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泉州現代物流業走向裂變 “經脈”逐漸打通

2010-5-12 10: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隨著泉州各個特色鮮明、功能明晰的物流園區展開建設,福廈鐵路、長(沙)泉(州)鐵路、漳泉肖鐵路秀涂支線等多條鐵路的建成或即將開建,海西物流節點城市正在一個個物流園區和基礎設施的組合中形成。
  他們將給泉州物流業格局帶來哪些變化,對第三方乃至第四方物流的形成會產生哪些推動作用,泉州企業又該如何未雨綢繆,請聽本期三位嘉賓的看法。
  從“聚”變
  走向“裂”變
  主持人:近期,我市各物流園區、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和無水港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這將給泉州物流業格局帶來哪些變化?
  洪:泉州要實現大物流,就要整合物流基礎設施和網絡,實現商品流、信息流、資金流等的同步,形成由多個物流中心、物流節點組成,并以海空港、鐵路、公路為主要骨架形成的立體式實體物流網絡和實現物流供、需、管多方信息共享的虛擬物流網絡。
  大物流網絡有助于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因此,生產型的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和消費型的配送中心將形成未來泉州低成本供應鏈物流網絡的節點。此外,以發展加工貿易為平臺設立的保稅物流中心,也將提升泉州加工貿易的發展水平,優化資源整合,提高運行效率。
  莊:從泉州流出的商品主要是建筑建材、食品飲料、機械產品、箱包鞋服等,流入泉州的商品主要是家電產品、糧食。泉州現代物流業的建設,將使得外地泉商與本地生產、物流企業的聯系更加緊密。
  林:現在泉州物流業正經歷著一個從“聚”變到“裂”變的過程。在許多物流園區前期建設中,不少物流企業就開始向這些區域聚集,以求占得市場先機。這一“聚”變必將使周邊相關產業跨區域、跨產業的業務產生“裂”變效應。
  以內坑為例,入駐貨站物流園區的第一個項目為福建閩南倉儲物流公司泉州南站鐵路綜合貨場項目。第二個項目為福廈高速鐵路晉江站綜合物流園區,也就是“無水港”項目。另一個已確定入駐的是斯蘭集團的石化交易中心項目,正辦理入駐的有關事項。
  缺乏物流外包
  仍是“頑疾”
  主持人:雖然眾多現代物流業基礎設施在建或建成,但改變現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目前物流業發展的“瓶頸”主要有哪些?
  林:據有關調查顯示,全市物流企業有3萬多輛貨車,兩噸以下的就占了75%左右,個體物流難以在競爭中有自己的位置;泉州港口物流量的外流,說明泉州港口物流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泉州企業通過委托第三方物流的只占15.5%,則顯示出生產型企業對專業物流服務質量缺乏信心和信任,對物流業的第三方利潤存在認識誤區。
  莊:泉州生產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合作主要集中在運輸環節,并沒有進一步針對企業的物流狀況提供相關的一體化全程物流服務。物流企業也缺乏相應的服務水平支持生產企業將其倉儲、流通加工、物流配送等物流業務完全外包。因此,二者之間目前基本停留在單項業務的短期合作或臨時服務的狀態上。
  洪:目前,我市物流企業運營基本處于“自我為主”、“單兵作戰”態勢,相互之間缺乏網絡協作,區域性物流行業內部沒有物流信息平臺和信息溝通機制,無法形成物流企業的有效合作。整個物流行業“分布分散、規模小、綜合服務能力低”的運作形式沒有得到改變,相互之間為爭取貨源,競相壓價,形成惡性競爭。
  同時,第三方物流社會化程度低,缺乏供應鏈有效管理。第四方物流欠缺,很多企業本身信息化、網絡化程度較低,企業的采購、生產和銷售環節存在信息溝通障礙。
  兩個體系中
  尋求突破
  主持人:港口、高鐵和高速公路的建設,可以說逐漸打通了現代物流業的“經脈”,那么泉州物流業當下該在哪些方面練“內功”?
  洪:從規模經濟和低成本策略分析,要形成連接各物流中心的泉州大物流網絡,很重要的一個基礎平臺就是公用物流管理平臺。該平臺集交易、物流服務、信息共享、增值服務功能于一體,為物流需求企業、物流服務提供商、消費者、行業管理者和政府部門構建有效的物流通道。第四方物流平臺實現了這一目標,既連接了實體物流中心和節點,又具有虛擬網絡的特征,通過虛擬網絡整合各個物流中心和物流節點。比起重新規劃建設新物流節點或調整現有分散的物流節點,這一平臺成本相對較低。
  石湖港的閩臺農產品市場物流中心和石獅服裝城的物流區和電子商務平臺在這方面已做了不少探索。因此,在短期內可以先由政府引導各貨站、港口(碼頭)、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園區等物流節點與第四方物流平臺連接,使其資源及服務能力信息能夠即時溝通,實現其資源在第四方物流平臺上以信息流方式進行整合。
  莊:目前,以政府為主體的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已經步入建設軌道,泉州企業應該在以制造商為主體的一體化供應鏈物流體系、以專業配送企業為主體的社會化物流體系兩方面尋求突破。
  不少泉州本地企業和外地泉籍企業通過各種信息化管理模塊建立一體化的供應鏈體系,實現了從供應商到消費者的全程化物流協同管理,帶來了市場快速反應、庫存降低、差錯率減少、提高資本效率等競爭優勢和附加值。因此,大力推廣建立一體化供應鏈管理體系,是建立高效率泉州大物流網絡第一層面的要求。
  而引導包括泉商資本在內的各種資源發展泉州第三方專業物流企業,形成社會化的供應配送體系,是建立專業化泉州大物流網絡第二層面的要求。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