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聯:機遇面前凸顯優勢
2010-5-16 20:1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張艷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下稱《規劃》)的出臺,體現了國家對于作為國民經濟基礎行業的現代物流業的高度重視,也提振了物流全行業的信心。在政策的引導下,各大物流企業正在整合內部資源,抓緊建立運輸、倉儲、配送、信息化管理等一體化物流管理鏈條,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優化配置資源,提升核心競爭力,抓住時機做強做大。這對專注于航運、物流領域信息化的上海吉聯新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吉聯”)來說,也無疑是很好的機遇!啊兑巹潯分刑岢龉膭瞵F有運輸、倉儲、貨代、聯運、快遞企業的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積極發展多式聯運、集裝箱、特種貨物、廂式貨車運輸以及重點物資的散裝運輸等現代運輸方式,這些方面都是吉聯的強項,將有利于吉聯在行業中體現自身的優勢,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擴大發展!奔撔萝浖邢薰究偛门宋乃囋诮邮鼙緢笥浾邔TL時如是說。
并購整合加速產業升級
2010年是落實規劃關鍵年,放眼整個物流行業,潘文藝認為在《規劃》出臺的這一年中,并購整合成為最為搶眼的風景:
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與中國長江航運集團重組啟動,并在2009年完成合并成立全新的“中外運長航集團”;中國郵政集團旗下的EMS和中郵物流也在2009年整合成立了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
2010年被認為是國企(主要是央企)重組決戰的一年,更多的“巨無霸”還會進入物流行業,這也會進一步推進物流產業調整和升級的步伐。
為此,潘文藝預期,2010年隨著振興規劃各項細則的出臺,制造業和物流業的聯動將進一步加強,商貿流通環節需要物流企業更多參與,重點領域物流也將得到發展,第三方物流將獲得更多機會。以供應鏈整合和物流方案提供為主的第四方物流服務也將得到行業的廣泛認可,取得更大的發展。整個物流行業的產值將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正如有關方面預測,至2010年,受電子商務帶動的中國物流市場規模將達到468億元,這將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商機。
行業經驗制勝上海航運
2009年,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在相關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兩個中心)被正式提上日程。
《上海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的實施意見》中提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基本形成以上海為中心,以國內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緊密合作的國際航運樞紐港;二是基本形成具有多種運輸方式一體化特征的現代港口綜合運輸體系;三是基本形成服務優質,功能完備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和優質的國際航運服務管理。潘文藝認為,這些政策將極大促進國內物流相關產業的發展、吸引具有實力的國際航運企業總部入駐和企業對物流管理技術的應用。“例如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航空物流產業集聚效應吸引了全球貨運、日通、近鐵、中外運、嘉里大通、錦海捷亞等一批品牌物流企業落戶,這些企業都是吉聯已經服務和未來將要服務的客戶。還有附近小洋山港的建設和啟用,也為這些企業提供了長三角地區物流資源整合平臺,吉聯會與我們的客戶一起深入開發其中新的增值業務和服務!迸宋乃囌f。
此外,上海市各部委也出臺了許多促進物流信息化發展的政策文件,如《上海市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使用和管理辦法》明確提出支持服務業重點領域發展,包括航運服務、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等,這也會給像吉聯這樣的物流信息化企業帶來更多發展的機會。潘文藝表示,吉聯針對產業發展和上海的實際情況,已做好充分準備,將通過產品技術的不斷優化提升、積極開拓市場、加強公司品牌建設和團隊建設等方面,抓住這個大好機遇,謀求長遠發展。
而在助力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方面,潘文藝認為吉聯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第一,成熟的產品。目前吉聯的產品包括三大平臺與軟件:一是FR7物流鏈全程信息化管理平臺;二是吉聯航運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三是吉聯倉儲配送管理平臺。這三大產品系列數十個軟件產品,將在未來的航運中心建設過程當中,能夠有效地把航運、貨代、堆場管理、拖車管理、倉儲、配送、運輸等業務聯動一起,幫助第三方物流公司為客戶提供全程一體化可視服務!澳壳斑@些產品都處于領先地位,特別是在集裝箱運輸管理系統方面,我們聚集了國內大多數這方面的系統管理專家,目前幾乎沒有競爭對手!迸宋乃囌f。
除了產品,潘文藝認為吉聯的最大優勢在于,擁有一支經歷了十年行業實戰磨練的優秀團隊。“過去十年,我們為國內外一些知名的航運企業做了很多信息系統的研發、實施,以及后續的升級、完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業務團隊,他們不但精通業務,還擁有豐富的行業最佳實踐知識,同時還能夠將這些最佳實踐運用到未來的產品研發中去,使得客戶的應用水平得到新的提升!迸宋乃囶H感自豪地告訴記者,“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水平人才隊伍,是我們能夠為未來航運中心提供很大幫助的關鍵因素!
好系統的四個特質
俗話說:“一個好的系統不能夠造就一個好的企業,但是一個好的企業就一定需要一個好的系統來支撐!钡裁词恰昂孟到y”呢?在航運信息系統建設方面,吉聯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潘文藝認為,一個好的航運信息系統,應該具備以下三方面的特質:
首先,好的系統會使信息高度的共享,不會出現重復勞動。重復勞動會浪費很多成本,同時會造成很多錯誤,這種錯誤可能會影響企業今后的決策,甚至會導致一些嚴重后果。而信息高度共享的系統,共享不單單是在部門與部門之間,或者只是公司內部,還能夠與外部上下游之間共享,確保信息的及時準確以及透明度。
其次,好的系統會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沒有系統之前,你要做很多調整,希望扁平化管理,希望把很多內部的協調溝通成本降下來是不現實的。好的系統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扁平化管理,降低內部協調溝通成本;同時還可以使企業重新思考,自己的業務流程是否是最優的,幫助企業進行業務流程優化和組織架構重組。
第三,好的系統,要能夠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系統建立起來以后,有了一定時間的數據積累,企業通過對這些數據信息的挖掘分析,能夠為企業管理層在決策方面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這也非常關鍵。
第四,好的系統,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內部操作或管理的工具,還要成為一種優秀的市場和銷售工具。今天,越來越多的生產制造型或商業企業在選擇第三方物流服務商時,更加強調第三方提供信息準確性和及時性的服務,要求第三方必須具備強大的信息系統。
潘文藝說,吉聯曾經幫助一個著名的航運企業成功實現了信息化的飛躍,大大提升了整個企業的管理水平與運營效率,幫助企業節省了大量的運營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由于考慮到了企業信息系統整體的集成,使貨物、船舶、貨柜三條業務主線集成在一起,實現了數據的高度共享,使得員工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同時,由于企業有一些海外的分支機構,過去在數據同步、共享方面一直是一個大問題,吉聯幫助企業建立了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使得原來相對隔絕的數據,統一在一個電子商務平臺上,更好地服務客戶。
據悉,整個系統建成運行以來,在單票業務處理方面,周期縮短了1/3,準確率提高了2倍以上,單位時間里處理的業務量比原來增加了5倍。
物聯網新芽需政策呵護
2009年,物聯網從概念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是物聯網在物流行業由概念炒作發展到實質應用階段需要怎樣的一段路要走?中國的物流企業離物聯網到底有多遠?“物聯網”會給物流行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吉聯是較早將RFID技術應用于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和辦公區域管理中的企業,潘文藝結合行業實踐,給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物聯網是一張“大圖”,它必須由眾多的技術、新商業模式、變革過程來組成。正是物聯網在構成方面的龐雜性,和各種技術所處階段的多樣性,使得物聯網概念整體還處在“萌芽階段”。
但潘文藝還是看到了物聯網所產生的效果: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率的優勢,吸引了下游企業對物聯網產生了需求。而這也決定了物聯網無論是采取哪種商業模式,都是由下游的需求端推動的。例如:沃爾瑪出于降低成本和提高銷售量的內在要求,才導致了上游供應方不得不進行與物聯網相關的投資并承擔相應的成本。
物聯網的部分技術應用目前已經在車輛、鐵路、集裝箱等行業開始應用,例如上海港集裝箱貨車采用RFID技術管理;廣東東莞虎門港正在實施RFID;浙江省建立信息互聯和共享的物流信息化平臺;湖南省交通廳對所轄車輛用RFID電子標簽技術進行監管;全國海關的400多個智能卡口系統及20多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的監管車輛已完成識別管理和自動化作業……
但潘文藝也強調,物聯網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上,尚未出臺物聯網的國家規劃,由于RFID、3G等物聯網技術還在完善,物聯網的核心網絡技術和應用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標準,這些都制約了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推廣。盡管如此,潘文藝對物聯網的發展依然充滿了信心,他告訴記者:“我們高興地看到,當前,從國家部委到電訊運營商以及設備制造商都在積極地參與和推進物聯網的發展,吉聯同樣在物聯網方面投入了專門的團隊進行研究和推廣,我們相信這方面的投入能夠獲得很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