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直面挑戰 夾縫中實現IT高效管理
2010-5-12 12:0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中國,隨著IT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計算機知識的普及,IT基礎設施已融入企業經營各個環節的同時,另一種論調開始盛行,CIO這個崛起于信息化初期的職位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險。CIO(首席信息官)大多數人認為是處在夾縫中生存的人群,對CIO定位不夠準確,CIO到底在企業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這樣就使得我們的企業CIO生存的尤為艱難,同時加上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大多數的企業還停留在“緊衣縮食”的階段,就給我們的CIO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面對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如何緊縮開支“過冬”成為不少企業最重要的議題,IT投資的計劃往往被擱置一邊。北京上地物流倉儲公司是一家倉儲、交通運輸物流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公司位于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北側,南臨中關村高科技園區軟件園,北臨中國航天城,東臨城市鐵路、中關村國際商城,所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一個理想的倉儲、物流運輸基地;是一個典型的從傳統單一從事物流位移到逐步實現信息化、標準化管理成功案例。已經融入到中國現代物流業中的旗艦企業行列,作為企業的副總經理,同時也身兼CIO一直的唐坤物流信息化的管理和發展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唐坤認為,其實不管是高層管理者,還是我們的信息化主導者CIO,或是我們的普通員工都各有各的難處,都有處在“夾縫”中的時候,這時候我們更多的需要的是彼此的理解和支持。由于我對IT技術比較感興趣,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從而找到企業業務發展和IT技術的最佳結合點,讓IT技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IT高效管理,從而為企業創造價值,這也是當初主動申請身兼CIO一職的原因所在。與其他行業相比,物流信息化起步較晚,雖然發展得很快,中國物流信息化仍然處在比較落后的初級階段。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行業內缺少標準,這導致企業雖然建立了信息系統,但是并不能讓它直接創造價值,很多業務環節受阻。其次是一些企業信息化建設目的不明確。現在大部分物流企業的“一把手”都很重視將IT與業務融合,并逐步開始進行IT規劃。但是如何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進行系統建設,讓IT發揮效益?讓信息化滲透到整個產業鏈,這已經成為物流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周密規劃 統一管理
由于國內的物流行業普遍存在信息量龐大,同時缺乏信息標準等特點,我們就需要制定出預期的規劃,練好“內功”讓IT技術成為核心競爭力。我們將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就是初期的IT基礎部件的采購,包括PC,服務器等等,為公司的信息化之路奠定IT設備基礎。第二個階段就是涉足企業各個流程的信息化建設,例如運輸、倉儲等環節,例如我們采購的smartLMS(物流管理系統)等管理軟件,來規范流程管理,實現IT高效管理。第三個階段是屬于遠期目標就是實現產業供應鏈。就目前的公司信息化狀況我們還處在第二個階段。
在2005年底的時候,由于我們自身設備和設施的落后和成就,種種問題頻頻爆發。例如經常為盤點不準、帳實不符而發愁;經常為由于人員變動導致的作業混亂而苦惱;經常出現滿倉庫找不到貨的被動局面;經常不能及時向客戶發送庫存作業相關數據報表;經常由于無法保證先進現出遭到客戶拒收及客戶投訴;和客戶、供應商之間的運輸費用結算是否經常出錯等。針對種種問題,經過詳細的分析和周密的規劃,我們都制定出對應的IT解決方案。從而將信息部門信息整合,將原來企業中獨立運行的系統整合在一起,完善業務流程管理,消除信息孤島,實現IT高效統一管理。
預知未來技術與業務結合
一個毋庸質疑的趨勢是,技術創新將是驅動企業壯大的新引擎。唐坤認為作為企業的CIO必須要有比常人更長遠、更獨特的見解,要能預測行業未來IT技術的趨勢,如何才能運用這些趨勢結合企業業務特點,找到二者結合的最佳點,是企業CIO近期的工作重點和方向。未來的CIO應當具備提前近期預測技術發展趨勢對所處行業,特別是對本企業的發展提供怎樣的機遇和挑戰的能力,正確評估新技術的影響,并未雨綢繆,早做規劃。比如現在炙手可熱的云計算(軟件即服務)、RFID的物聯網等,都要求CIO能有所了解,并憑借敏銳的技術洞察力和預測能力,從中發現其中的機會,做出應該投入使用何種系統和工具的正確決策和規劃。
但是,擁有技術預知能力還遠遠不夠,這只是第一步,單純的技術創新如果無法與企業經營和發展,和企業各個環節對接,這樣就對企業而言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即使做再多的努力和規劃,都是在做“無用功”,相反是浪費公司資源。所以,新時代的CIO要全面了解公司的業務,知道什么是公司的關鍵業務,這些關鍵業務對IT系統有什么需求,新技術如何能應用到這些關鍵業務上,并迅速產生回報。如果還抱有老的思維,僅僅充當一個系統維護和管理員的被動角色,就不是一個合格的CIO,更談不上在公司里獲得重視和尊重,將會永遠生存在“夾縫”當中,不僅不能為企業實現IT高效管理出自己的一份力,反而會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對業務有深刻深刻了解,再憑借對技術的預測能力,時常為業務部門提供及時的解決方案,以協助業務部門完成指標,對風險提出早期預警,并制定彌補措施,這樣才能成為新時代CIO,一名合格的信息主導者。
信息化勢在必行
信息化已經成為企業發展和壯大的必由之路,我們不能因為經濟危機而停下信息化建設的腳步,不能因為為了節約成本,而忽略了管理,這樣會得不償失。金融危機有危險的同時也存在機遇,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懼怕危險的降臨,更多應該關注的是危機中潛在的商機,不應該因為危機停下腳步,而應該為機會加快信息化步伐。對于成本控制和管理,我們可以通過IT技術實現企業各個流程的高效管理,實現資金的有效管理,從而有效控制企業運營和管理成本。這就需要我們對信息化的認識和定位必須明確和重視,必須放在企業規劃和目標的重點項目,而不是可有可無的項目行列。還有另外一點就是溝通尤為重要,對于領導對信息化建設的預期目標的深入了解,需要和領導進行溝通才能得知。更為重要的對深層次需求的了解,這就需要我們的CIO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的修煉,掌握溝通的藝術,從而掌握企業需求實質制定信息化周密規劃,實現高效統一管理。■
物流信息化建設特點
1:物流信息系統中存儲的信息量龐大。物流業務包含倉儲、運輸和單證。單就倉儲來說,當倉庫中貨物數量成千上萬時,信息系統需要儲存的數據量非常巨大。
2:信息系統需要高及時性的反饋貨物狀態。對于物流企業來說,貨物的透明化是關鍵。在貨物流轉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及時了解貨物的狀態,這就依賴于信息在鏈條上傳遞的透明性和及時性。用傳統的人工方式處理業務不能很好的體現這點,但是依靠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就能將信息及時反映到業務中,進行快速處理。
3:物流行業需要制定信息標準。各行各業都需要通過制定標準來規范業務,信息標準對于物流行業尤為重要。比如倉儲管理中貨物條碼和掃碼的規則,單證傳輸過程中企業和銀行、政府部門的電子交換,這些都需要制定嚴格統一的規范進行管理。
4:與其他行業相比,物流信息化起步較晚,雖然發展得很快,中國物流信息化仍然處在比較落后的初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