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完整有效的食品監管鏈
2010-4-7 8: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構建完整有效的食品監管鏈
□申 艷
就整個食品產業鏈而言,它包含了從農田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儲運物流、市場流通、終端消費的所有環節,同時涉及生產者、貿易商、銷售商、物流企業等多方利益。食品安全風險危害可能發生在食品產業鏈的任一環節。由于市場需求快速發展,現代食品工藝迅猛發展、配方五花八門、生產周期長、參與主體多、物流方式靈活多變等,致使安全風險產生環節更多,因素更復雜。這些因素大致可分為:一是生產者的因素,包括生產者的政策法律意識和水平、專業水平、管理及自控水平等;二是儲運及流通銷售環節的安全控制,如需冷鏈運輸的食品沒有很好地控制溫度、存儲環境不當,造成食品變質或污染等;三是銷售者的質量控制體系是否完善,如目前很多中小型商場以及個體經營的小商販,其供應商資質的審核、商品的驗收、倉儲物流的安全控制、追溯及召回機制、員工培訓等還不夠健全,法律意識也比較淡薄,如將超過保質期的產品更改日期再繼續銷售等;四是政府監管的有效性,這取決于監管體制是否科學、手段是否先進、社會宣傳是否到位、人員素質是否夠高等。
可以說,食品安全貫穿于整個監管鏈,監管的鏈條是環環相扣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一環節的監管效果和力度直接影響到下一環節,所以食品安全監管有效,監管鏈上環與環之間是否緊密而有效地連接至關重要,任何一個連接的點不健全、不堅實都可能使整個鏈條崩潰。
以進口食品為例,目前的監管模式是檢驗檢疫部門對進口食品批批檢驗,合格出具“衛生證書”,商場憑證驗貨銷售!妒称钒踩ā返谌艞l規定了“食品經營者采購食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第五條規定了“銷售者應當向供貨商按照產品生產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條件的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或者由供貨商簽字或者蓋章的檢驗報告復印件!钡珦袌霰O督情況看,基于便利的考慮,除一些大型賣場比較正規,建立了嚴格的索證制度,還有許多商家特別是中小型商場和個體經營小商販并沒有嚴格按照要求批批驗證,主要是因為:一是懲罰力度不強,《食品安全法》規定的罰則最多是十倍罰款和賠付,食品價值低,即使被罰也沒有多少,違法成本低,威懾力不足;二是商家法律責任意識不夠,在誠信體系建設未健全的情況下,存僥幸心理;三是監督機制和手段落后,以現在基本靠跑現場調單證檔案的監督手段,市場監督人手與被監督的主體數存在巨大缺口;四是食品品種和批次較多,致使紙質證明文件存檔困難。目前一些大型的賣場建立了驗貨物流電子系統,有的是電子平臺中使用條碼技術,個別領先的如沃爾瑪已嘗試使用RFID(射頻識別),但僅限于企業內部的管理。
在2010年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物聯網,眾多代表委員也聚焦物聯網,并建議把它作為國家戰略來抓,可見其對于我國在今后奪取全球產業鏈制高點的重大意義。物聯網就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這無疑給食品安全的分段式監管體制帶來了希望,以新的科技手段實現方便各監管部門的監管信息共享、產品的追溯、避免重復檢驗、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以前瞻的眼光,利用新的科技手段布局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鏈條的有效和高效,不僅迫在眉睫,而且時機已成熟。
在此,筆者建議:一是由國務院指定部門統一規劃,各監管部門和食品行業代表共同研究整個監管鏈條的監管需求,部署項目開發,避免重復建設,浪費資源。二是開展深入廣泛的調研,避免趕時間匆忙上馬,注重實效而非搞面子工程和政績工程。三是建立穩定的項目專家團隊,保證項目開發的延續性,廣泛聽取專家的研究意見,重視公開征求公民、企業和監管部門的意見。四是先選定試點城市,局部先行試驗,然后全國推行并實現并網,與國家物聯網建設發展基本同步,共同促進,協同發展。《中國國門時報》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