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劉小兵:信息化+市場經濟+計劃經濟打造低碳雙匯

2010-4-7 23: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哥本哈根會議之后,“低碳”席卷全球,迅速成為熱詞。3月27日的地球一小時,全球近百個國家參與其中。表達了人們對地球家園的熱愛,對保護環境的熱情,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實在環保方面,人們有著很多誤區,就像“地球一小時”活動并不能帶來能源節省一樣。
  企業在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對環境的保護也是責無旁貸。日前筆者在采訪雙匯集團CIO劉小兵時,他告訴記者:“現在人類慢慢意識到這個碳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了,現在的地球人越來越多,消耗的能量也越來越多,那么從IT的角度呢,低碳這個問題我覺得倒是一個值得進行探討的問題,為什么,現在信息化越來越發達,信息系統越來越龐大,就意味著,我們的電腦越來越多,我們的機房越來越多。”
  中國企業的高速增長,但是背后環境卻受到了巨大破壞,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劉總回憶說:“可能你們體會不深刻,在我小時候,大概四五歲,總是可以看到藍藍的天上白云飄,我覺得你們很難看到這種景象,現在看到的經常是灰灰的天上,沒幾朵白云在飄。”
  劉小兵早在2000年的時候就提出了五個一,即“一個機房、一個數據庫、一套服務器、一套應用程序、一個維護班子”。在那時他所提的數據大集中,被很多專家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事。但是雙匯這么多年一直堅持數據大集中,從一個幾百人的小廠,發展到如今年銷售400多億的企業,這期間IT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現在機房在我們國家越來越多,每個機房里的電腦,它基本的耗能我不知道,我也沒統計過全國的機房,究竟占了電耗的多少。但是我們做到了一點,就是在雙匯集團,目前只有一個機房,而且使用的機器是非常的小,低功耗的機器。”劉小兵指著自己大約40平米的辦公室說:“雙匯集團的機房,也就是跟我這房子差不多。從2000年開始,我們就堅持數據的大集中,記得當時有不少人說這個不可能實現,但事實證明我們當時這么做是完全正確的。雙匯集團不管如何發展,做到1000個億,或者1500個億,我們還是用這一個機房,當然備份的機房我們是有的。”
  在多年以前,雙匯是沒有機房的,所謂的“機房”就是一間普通的辦公室。在那里面機器的蓋子都是敞開著的,房間里也沒有空調,用風扇對著機器呼呼地吹。專家來雙匯考察都覺得不可思議,這么大的企業的機房竟然如此的不堪。劉小兵說,硬件廠商不喜歡他這樣的CIO,因為他不會采購“昂貴”的機器,他采購的原則一直都是“夠用就行”。
  劉小兵呼吁:“只要是在一個獨立法人控制下的規模化企業,包括民營集團型企業、央企以及各級地方政府控制下的國企群體,都應該采用數據大集中方案,只建一個機房,不要建一堆機房。我認為這個低碳經濟要早些實現,在信息化方面就一定要走數據大集中路線。特別是央企,規模都非常大,每個央企下面都有數十乃至數百個機房。其實很多行業,比如煙草、糧食等等,全國用一個機房絕對沒有問題。現在技術上完全可以實現。我們雙匯的信息化,另外像工商銀行的信息化,都驗證了這一點。”
  “大集中的好處絕不僅僅是節省IT投資和節能降耗。”劉小兵說,“原來IT部門需要配置大批專業技術人員維護系統,而且大部分大型企業的信息系統種類很多,這些系統不但開發的廠商不同,甚至運行的數據庫、操作系統都不一樣,企業就需要配置不同專業方向的人員來維護。而采用大集中方案后,全集團只需要配置一名系統管理員、一名數據庫管理員,再加上一個負責應用系統維護及改進的小組即可。這是什么概念?不但IT人員開支會縮減到原來的幾十、幾百分之一,而且程序更新比原來快幾十幾百倍,因為不用去所有其它地方更新程序了,要更新程序只要在中心服務器上做就可以了,當時更新,當時就對所有的用戶生效了,就像新浪網發布一條新聞一樣方便。有了這樣的信息系統,企業要想進行業務流程的優化、推出新產品、搞促銷活動等等,都會非常的快。現在是信息時代,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只有這樣快速高效的信息系統才能讓企業從容地應對各種競爭和變化。”
  雙匯信息化在全國首屈一指,除了數據大集中帶來的極大好處之外,雙匯還在減少冷庫、優化物流、電子交易、遠程會議以及無紙辦公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而這些信息化成果在給企業帶來巨大直接效益的同時,也為低碳經濟做出了很大貢獻。
  信息化實現72小時定單化生產
  雙匯在全國分布著40多個工廠,整個集團生產活動的計劃性非常強。如果沒有信息化的支撐,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劉小兵說:“我覺得雙匯在這方面做非常的漂亮。我們的庫存,自從有信息化以后大幅度地降低,當然這些遠不是低碳的好處,因為存貨實際上占用資金量是很大的,比如說存了10萬噸貨那就是幾個億,財務費用一年就有好幾百萬。另外,它還有損耗。冷庫的耗電量很大,等于要燒很多煤,排放很多二氧化碳。”
  現在雙匯過去建的冷庫一半以上都是空的,經常租給其它食品企業,比如小肥羊集團等。新建的冷庫也都小了很多。劉總說:“這都是因為我們的信息化,使我們可以迅速的做到72小時訂單化生產。就是你訂單下來以后,我們在72個小時內組織生產,一切都按照訂單去執行。這樣可以極大地減少庫存。僅這一項每年就能省很多電。我們很多食品企業,像做冷凍水餃,還有湯圓等等,都需要使用冷庫。你若沒有信息化,不知道什么時間要定多少貨,那你的生產就很盲目,怕斷貨只能加大庫存,但是市場一波動馬上又積壓,很難做的。雙匯現在不光是根據訂單,我們還分析過去幾年的數據,用科學的方法去預測未來的銷量,避免經銷商盲目訂貨。這樣也降低了經銷商的經營風險。”
  雙匯對供應商的要求非常嚴格,如果不能按時供貨是要受到處罰的。雙匯的庫存和計劃不但向內部開放,同時也開放給供應商,讓他能夠也根據我們的生產能力和生產計劃去備貨,這樣不僅解決了供應商按時按量供貨的問題,供應商還愿意給我們打折扣,因為他的波動減小,避免了消耗和浪費,他的成本就降低了。我們的供應商全部是通過網上接受我們的訂單,然后在網上處理發貨,最后在網上結算,非常方便。
  優化物流 通過信息化降低尾氣排放
  劉小兵坦言:“我們也不是為了低碳而做信息化,是為了降低成本。應該是從幾個方面信息化,帶來的這個低碳經濟,它是對低碳經濟有促進的。”
  劉小兵告訴記者,物流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肉類產品價值低,比重大,運費成本在肉價里占的比重很大。所以通過信息化細化管理、優化物流路線、杜絕空車返回等非常有意義。
  “一方面肉在長途運輸中會有損耗,另一方面汽車多跑一公里就要多燒油多排放二氧化碳。雙匯自己有1000多臺車,有時不夠用,我們還要用外面的車,所以這個汽車的物流運行,假如沒有信息化,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現在雙匯依靠信息化對物流運輸路徑進行優化,對裝車進行優化,大大的減少了汽車的無效運行。我們借助信息化不僅管理自有物流,還開展零擔物流,所以回程一般都帶著貨,不會空放,運價還便宜。”
  “我覺得我們國家在物流行業,應該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資源的整合,把物流資源整合起來,還要把需求整合起來。比如對于食品行業,應該把各個企業的渠道和物流需求整合起來。現在我們企業的渠道是各走各的,蒙牛走蒙牛的渠道,雙匯走雙匯的渠道,娃哈哈走娃哈哈取得,可樂走可樂的渠道。各自走各自的渠道,各自有各自的物流。如果能夠整合一下,協同起來,不但企業會降低成本,整個社會物流體系的效率也能提高很多。”
  開通網絡會議減少人員流動
  雙匯每個月都有經營例會,全國各地分支機構的管理層,至少一個季度,有的時候一個月,就要來到總部開一次開會。大家都從駐地趕往漯河,要么從飛機,要么火車,要么開車,每年都要來回折騰很多次,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成本。
  隨著網絡視頻會議系統的運行,劉小兵說:“現在開會,只需要打開各個顯示屏,全國幾十個分廠的領導們全在網上,大家都可以任意發言和交流,跟坐在一個房間里沒有什么特別大的區別。這不但大大減少了我們的差旅費用,更重要的是它不用人跑過來,節約了時間,工作效率提高了。它的社會效益就是每個月減少了幾百人次的交通出行,減少了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還有就是對酒店資源的節約,水、電等等都節省很多。”
  信息化有效串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
  “事事無絕對,不能說計劃經濟不好,也不能說市場經濟不好,它們兩個,結合在一起最好。怎么樣既滿足市場需求,又能做到計劃生產呢,當然只能靠信息化了。”劉小兵說。
  “當初計劃經濟的時候,是把未來5年的生產計劃都訂完了。豆腐有豆腐票,布要布票,肉要肉票,油要油票,糧票還要分本地糧票、省地糧票和全國糧票,省地糧票在北京還不能用,必須用全國糧票。這是計劃經濟,但計劃經濟的本質并不是不好。”在談到計劃經濟問題時,劉小兵的思緒很顯然被拉回到他所經歷過的計劃年代。
  劉小兵認為,過去在我國社會商品供應極度緊張時期,計劃經濟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它是單向的,與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脫節,因此缺乏活力。而純粹自由的市場經濟也有很大弊端,因為企業不清楚市場需求量到底會有多大,只能靠人主觀進行預測,往往預測不準,導致盲目生產,最終發往市場的貨就會造成積壓,這樣巨大的波動對企業帶來極大的經營風險。那么現在信息技術越來越發達,借助信息化,市場經濟就可以與計劃經濟完美嫁接,得到最棒的東西,那就是面向市場真實需求的企業計劃經營模式。顯然,這種模式既高效,又安全平穩。“像雙匯集團,最近十年來幾乎保持了每年產銷30%左右的高速平穩增長。這種勢頭還會繼續保持下去,因為隨著產銷量的增長,雙匯的盈利能力并沒有下降,而是不斷增強。要知道雙匯2009年銷售收入已經突破了400億元,這樣一個不斷長大的“巨人”竟然能跑得越來越快,足見‘信息化+市場經濟+計劃經濟’這種模式的威力有多大。”劉小兵自豪地說。
  在采訪將要結束的時候,劉小兵重申數據大集中將是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數據大集中之后企業不僅是低碳的,也是靈活的。雙匯集團的信息化工作會一直持續進行下去,這就意味著,雙匯集團的低碳之旅也會一直進行下去……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