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為實:電子商務的破局之道
2010-5-15 10:5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有過網購經歷的朋友大都會發現,很多時候真正擔心的并不是商品的質量或者售后服務,對于如服裝、首飾、珠寶、建材等非標準產品來說,難以忍受的是到手的商品和網站上描述的竟然完全不一樣。可以想象,對于“圖像僅供參考,具體以實物為準”這句話,作為消費者,除了無可奈何,只能提升自身對于產品圖片的免疫力。這直接導致了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的整體信心的缺失及對產品信息準確性的懷疑。
如果說電子商務還有令人不滿意的話,唯一剩下的也只有產品的真實體驗了!對于寫字樓、倉儲和物流這三點一線的電子商務企業來說,這確實是很難解決的硬傷。然而不少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探索發現,如果在每一個一二線城市成立一個產品展示中心,或許就能解決很多由于電子商務的虛擬性所帶來的隱性問題,還能解決物流、倉儲的時效性,同時也能大幅度提高網站的用戶體驗。
對于不是完全成熟的電子商務市場,實體展示不失為一個提高用戶信心和體驗的有效途徑,但是并非每一個電子商務企業都需要線下展示中心,寬敞的場地和內部工作人員都是巨大的成本投入,當然,效果也是明顯的。雖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倘若產品本身具備媒體傳播性質,同時產品的品牌同質化不是過于激烈,產品的利潤能夠支撐的話,這確實是一種可以利用的創新模式,也能對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也是目前國內市場的現狀所決定,法律法規的不健全、行業體系的不完善及政府對電子商務行業的監督力量的薄弱。
上海團購網作為中國家居建材行業的電子商務典范,最早建立線下展示中心,由于家居建材行業的特殊性,純粹的電子商務并不能滿足客戶的全方位需求,對材料的質地、觸感和顏色等都決定了家居建材行業電子商務的難度與挑戰,正是如此,上海團購網率先打破傳統意義上電子商務的虛擬概念。建設國內第一個線下展示中心,2010年上海團購網位與老西門的老展廳由于場地面積問題,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網友數量日益增多的需求,同年2月27日,位于呼蘭西路1號(近紀蘊路)的新展廳開幕,建筑面積8000平方,比上海團購網在西藏南路展廳大了一倍。新展廳周圍依舊有成熟的生活社區和商業圈,毗鄰地鐵一號線呼蘭路站,交通非常便捷,成就了滬上最大、最專業、最豪華的團購基地。同時落地服務中心在全國多個一線城市快速鋪開,勢不可擋。
由于家居建材行業本身的品牌傳播性,上海團購網的建材展示中心并未給企業本身造成巨大的資金負擔,相反,在企業攻城略地的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產品實體展示中心,也承擔著上海團購網在傳統團購會的組織與策辦中的場地角色,此外,在某種意義上,也對網站本身的公信力有巨大的提升和促進。
筆者此前對此種模式做過深入的了解,也曾和多位行內人士探討,自上海團購網的首個服務中心成立,先后有其他不同領域的電子商務企業采用此種模式,目前效果得到驗證的有珠寶行業、保健品、化妝品、家居建材等領域。
珠寶鉆石領域通常的做法是,借助網站提供產品信息的全方位展示、消費預約、在線咨詢和交易,所有的交易均發生在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上,而在每一個城市都會有一個實體服務中心,稱之為體驗中心,這是非營業性質的,無需繳納營業稅和相關營業費用,由于這是一種新商務模式,目前國家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對此作出明確的性質界定,固只能算是一個展示中心。
阿里巴巴的網貨交易會也讓電子商務走出了寫字樓,讓更多電子商務從業人士清楚地知道,電子商務并不是純粹的虛擬體經營,而是一種資源的集散和整合,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讓很多企業忽視了與傳統結合,正如傳統的展會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下,生產和發展壓力越來越大,但無論怎么樣,如同傳統媒體的代表—報紙一樣,展會和線下實體零售終端永遠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這對線下展示中心這種模式的效果驗證有了信心的保證。
對于標準品(如3C產品),雖然無需線下實體展示以提供足夠的產品信心支持,但對于電子商務企業來說,面臨最大的挑戰則是來自于類似國美的傳統賣場,憑借其強大的上下游資源整合能力,輕而易舉的以低價格、快速配送系統和強大的資本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同時由于全國范圍內的連鎖門店提供足夠的信心支持,而對于庫存、物流、售后等影響電子商務企業快速發展的關鍵問題,傳統賣場也有巨大的解決優勢。
記憶中,最早的代購性質的網絡商城,屬于這種模式的初體驗;而淘寶的特約展示中心,則在一定程度上讓這種模式走到幕前,當然,想要虛擬與實體的完美融合,并非一個實體展示中心那么簡單,過分的依靠線下的實體支持,會削弱電子商務的作用,久而久之,電子商務網站只變成一個產品的展示平臺,大量的交易會發生在實體展示中心,如同國內某個知名鉆石品牌,其70%的交易并沒有痛毆干過網站,其發展前景我們姑且不論,但對一個電子商務企業來說,無疑是在發展的路上迷失了自我。
電子商務并非是寫字樓里的幾臺電腦和進出的高級白領,想要虛擬與實體的完美融合,線下實體展示只是電子商務發展史上的一小步,至于這種模式能走多久,我們拭目以待。曾經的網購經歷讓筆者對電子商務的擔憂一直持續,對于國內的電子商務企業來說,需要更多的是在發展中探索和歷練,用創新的態度讓每一步走的踏實,這點可以向上海團購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