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對山西的啟示:以創新促轉型
2010-4-7 22: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結構轉型,創新強市”給山西以不少啟示。
結構轉型創新強市
鄂爾多斯市發展戰略的轉型,是以創新為動力,以結構轉型為著力點,提升地區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力,推動產業結構從以資源產業為主向現代化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轉變,經濟增長和要素支撐從以物質資源為主向以人力資源為主轉變,走高端發展、創新發展、多元發展的產業創新之路。根據這一戰略,鄂爾多斯市采取了四項具體措施:一是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進一步加大了爭取投資、爭取項目的力度,提出了一年完成15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的目標,這一目標比上年增長超過40%;二是規劃提出了100個投資超10億元的重點項目;三是與國家開發銀行內蒙古分行等金融部門簽訂了近300億元的貸款協議,以確保投資目標的實現;四是以資源引項目、以項目引資金,努力啟動民間投資。
鄂爾多斯市實施“結構轉型,創新強市”發展戰略,成功地化“危”為“機”,創造出調結構、促轉變的新業績。2009年鄂爾多斯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61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實現增加值1031.6億元,實現財政收入365.8億元,煤炭產量完成3.3億噸,同比分別增長23%、22.6%、38%和31.4%。在2009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鄂爾多斯市綜合增長競爭力位居全國地級城市第一位。2009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香港。
點評:“結構轉型,創新強市”發展戰略,創新是發動機,轉型是落腳點,把動力用在落腳點上,就明確了方向,找準了轉變經濟發展的“油門”。
戰略決定大局,細節決定成敗。鄂爾多斯市這一戰略實施成功啟迪山西:同樣以煤為主的經濟結構,一定要依托煤炭優勢,加快產業結構從以資源產業為主向現代化服務等產業轉變,向先進制造業轉變。鄂爾多斯市原本沒有制造業基礎,而山西裝備制造業既有基礎又有實力,經濟增長要素要從以物質資源為主向人力資源為主轉變,而且要轉在四兩撥千金的點上。
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鄂爾多斯市根據這一理念,從依靠煤炭為主向先進的制造業轉變,“轉”出了驚人的業績。
在鄂爾多斯,一個東升裝備制造基地正拔地而起。面積60平方公里,基礎建設總投資40億元,產業定位是汽車整車開發及零部件、煤機及化機等專用機械制造、航天航空設備生產、高新材料加工和電子信息等產業,這些產業都按照高起點、高科技、高效益、高產業鏈、高附加值和高節能環保新型工業化要求設計制造,目標是建設中國西部一流的裝備制造工藝基地。預計固定資產投資270億元,建成后實現增加值280億元。現在投資70億元的精工恒信重卡項目、總投資50億元的路明科技集團“LED”新光源及顯示產品”項目均已開工建設。在康巴什汽車工業園區,華泰汽車集團年產5萬輛SUV汽車項目已正式生產,預計到2012年實現年產50萬輛柴油乘用車。一期年產30萬臺歐Ⅳ排放標準的發動機項目、一期年產10萬臺自動變速器項目即將投產。伊旗裝備制造業基地已引進項目29個,一些煤機配件生產項目已建成投產。這些裝備制造業項目的開工建設,將在很大程度上推進鄂爾多斯市工業格局由資源型為主向資源型和非資源型產業協調發展的轉變。
鄂爾多斯市依托資源而又不依賴資源,既注意做大做強資源型產業,又大力向非資源型產業進軍,同時還努力把握世界產業發展方向和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特點,多元并舉,協調發展。依托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規劃建設了新能源產業區,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與杭錦旗簽署了2000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合作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開發利用項目。
在推動資源性產業結構升級中,循著產業延伸、產業升級之路,大力發展煤—焦、煤—氣、煤—肥、煤—醇等多種化工產業鏈。久泰集團100萬噸甲醇等一批煤化工項目開工,目前的能源化工生產能力已超過了1000萬噸。最具有戰略意義的是,投資125億元、年產108萬噸成品油的神華煤直接液化生產線,投資29億元、年產16萬噸合成油的伊泰煤間接液化生產線今年年初相繼出油。這不僅在技術上實現了國內首創和世界一流,而且為解決我國石油這一戰略性資源短缺問題提供了有益經驗,同時也標志著鄂爾多斯煤化工產業升級的新突破。
點評:高起點,大手筆;放眼未來,落腳實處。這是鄂爾多斯市從資源型產業為主向先進制造業轉變的一個特點。現在誰都知道“雞蛋不能裝在一個籃子里”,不然就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鄂爾多斯市和山西在金融危機期間都深受其害,煤炭過剩之后,將更受其害。但怎么轉?它啟迪山西:一定要高起點,大手筆。山西加快裝備制造業的煤機發展,仍然是小打小鬧,等你上去了,大市場已被別人搶了。山西人,一貫謹小慎微,為此要借鑒鄂爾多斯市的經驗,敢于大手筆、高起點的調結構、促轉變。
差距往往是在逆境中拉大的
鄂爾多斯市為何會創造這么多第一呢?為何從內蒙古最貧窮落后地區之一成為全國地級市競爭力第一呢?這源于鄂爾多斯市政府的改革創新意識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決策。他們認為:“差距往往是在逆境中拉大的,在危機面前,誰主動作為,誰就受益匪淺。在危機面前,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鳳凰涅?的勇氣,開辟新天地,開拓新境界;必須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緊迫感一馬當先,率先作為;必須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層次、更大力度地解放思想,開拓創新。”
點評:這是一種科學發展觀思想!這是一種危機中抓機遇更利于加快發展的機遇觀!這是一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搶占制高點的競爭力!這是一種大手筆實施大工程、大項目的作風。一句話,鄂爾多斯市創造了轉變發展方式的經驗。
它對全國都有啟迪,特別是對以煤為主的經濟結構的山西啟迪更加深刻。山西在煤炭資源整合中也創造了大手筆、大氣概的做法,頗值得贊揚,但在改革開放的力度上,需進一步加大。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扶持裝備制造業等產業的力度上,需要多多借鑒鄂爾多斯市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