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新36條接棒4萬億 各大行業影響全覽
2010-5-15 10: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36條”出臺 鼓勵民間投資進入未禁止行業
中國政府網13日發布《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36條”),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準入的行業和領域。
“新36條”明確提出,將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政策性住房建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商貿流通、國防科技工業等。
全國工商聯政策研究室主任陳永杰說,“新36條”增加和細化了鼓勵民間投資進入的領域,對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將產生深遠意義。
民資可進入六大領域
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領域
交通運輸建設: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控股、參股等方式投資建設公路、水運、港口碼頭、民用機場、通用航空設施等項目。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鐵路干線、鐵路支線、鐵路輪渡以及站場設施的建設。
電力建設: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建設。支持民間資本以獨資、控股或參股形式參與水電站、火電站建設,參股建設核電站。
石油天然氣建設:支持民間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與國有石油企業合作開展油氣勘探開發。
電信建設: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支持民間資本開展增值電信業務。
市政公用事業
和政策性住房建設領域
市政公用事業建設: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城市供水、供氣、供熱、污水和垃圾處理、公共交通、城市園林綠化等領域。
政策性住房建設:支持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建設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參與棚戶區改造,享受相應的政策性住房建設政策。
社會事業領域
醫療事業:支持民間資本興辦各類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療養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等醫療機構,參與公立醫院轉制改組。切實落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稅收政策。
教育和社會培訓事業:支持民間資本興辦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幼兒園、職業教育等各類教育和社會培訓機構。
金融服務領域
興辦金融機構:在加強有效監管、促進規范經營、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放寬對金融機構的股比限制。支持民間資本以入股方式參與商業銀行的增資擴股,參與農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勵民間資本發起或參與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金融機構。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參與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的改組改制。
商貿流通領域
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商品批發零售、現代物流領域。支持民營批發、零售企業發展,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引導民間資本投資第三方物流服務領域,為民營物流企業承接傳統制造業、商貿業的物流業務外包創造條件,支持中小型民營商貿流通企業協作發展共同配送。
國防科技工業領域
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投資建設領域。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有序參與軍工企業的改組改制,鼓勵民營企業參與軍民兩用高技術開發和產業化,允許民營企業按有關規定參與承擔軍工生產和科研任務。
【行業影響】
土地一級開發市場或進一步放開
《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通過招標投標形式參與土地整理、復墾等工程建設。”著名土地專家鄒曉云昨天向記者表示,鼓勵民資進入土地整治,其內涵以及具體操辦法有待進一步細化,但該領域的開放無疑將影響深遠。也有分析指出,在鼓勵民資參與土地整治的大背景下,土地一級開發市場可能進一步向民資放開。
一般而言,土地綜合整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為平臺,推動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規模經營、人口集中居住、產業聚集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一項系統工程。
“從土地整治的一般內涵來講,政府鼓勵民資參與項目應是側重農村農田。”鄒曉云分析指出,土地一級開發是否納入鼓勵民資投資的范圍,還需要進一步細化明晰。
據了解,無論農村農田的土地整治,還是城市建設用地的一級開發,均存在引入更多民間資本的巨大空間。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吳海洋曾表示,在資金使用和整治成效方面,目前農村土地整治存在的問題較多。事實上,材料顯示,全國每年投入土地整治的資金有上千億元,但這些資金的使用是否到位,成效如何,沒能得到有效的監管。
因此,民間資本的引入,將有助于提高全國土地整治的實際效率和成效。
對此,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也認為,當前有必要創新制度,引導政策性資金、社會資金進入農業農村。其中,對于社會資金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使之能取得合理利潤,經濟發達地區應該積極探索,消除社會資金進入農業農村的壁壘。
值得關注的是,有關部門也釋放出土地一級開發市場進一步向民資放開的信號。
記者從國土資源部了解到,從3月份就開始的30個省區市國土資源大調研初步結果顯示,在中國快速城鎮化的過程中,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一方面,大量土地需求呼喚高效的土地儲備體系,而另一方面,受制諸多限制,各地政府在土地一級開發上卻處于“有心無力無錢”的窘境。
“這不但影響了政府土地儲備計劃和城市土地供應計劃的順利實施,也與政府利用土地供應調控房地產市場的目標產生了巨大矛盾。”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該市場的開放是情理之中的事。
該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土地一級開發也納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的范圍,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事實上,以北京為例,其2010年計劃用于土地儲備的資金就達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