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104米卡住一條4億元公路暢通“咽喉”
2010-5-12 11: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老漢沙公路改擴建工程3公里路修了2年半未通車,相關部門稱不差錢差措施
一條投資逾4億元的武漢市級重點工程,已經延期通車近半年了,但至今仍有104米的未竣工路段在“拖堂”。昨日,記者調查發現,這個被城建委系統稱為“不差錢”的老漢沙公路,2個月內可以完工。那么,在過去的2年半里,到底是什么原因扼住了4億元工程的“咽喉”?
104米“攔路”2年半
武漢市重點工程老漢沙公路起于三環線漢陽孟家鋪立交,止于漢陽與蔡甸交界處的快活嶺村。道路全長2860米,為雙向6車道城市一級公路,總投資4.0235億元。沿途設有4處港灣式公交停靠點,建成后將成為連接武漢主城區和蔡甸區的快速道路。
為與老漢沙公路對接,蔡甸區內的十永線(已命名為新天大道)在2008年底通車。老漢沙公路從漢陽往蔡甸方向工程也于2008年開工,跨長港河還設有2座橋梁。
然而,就在蔡甸居民期盼工程快速竣工時,老漢沙公路與漢陽大道交會于快活嶺村附近的一段路并沒有一起推進。
去年底,記者經過此地時就發現,老漢沙公路的主體工程剩下這104米的“盲腸”路等待施工。工程原計劃去年12月底竣工,卻不得不推遲到今年“五一”。
如今,今年5月也過去了一半,這段“盲腸”仍不見通車跡象。最后的104米不通車,4億元的老漢沙公路就無法通車。
昨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挖開的這段104米的道路還在施工,道路必經之處還豎有5根電線桿。因施工阻攔,原本就只有2車道的漢陽大道被擠成一股車道,大量開往漢陽的車輛在這里滯留。
50萬蔡甸人“很受傷”
多年走狹窄“弓背”漢陽大道的蔡甸人,對“弓弦”老漢沙公路通車的盼望之情,可以用望眼欲穿來形容。
目前,漢陽和蔡甸之間的通道有漢蔡高速和漢陽大道。漢陽大道因不收費成為大量過往車輛的首選,但僅雙向2車道,且路面破損嚴重。相比之下,新建的老漢沙公路較為平直,且檔次高,建成后從蔡甸到漢陽中心城區,最多只需15分鐘,蔡甸居民出行將十分便利。
家住兩區交界處的孟女士,每天出門就能看到寬敞的新天大道盡頭是破損的路面。昨日她告訴記者,在建的老漢沙公路、漢陽大道與新天大道交會處這段路,別看只有100多米,但似乎一直都修不好。去年底,這個路段開始破路,之后就建建停停,每逢上下班時間,這里總是堵成“一鍋粥”。前兩年,孟女士還對“走好路到市區”滿懷希望。但昨日記者問起時,她搖搖頭,吐出一個字:“難!”
“3公里路修了兩年半,50萬蔡甸老百姓很受傷!”近日,本報一名讀者在網上發帖,呼吁這條路盡快通車。據他介紹,盡管老漢沙公路在漢陽境內,但是漢陽人走得少,蔡甸人走得多。蔡甸人到武漢市區,最佳選擇就是老漢沙公路。“如今工程開工已經兩年半了,竣工日期一推再推,到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啊?”這位讀者痛心地說。
調查
建設方:原設計不包括“104米”
道路建設方武漢市城投公司一人士透露,老漢沙公路原來的設計方案中,不包括與蔡甸區新天大道交接的104米,后來經過協調,才把這段路考慮進來。所以,老漢沙公路主體工程施工時,這一段路遲遲未開工,“其中的內情十分復雜”。
“關鍵在于利益!”蔡甸區一名官員則一針見血地指出。工程位于漢陽區內的永豐街,道路建成后對于改變永豐村面貌,意義十分重大。然而,眼前的實際是,道路修好后主要方便蔡甸人出行,所以漢陽區對施工拆遷積極性不大,加上沿途拆遷村民的阻撓,導致工程無法順利推進。由于地盤歸屬漢陽,蔡甸區對此是干著急卻使不上勁。
這一說法得到了施工方的印證。
去年8月6日,老漢沙公路控制性工程長港河大橋,開始吊裝最后的橋梁空心板,吊車和材料都準備就緒,附近的一群村民阻撓起吊,當天的吊裝計劃化為泡影。對此,施工方武漢市某工程公司顯得十分無奈。一名負責人說:“我們不是政府,對于村民的強勢阻撓,只能耐心勸說。”
武漢城建委:不差錢差措施
對于這條路建設進度緩慢的原因,有關方面歸結為資金不到位。
武漢市城建委一名參加過工程協調的負責人矢口否認:武漢市的城建工程不差錢,特別是市級重點工程,資金是有保障的,很多工程的“拖堂”,差的是措施。
這位負責人表示,施工過程中的拆遷,不排除有黑惡勢力參與阻撓,“實際上沒有哪個政府是怕黑惡勢力的,但是為了和諧拆遷,政府更多地是從人性化角度說服。”老漢沙公路屢屢因“拆不動”延遲工期,可能有措施不得力的因素。
如今,老漢沙公路除了最后的104米,主體工程都已經完成。已經具備“刷黑”條件的路面,在太陽底下躺了幾個月。這位負責人坦言,“刷黑”工期只需兩三天,之所以遲遲不動,一部分是天氣因素:擔心陰雨天鋪瀝青質量不過關。“我們會督促相關各方,最遲在6月底前把瀝青鋪好。”
正在施工的104米路段,幾名工程負責人也表示,只要不下雨,將會快速推進,兩個月內可以把最后的瓶頸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