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蘇州虛擬口岸:以“虛”化“實”的物流革命

2010-4-8 16:2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批重達3噸的貨物抵達上海機場后,不到7個小時,就出現在諾基亞公司蘇州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的倉庫里。在上海海關辦理清關、提貨,只用了幾分鐘時間。 

  蘇州工業園區友達光電公司的兩個大集裝箱出口貨物,在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完成所有流程和手續后,順利發往太倉港,當地口岸檢驗檢疫機構不再實施查驗,直接裝運出口。 

  如果沒有由 “虛擬空港”、“虛擬海港”組成的“虛擬口岸”,企業貨物進出口岸的時間往往需要兩三天,甚至更長的時間。 

  這場“無”中生“有”、以“虛”化“實”的物流革命,為區域經濟發展、跨國公司戰略調整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破解物流瓶頸 

  對于必須做到“全球化采購”、“零庫存管理”和“即時生產”的跨國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而言,物流就是它們的生命線。 

  以東芝公司為例,從接到客戶的訂單起,要在5天之內將該訂單項下98%的產品交付到客戶手中,即所謂“985”生產周期。這5天包括了東芝公司從國內外采購生產所需原材料、進口途中運輸時間、進口通關時間、企業生產時間、出口通關時間和出口途中運輸時間。 

  按照傳統的操作模式,雖然海關對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貨物開通了 “批量直轉”的通關方式,但貨物進出口仍必須經過上海機場地面代理的環節,經過航空公司貨棧理貨、分撥一級貨代、二級貨代倉庫后,才能報關提貨。而根據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現有的作業模式,完成上述流程的最短時間在6小時以上。受機場貨運量制約,6小時之內往往還提不到貨。在此背景下,“985”生產周期受到嚴峻挑戰。 

  東芝的困惑在杭州開發區頗具代表性。在沒有打通物流的“任督二脈”之前,地處蘇州、杭州等地的很多跨國公司,均飽受物流之苦。 

  地處內陸的蘇州,是全國外貿超2000億美元的三大城市之一,但其物流產業卻“先天不足”,企業貨物一般選擇從上海等港口進出。在蘇滬物流“大動脈”上,道路擁堵、運輸成本高等諸多問題,一直為業界所詬病。 

  2007年后,上海港務局將遠洋線遷移至洋山港,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的倉儲、訂艙、拼箱、還箱、報關、報檢、征稅等大部分環節均在上海完成,甚至需要安排專人頻繁往返于蘇、滬之間。 

  “沒有海港、空港,大量貨物進出口只能到上海報關。”蘇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副總裁包海兵說,“上海港非常忙,進出口企業一般要二、三天時間才能辦完報檢、報關手續,企業苦不堪言。” 

  蘇州三星電子公司物流部部長崔珍守則有本“物流賬”:直通放行制度實施以前,企業出口貨物每標箱至少多100元人民幣,以每月近300批出口貨物、500多個標箱的情況測算,每月代理費用約5萬元;而進口貨物僅企業在口岸的吊箱、倉儲等費用,每標箱就達300多元人民幣,每月這筆費用不低于3萬元。 

  打通跨國生命線 

  減少環節,縮短鏈條,提高物流速度,蘇州等地跨國企業期待已久。 

  2002年,丹莎國際貨代的中國區總經理、與蘇州工業園區多家企業有業務關系臺灣人王梅林,給蘇州人帶來了 “虛擬空港”的新概念:在歐洲,貨物下飛機后,由印有某城市航空代碼的監管卡車,定時發車,送往該市物流中心“中轉”;而貨主在此“空陸聯程”的運輸期間,可辦妥出關手續,直接到物流中心提貨。如此,等于將空港延伸到了該市。 

  王梅林所稱的“虛擬空港”,實際上是國際上流行的“空陸聯程中轉轉關”物流模式。這種模式適用于本身不擁有國際空港,但有該區域的航空代碼并設有專門用于航空貨物的“HUB”(分撥中心)的城市或地區。 

  “可以在蘇州試一試!”蘇州工業園區兩位負責人不由眼睛一亮。三天后,在有關領導的支持下,他們放棄了早就準備的“轉關模式”方案,揣著新方案飛往北京,征求相關監管部門的意見。 

  這種改革創新模式,獲得了主管部門的鼓勵和支持。隨后幾年間,蘇州工業園區被視為一個虛擬的國際機場,使用國際航空組織(IA-TA)規定的城市代碼“SZV”。企業可將蘇州作為“目的地”和“始發港”。當貨物抵達實際空港時,只需辦理簡單的中轉手續,統一在園區辦理所有報關、報檢等貨物出入境手續,減少了貨物在口岸等待的時間。 

  其后,蘇州工業園區又開始嘗試“虛擬海港”:將蘇州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視為太倉港的功能延伸,作為園區海運進出境貨物的始發港和目的港。 

  通過建立“虛擬空港”、“虛擬海港”,蘇州這個內陸城市就能成為“海陸空”三港一體的“虛擬口岸”。由于能夠與周邊的所有口岸都建立起快速通道,使得蘇州的物流業從依賴于口岸轉變為挑選任意口岸來為其服務,如此一來,物流的走向就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也就使蘇州成為未來的物流集散地成為可能。 

  據江蘇檢驗檢疫協會相關人士介紹,蘇州“虛擬空港”模式自2002年開始運作以來,先后與周邊的上海浦東機場、南京祿口機場及杭州蕭山機場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目前進口模式已經吸引了1000多家企業、超過60家貨代、近40家航空公司進行操作,6家一級代理長期租用空港貨站貨架承接各家企業進口貨物蘇州段的操作。 

  僅2009年,蘇州“虛擬空港”就完成出口貨量近400噸,服務企業超過30家。 

  引發物流戰略調整 

  蘇州三星電子公司是“虛擬口岸”實施后首批受惠企業之一。“公司報檢手續大大簡化,直接從蘇州啟運出口,不僅降低了物流成本,我們更看重的是物流背后的時間。”在中國工作5年,韓國人崔珍守的漢語已經相當流利。 

  無獨有偶,與蘇州相距不遠的杭州,也開始嘗試“虛擬空港”。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我國最大的移動通信生產基地之一,目前集聚了東芝、三菱、富士康和摩托羅拉等大批IT企業,80%的貨物依靠空運,要在48—72小時內運抵世界各地的客戶,因此對物流效率要求很高。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海關負責人介紹說,為了滿足開發區內大批IT企業對物流效率的要求,他們引入了“虛擬空港”模式,國際航空組織已經為這座 “虛擬空港”設立了城市代碼“XZH”。企業貨物裝車后從虛擬空港“起飛”,直抵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登機出口。 

  據悉,天津濱海新區、廣州開發區等地,也開始討論“虛擬口岸”的實施可行性。“虛擬口岸”帶給跨國公司的影響是深刻的,不少跨國公司為此重新勾畫了在華戰略版圖。 

  2009年,阿迪達斯中國區配送中心正式落戶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蘇州普洛斯物流園。為此,由普洛斯董事局主席K·Dane·Brooksher率隊,普洛斯公司的全球董事會成員均到訪蘇州,這位董事局主席興奮地說:“這是為了向所有的董事展示普洛斯公司投資蘇州所取得的成果。” 

  蘇州普洛斯物流園規劃開發面積為3平方公里,總投資達3億美元,目前已建成物業面積約23萬平方米。作為現代物流園區,物流園以其高質量、多功能的物流倉儲設施,配合海關高效的通關服務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物流企業、制造商和零售商。物流園現有客戶包括歐萊雅、阿迪達斯、UPS、諾基亞、三星電子、日本近鐵、德國飛格、英運物流等。 

  據了解,此次開工的阿迪達斯中國區配送中心面積將達到 6萬平方米,建成后,不僅將服務于蘇州工廠,而且將服務于整個中國市場。 

  蘇州工業園物流中心主任姚武介紹說,現在很多大型跨國公司,比如阿迪達斯、三星等1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區域配送中心已經轉移到蘇州。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