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建設大提速
2010-4-6 1:0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張艷
近年來,隨著我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物流信息化也逐漸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物流信息化供應商也層出不窮。而《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下簡稱 《規劃》)的出臺,更是從國家層面提出,要將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作為當前發展現代物流業的一項主要任務。
種種利好,使物流信息化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而如何讓物流信息化在快車道上開得穩、開得好,則需要我們審時度勢,理性思考。
搭上政策快車
近來,國家對物流信息化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除《規劃》中明確提出的,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要“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以物流一體化和信息化為主線”,把“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作為一項主要任務外;近期,還專門針對物流信息化制定了相關政策,如即將出臺的《物流信息化發展規劃》,以及工信部正在開展的物流信息化典型發現和試點示范工作。這些政策和措施,都為物流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近年來,國內也涌現出不少優秀的物流信息化供應商、服務商,博科、唯智、匯驛、愛創……他們都依靠自身強大的市場能力,開拓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近期,上海博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就攜其管理自主平臺MAP參與了此次物流信息化典型發現和試點示范工作。作為國內最大物流管理軟件供應商,博科副總裁武興兵對國內物流信息化這些年的發展感觸頗深。
他告訴記者:“物流以前是‘被遺忘的角落’,而物流信息化更是少有人問津。我認為以前的物流信息化行業,是一個雜亂差的行業,魚目混珠,類似于2000年時的ERP軟件市場——大大小小上百家的廠商割據混戰——好的廠商太少,甚至很多小型軟件公司由于自身實力不足和缺乏信譽,給物流企業帶來了嚴重損失。而隨著《規劃》的出臺,以及隨之而來的相關政策的實施,物流信息化發展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市場開始變得清晰明了。相信在未來3年內,物流信息化市場也會像今天的ERP軟件市場一樣,形成‘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帶動中小企業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局面。”
正是看重市場的日臻成熟和規范,博科2009年提出了“加速度戰略”,意在抓住機遇,加強自身的市場開拓能力和速度,加速擴張。
市場機會驟增
物流信息化市場雖然目前還不夠規范,但是企業物流信息化建設卻已經到了一定的發展階段。那么,現階段,物流信息化市場的需求呈現出怎樣的變化?
博科將國內物流信息化市場分為四種類型,每種類型市場對信息化也表現出了不同層次的需求。第一類是以中石油、中石化、中遠洋等為代表的特大型企業,這類企業信息化已經進入優化發展階段,其信息化需求也呈持續平穩上升態勢,對管理深度的要求越來越強;第二類市場是以嘉里大通、榮慶等為代表的中大型物流企業,這類市場已進入信息化更新換代階段,大多數企業都用過不止一種物流管理軟件,他們已經意識到管理軟件對企業運營效率的作用,但原有管理軟件已經不符合企業的發展要求,需要進行更新換代;第三類是小型企業,這類市場不是以企業為主導,也不是以軟件廠商為驅動,而是以政府為主導,走平臺化路線,通過購買政府提供的通用軟件推動自身信息化建設;第四類是以逆向物流、第四方物流企業等為代表的特殊物流企業,這類企業更多關注的是企業物流本身的橫向聯合,比如將ERP軟件中的采購模塊、銷售物流模塊等系統統統打通,再用一個統一的物流軟件來代替,這類市場對物流軟件的專業化和精細化需求越來越明顯。
武興兵告訴記者,在這四類市場中,第二類市場目前規模最大,增長速度也最快,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廣闊,未來幾年增速將達到40%~60%。
同時,武興兵還強調,目前中國物流企業與國外的差距,主要在于信息化對企業管理和企業運營的支撐能力上。因此,物流信息化供應商不但要滿足用戶不同層次的需求,還應該能夠幫助用戶利用信息化支撐企業發展的整個戰略,提升企業管理和運營能力。“因為物流行業是客戶導向型的行業,對訂單響應的及時性要求非常高,由此對信息化需求和依賴就非常強烈。IT供應商自身要具備很強的整合能力,如要能將物流軟件與企業ERP、財務、OA等管理軟件進行整合,才能讓IT真正支撐企業戰略。”武興兵說。
行業趨向整合
物流信息化需求的升溫,帶動了行業的迅速發展。但從另一方面講,這也催生了一次行業的洗牌。北京愛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愛創)總經理謝朝暉告訴記者,目前許多外資企業想要,或者正在進入中國物流信息化領域,愛創本身也在考慮相關的購并計劃。而國家政策的支持,也會給物流信息化行業洗牌帶來一定的推波助瀾作用。
無論是外企進入、龍頭企業購并,還是政策扶持,物流信息化行業整合都勢在必行。物流信息化供應商在抓住行業發展大好時機的同時,也要苦練內功,在積極提升自身技術和服務能力的基礎上,應對接下來的挑戰。
中物聯副會長戴定一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為了更好地支撐物流業的發展,當前物流信息化行業要改變多頭競爭、無序競爭的狀態,逐步形成技術標準,形成能夠對中小企業具有協調、組織、引導作用的龍頭企業;IT供應商也應該要進入專業領域,鎖定一兩個領域深入進去,以滿足客戶越來越多的個性化需求,同時形成特色,謀求自身的發展。
這方面,國內一些先進的廠商已經先行一步了。以愛創為例,自1998年成立以來,愛創一直從事以條碼、RFID技術為基礎的供應鏈物流及執行系統解決方案的咨詢、推廣和應用,業務主要覆蓋軟件開發與服務、供應鏈物流管理運營平臺、供應鏈執行管理咨詢、自動識別技術、行業解決方案應用等領域。2001年和2004年,根據市場發展現狀,愛創經歷了兩次轉型,最終把目標鎖定在了供應鏈物流信息管理系統。
隨后幾年的發展也證明,這樣的專注,讓愛創受益匪淺,其自主研發的愛創TTS雙向追溯系統獲得了廣泛的行業應用。目前在藥品電子監管領域,愛創是國家藥品電子監管試點企業應用最多的供應商。“愛創之所以專注于某些行業,是因為每個行業都有其特殊性,必須在懂行業的前提下,才能充分了解客戶,為客戶提供最優的解決方案。”在謝朝暉看來,愛創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在細分行業的深耕細作,孜孜不倦地實踐和總結行業最佳實踐,才能夠作出最適合用戶的成熟產品。
多年來,謝朝暉一直堅持在行業的深耕細作,不盲目擴大。他認為,只有進入行業,堅持專注,才能作出好產品,企業才有生存和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