見”。
一條路創造的機遇
去年底,隨著繞城高速公路的正式開通,我市又拓展出了內環與外環之間約2000平方公里、外環外側約3000平方公里的“黃金區域”。
在這條外環線上,寄予了各區縣黨委、政府的希冀與夢想……
數據顯示,目前外環以內建成區面積約5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500萬。而按照規劃,到2020年,該區域將建成1000平方公里、1千萬人口的大都市,相當于再造一個重慶城。
對于外環規劃涵蓋的8大城市功能區和16個城市發展組團,一方面將為主城現有核心區減壓,另一方面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更多新興區域成為“大都市核心區”。
這對于距離二環收費站僅30公里的綦江而言,無疑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在“內環時代”,綦江是“1小時經濟圈”內的遠郊縣,只能相對獨成體系,按照區域發展的軌跡和方法來將縣域經濟發展;而進入“外環時代”,綦江成為真正的主城近郊、接受主城輻射以及影響帶動周邊的作用將大大增強。特別是正在修建的渝黔高速鐵路通車后,從綦江到重慶主城核心區僅需要9分鐘!綦江將融入“10分鐘主城”區域,這不僅是物流快捷的“生產距離”,還是身居綦江享受主城服務的“生活距離”。
地處“渝南門戶”,擁有“重慶老工業基地”之稱,坐擁距離主城最近高山群、可開發面積超過30平方公里等優勢,綦江在重慶“雙千”特大城市建設中承擔的功能定位將更加凸顯,成為主城擴張中“市民休閑避暑”、“產業輔助配套”等必需功能的最佳布局地!
面對兄弟區縣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態勢,綦江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提高區域競爭力?如何搶抓“外環時代”這一重大機遇謀求新的發展?
據綦江縣長徐世國介紹,在重慶新一輪的戰略布局中,市委、市政府賦予了綦江“重慶主城衛星城”、“渝黔合作戰略支點”的新定位,確立了綦江“重慶市食品加工基地”、“重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渝南黔北物流節點地區”的新功能。綦江的發展備受上級關注,搭上了大重慶加速發展的“動車組”!
按照新定位、新功能,結合“外環時代”的到來,95萬綦江人民正積極謀劃新戰略、新舉措,以實現綦江經濟社會事業的新跨越。
一個縣的“蝶變”夢想
時光回溯:2007年12月,綦江縣舉辦了一場名為“統籌城鄉·融入主城”為主題的“綦江發展戰略論壇”。
在那次論壇會上,綦江縣委書記王越就響亮地喊出了“要爭取強縣建區、融入主城”的發展目標。于是,接下來的幾年間,綦江全力搭平臺、立支柱、夯基礎,既埋頭拉車,又抬頭望路……
由此可見,綦江縣在謀求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決心和毅力。
秉持這份決心和勇氣,去年,該縣的地區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均居全市22縣第1位,分別為141億元、15.5億元。這極大地鼓舞了全縣人民的信心和斗志,進一步夯實了發展基礎。
據了解,隨著“外環時代”的到來,該縣進一步調整完善了未來發展的目標定位,明確提出要努力把綦江建設成為渝湛經濟帶上的重要增長極,重慶重要的煤化工、機械、冶金、能源和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重慶南部開放高地、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和具有山水園林特色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力爭到2012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250億元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以上,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5億元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485億元以上;
將綦江打造成為主城的“休閑避暑區、動力供應區、冶煉加工區、汽摩配套區、綠色食品供應區、特色文化創意區”,建成重慶主城衛星城、渝南開放高地和渝湛經濟帶上的重要增長極。
“希望通過舉辦此次論壇,邀請國家、市級專家學者把脈綦江打造渝南門戶戰略定位與發展對策,碰撞思想火花。幫助綦江抓住外環時代的重大機遇,把握國家、我市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成渝經濟區規劃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契機,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提升綦江在區域中的戰略地位和影響力,推動綦江加快融入主城,提速上檔,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徐世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