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保稅港區歷史機遇 推動南岸跨越式發展
2010-4-3 15: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重慶市保稅港區的設立及其功能概說
2008年12月18日國務院批準重慶設立首個中西部保稅港區和首個“水港+空港”雙功能保稅港區。保稅港區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相關的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依托樞紐口岸寸灘和江北國際機場連成一個有機整體,是我國目前唯一疊加了航空運輸輻射面廣、水陸運輸費用較低兩大優勢的內陸保稅港區,對探索在內陸地區開展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國際中轉業務、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加快內陸開放具有積極的示范作用。
我市保稅港區是我國保稅物流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區位優勢最明顯的特殊監管區域,享受“國外貨物入區保稅、國內貨物入區退稅、區內自由貿易”等特殊的稅收政策。
重慶市保稅港區的功能定位:立足于重慶市作為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地位,重慶市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將在現有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園區等功能的基礎上進行功能整合和疊加,主要從事港口作業、空運服務、對外貿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保稅多式聯運和金融商貿服務等7大業務。按照其功能定位,并結合重慶市土地儲備現狀和城市整體發展戰略定位的要求,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主要采取“空港+水港”的保稅港區模式,包括寸灘及周邊地塊的水港保稅港區和機場北側地塊的空港保稅港區。
二、抓住歷史機遇推動南岸區跨越式發展
隨著重慶保稅港區建設的不斷完善和成熟,其輻射范圍將不斷擴大,作為保稅港區的延展區域和輔助區域,緊鄰的南岸區將成為未來外商投資及相關港區相關服務產業等大型企業入駐的理想區域。保稅港區的建設,給我區帶來了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現就我區實現跨越式發展提出幾點思路。
(一)依托東港港區,打造示范性物流基地
2009年8月國家發改委已正式頒發批文,同意重慶“三基地四港區” 物流樞紐布局規劃,東港港區作為主城區重點發展的物流樞紐被列入其中,標志著東港港區的建設發展已上升到國家戰略。東港港區依托公路——外環魚嘴大橋、水路——東港碼頭、鐵路——東南環線交通優勢,形成重慶輻射西部,內外貿物流并重,集多式聯運、港產聯動為一體的國家級國際物流中心。
1、東港港區力爭成為寸灘港部分保稅功能轉移的主要承接地。重慶保稅港區設立后,得益于政策上的優勢,寸灘港、江北港及東港等周邊港口,不僅可以將大量聚集重慶及周邊省份進出口貨物轉港、分撥,水港和空港的功能也將因此得到最大程度發揮。隨著重慶保稅港區的建立以及蘭渝、達萬宜鐵路的建成,不但云貴川通過重慶港中轉的外貿貨物將成倍增加,而且陜西、甘肅等西北地區的部分外貿貨物也將通過重慶中轉,重慶港區在西部地區的外貿優勢日益顯現。東港港區要抓住機遇,在重慶市“三基地四港區”物流樞紐布局中發揮積極作用,力爭成為寸灘港部分保稅功能轉移的主要承接地。
2、依托保稅港區建設契機,積極向市政府爭取各種對外開放優惠政策。
首先,為東港爭取保稅港區的相關政策。重慶保稅港區前期建設是8.37平方公里,遠期規劃是16平方公里,今年年內第一期將要封關運作。目前東港已不可能進入到第一期建設中,但在第二期建設中,重慶市政府將對保稅港區的建設地點將做一些調整。比如,初期確定的16平方公里,渝北是2平方公里左右,團結村3平方公里,寸灘10平方公里多。后來,黃奇帆市長認為這種規劃不符合重慶作為內陸城市的實情,而準備調整思路,即團結村物流區3平方公里、渝北7平方公里,寸灘6平方公里。南岸區要抓住這次調整機遇,力爭市政府向南岸區東港傾斜,為東港爭取到保稅港區的政策條件,從而有利于東港吸引外資,形成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產業鏈,加速南岸區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二是爭取把東港工業園區納入“兩江新區”建設。在重慶兩江新區建設中規劃中的“魚復現代物流功能區”,包括了江北區的郭家沱、魚嘴鎮和復盛鎮,建設用地達45平方公里。該區域是重慶作為全國區域性物流中心,國家級物流節點的重要對接平臺,是西部地區重要的水鐵聯運基地和港口物流集散地。南岸區的東港港區雖然與魚嘴果園港一江之隔,但并未進入規劃,如果東港港區不能因勢利導,極有可能被邊緣化。建議南岸區政府首先積極與市政府協商溝通,爭取把南岸區東港園區及其周邊劃入兩江新區;其次,如實在不能劃入兩江新區,一定要與“魚復現代物流功能區”進行分工與合作,不能惡性競爭;再次,南岸東港自身在集裝箱多式聯運、商品車滾裝、件雜散貨的集散和滾裝、制造業供應鏈管理服務、制造業零配件和產成品的集散與市場交易、城市配送、冷鏈流通等服務方面突出特色和提升服務水平,走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道路。三是向市政府建議把東港工業園區建設成出口加工區。市政府已向國家海關總署提出申請,把西永微電子園區建成出口加工區。南岸區可以此為借鑒,把東港工業園區打造成出口加工區。從而可以利用免稅等優惠條件吸引國外資本,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增加就業機會,擴大出口貿易,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而且對投資者來說,不但可以享受關稅優惠條件,還能利用當地廉價勞力和原料,這無論對引資方還是投資方都將是雙贏的。
3、抓住保稅港區機遇,大力引進物流企業,發揮物流樞紐作用。據相關資料顯示:馬士基、地中海航運等國內外物流巨頭已進駐重慶,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普洛斯也看好寸灘港的發展,港口物流集團總部等重慶市重要物流龍頭都將遷往寸灘,這必將帶動上百家物流中介公司遷移。可以預期,重慶保稅港區這種強大的區域吸引和輻射功能勢必推動重慶物流、商貿、金融、地產等相關產業集群發展,推動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易于形成規模效益,增強該區域綜合競爭實力,進而把重慶保稅港區打造成為西部第一經濟制高點。我區要在趁機依托東港,大力引進物流企業,發揮東港在重慶市“三基地四港區”中的物流樞紐作用。
(二)利用港口物流對船舶需求量大,依托我市雄厚的軍工技術和強大的裝備制造能力發展我區船舶工業
東港港區的臨江水域岸線全長1860m,其主要企業——重慶造船廠權屬的碼頭有三座:①船舶上下水專用碼頭:全長200m,按175m蓄水,該碼頭水域深度在35~45m范圍內,其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是工廠在用的船舶上下、貨物運輸的主要通道。②木材、原煤運輸碼頭:全長100m,按175m蓄水,其水域深度在25m左右,碼頭屬工廠貨物運輸備用碼頭。③貨運碼頭:全長100m,按175m蓄水,該碼頭水域深度在20m左右,屬工廠貨物運輸備用碼頭。明月沱水域面積約為26.68萬㎡,有發展船舶產業的獨特優勢。
我市雄厚的軍工技術和強大的裝備制造能力為我區發展船舶產業提供了支撐。重慶作為我國重要的海軍裝備基地,在國家確定的國防軍工骨干企業中,重慶船舶工業公司占5.3%。隨著國家大力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十一五”期間加大了對有關企業的投資力度,增強了企業的研發能力和裝備水平,對我市船舶工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和裝備保障。西南鋁集團、重鋼集團等大型企業在大型鋼材、鋁材結構件加工上有特有的技術和裝備優勢,眾多的汽車摩托車企業多年發展積累的投資能力、研發能力和制造能力,成為推動船舶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東港港區已經制定大力發展船舶產業的規劃。預計3-5年,東港將建成為西南片區最大的特種船舶制造基地,整個船舶產業實現工業產值70億元;建成服務于重慶乃至西南片區及分檢、加工、配送、倉儲和交易市場為一體的最大綜合物流基地。并在2020年前建成泊位10個,達到年集裝箱130萬標箱、汽車重載滾裝20萬輛的吞吐能力。
(三)借助保稅港區的輻射效應,打造主城“南大門”,提升南岸區整體發展水平
保稅港區將成為重慶市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的重要平臺和區域經濟增長極,按照增長極理論的相關內容,區域增長極將通過擴散效應和回流效應及這兩種效應的累積疊加促進增長極自身的發展以及周邊地區的發展。而周邊地區發展水平和層次也將體現增長極的示范作用和平臺效應。因此,我區作為保稅港區的周邊地區,其建設和發展將為保稅港區發揮平臺效應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尤其為茶園新區的建設,廣陽鎮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區要圍繞保稅港區配套產業的優化設置擬定發展規劃。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保稅港區管理暫行辦法》第五條的相關規定:“保稅港區內不得居住人員。除保障保稅港區內人員正常工作、生活需要的非營利性設施外,保稅港區內不得建立商業性生活消費設施和開展商業零售業務”,即保稅港區內除了食堂和辦公場所外,沒有其他居住、生活和娛樂等設施,而諸如此類問題均需要在區外完成。由此,我區作為保稅港區周邊的區域需要首先優先發展的相關產業,主要包括住房、餐飲和娛樂等產業。保稅港區的封關運作后,將會有數萬人在港區就業,而這些人中相當數量的具有較高的學歷層次、知識層次或資本實力等,對住房、餐飲和娛樂的消費需求將存在較大的缺口。
(四)借助保稅港區,打造“重慶CBD南區”、推動“美食南岸、旅游南岸、宜居南岸”提檔升級
從區位優勢來看,南岸區可首先借助保稅港區打造重慶CBD南區。重慶CBD南區定位為“綠色彈子石、金色CBD”,三面臨江,有12公里江岸線,背靠南山,規劃面積11平方公里,相當于解放碑CBD和江北城CBD面積總和的兩倍多,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CBD南區與解放碑、江北城共同組成重慶CBD的“金三角”。解放碑CBD以商務貿易為主要功能;江北城CBD以商務辦公為主要功能;而彈子石CBD主要承擔配套服務功能,包括高級居住、公寓、酒店、文化設施等。南濱路定位為城市江景“陽臺”,被國家建設部授予“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南濱公園及配套的美食街已成為城市標志性景觀。
保稅港區需要會展、酒店、飲食、居住、旅游功能為其配套服務。“重慶CBD南區”定位的“高級居住、公寓、酒店、文化設施”功能及南濱路的美食將彌補其功能需要。“重慶CBD南區”已將“打造總部經濟基礎,增強配套服務功能,建設宜居濱江新城”確定為的目標,保稅區的成立無疑是實現目標的助推器。
(五)利用保稅港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強招商引資,促進外向型產業發展
保稅港區作為一個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將從商品進出口、對外服務貿易、實際吸收外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口岸吞吐量等方面來推動重慶加速對外開放的步伐。我區要充分利用保稅港區顯現的輻射帶動作用,在現有產業和經濟規劃基礎上,加強招商引資,激活發展存量,通過招項目、招活動、招人才,形成立體互動的招商鏈,發揮乘數效應。在已有的優勢產業基礎上加強針對性招商,圍繞全區產業布局重點,突出3G產業、總部基地龍頭企業、舊城改造等關鍵行業和領域,著力新引進一批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大項目、好項目,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此外,還應按照保稅港區相關功能定位,積極促進外向型產業發展,做好相關產業規劃和調整,積極引進倉儲、物流、出口加工等類大型企業進駐,同時也應積極促進現代制造業、信息科技產業、現代金融產業等相關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