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基本成熟 三網融合要爭取多方共贏
2010-4-30 11:0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年初,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通過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的決定。會議明確指出將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實現三網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為用戶提供話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
業內專家認為,目前中國已基本具備進一步開展三網融合的技術條件、網絡基礎和市場空間,三網融合是大勢所趨。
“但截至目前,中國電信業并沒有向廣電全面開放基礎電信業務,廣電業也沒有向通信業開放所謂的節目運營權,即IPTV和手機電視的集成播控業務。”中國電信集團科技委主任韋樂平日前在“2010中國無線網絡融合大會”上表示,電信業依然處在運營產業鏈的邊緣或從屬位置。
如何才算三網融合
目前,中國電信市場已經進入到了全業務運營的新時代,全業務運營也為企業帶來了實現網絡融合、業務融合的新機遇。
國家有關三網融合的政策也為廣電和電信業務實現相互融合描繪了美好的前景。但網絡融合的動力不是一個行政命令,而是要看是否能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同時還要看是否存在一定的用戶需求與業務發展需求。到底三網融合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呢?
被譽為“中國互聯網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認為,實現以下四個目標就意味著融合的成功,否則就是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融合。
首先是通過電信網的改造提升,形成融合的網絡來提供各種電信和廣電業務。要通過網絡的提升與改造,而不是電信網再建廣電的網來提供廣電的業務,那是重復建設,不叫三網融合。
其次是通過對廣電網的改造提升,形成融合的網絡,提供各種廣電業務和電信業務。
再次是鼓勵技術創新,形成信息產業價值鏈,改善電信、廣電運營管理水平,提高競爭力,F在電信行業,國內三個電信運營商都面臨著資費在不斷下降,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的局面,我認為通過網絡融合的技術,可以部分地解決這個問題。
還有要更方便、更快捷地提供新型的綜合業務,滿足用戶對綜合業務的需求。因為任何一個改造,任何一個技術的進步,最終檢驗是是否受用戶歡迎,是否滿足用戶的需求。
固網資源是無限的,它的業務卻在萎縮,移動資源是有限的,它的應用是無限的。只有固網和移動融合才可以優勢互補。
“中國電信一直在進行轉型,卻轉型出很多增值業務,但沒有出現重量級的業務,F在惟一的重量級業務就是視頻業務,這將有可能補償運營商由于電話業務丟失所損失的市場份額與收入!表f樂平認為視頻業務是傳統的固網運營商的重要出路。
視頻業務不僅是固網的出路,而且也是移動網重要的方向。據美國最新研究顯示,2014年全球將有5億多人為移動視頻業務付費,將比2008年的人數翻5倍,滲透率將達到8.5%,收入160億美元。相對而言,我國目前全國的網絡視頻的收入大概就只有13億元。
三網融合之困
網絡融合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業務控制層面,即通過IMS(管理信息系統)的架構來進行網絡的融合。在IMS這個架構方面,法國電信、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BT(英國電信公司)等國際知名的運營商都已經開始部署這樣一個架構。
去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也邁出了進軍這個領域的步伐,尤其是中國移動的步伐比較快,規模比較大。
但三網融合卻面臨很多挑戰。“體制挑戰已經成為三網融合的最大障礙,我國目前只是用行政手段來迫使電信與廣電進行網絡融合與業務融合,很容易形成扯皮局面。所以怎樣來協調兩個不同屬性的行業和機構的競爭目標和利益需求,需要高超的管理智慧。”韋樂平表示。
運營體制中傳統的廣電業有6000多個獨立的經濟實體,怎樣整合成一個統一的實體并非易事。采用強有力的行政干預在短期內是有效的,但從長遠看,過分的行政干預不利于法制社會的建立,出臺一部電信法將是三網融合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另外,三網融合涉及到三種完全不同的行業商業模式:廣電業是低價的、包月的;互聯網是低質低價的,盡管發展蓬勃,卻沒有帶來收入;電信網是高價高量的,卻不能長期持續。因此,我國長期壟斷經營的廣電業和市場化的電信業如何在統一的市場監管下,展開適度競爭是一個全球誰也沒有預料過的課題。
從視頻內容的重要性來看,“內容為王”的說法有一點道理,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但是還要下功夫做好各種盈利性更好的連接型業務才是三網融合能夠取得市場成功的關鍵。
三網融合的技術挑戰也不容忽視。韋樂平認為技術上面臨嚴峻挑戰,一是標準工作滯后,沒有統一行業標準可以借鑒,導致封閉性,造成產業鏈分割和高昂成本代價;二是網絡和業務平臺容量和結構的擴展性挑戰;三是大規模開放大容量、高碼率的視聽業務對于現有網絡和業務平臺的容量和結構將形成很大挑戰,還有組播能力的挑戰以及服務質量方面的挑戰等。
對于有線電視網而言,如果要盡快提供諸如話音和數據這樣的雙向通信業務,根據目前的可用技術,除了接入網不同以外,骨干網和城域網也應該改造成與電信網大致相同的架構,這樣有線電視網也會面臨上述同樣的挑戰。
三網融合的夢想由來已久
網絡融合是一個長期的目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電信界、IT界幾十年夢寐以求的目標,也是劉韻潔這樣的老一輩通信專家追求了一生的理想。
上世紀70年代,網絡融合只是一個概念,電信業就是一個業務提供一個網,建立了七八個網。因此冀望一個綜合業務網,沒有成功。
上世紀80年代基于ATM(異步傳輸模式)技術,也是這個目標的一個繼續,但是也沒有成功;90年代因特網在我國蓬勃發展,又想通過一個網絡提供任何業務,因為保證不了一些實質業務的質量也沒有成功。于是又提出NGN(下一代網絡),第一個定義是分組的一個網,第二個定義就是提供包括電信業務在內的所有的業務,把廣播電視視頻業務包括進去,這個概念又是一個融合的網。可見,網絡融合是幾代人夢寐以求追求的一個理想,融合的水平也在隨著技術的進步不斷提升。
但推進三網融合的目的是形成更大范圍的跨行業適度競爭局面,絕不是簡單的重復建設和低水平的價格戰,必須注重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
除了要解決大規模視聽業務網絡技術、視頻技術、存儲技術、安全技術等難題外,特別要努力開發融合類新業務以及解決跨行業交叉領域的技術業務問題,國家也應為之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傾斜。
“因此要實現三網融合,最重要的是政府去引導電信運營商、引導廣電運營商如何避免重復建設。還要市場驅動,有所為、有所不為。廣電網對廣電的業務是有優勢的,如果我們電信運營商也要做是不會成功的。相反,廣電要想把電信的業務進行代替也是風險很大。所以,我認為大家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來爭取共贏的局面。”劉韻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