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交通建設踏上“風火輪”
2010-4-3 14: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阻擊金融危機蔓延的日子里,“交通建設大會戰”已成為全國各地振興經濟的“主戰場”。
誰能贏得這場“飛人大賽”,就能贏得新一輪發展先機。我區摩拳擦掌,積極迎戰,力爭在萬馬奔騰之中大有作為。
事實上,我區埋頭苦練“飛毛腿”,綜合交通運輸已踏上“風火輪”。
“十一五”四年來,我區鐵路建成投產洛堪鐵路、黔桂鐵路擴能項目,新增營業里程378.5公里,結束了桂東地區無鐵路的歷史;新開行南寧至河內國際列車,與東盟國家經貿往來,就像到“鄰家串門”一樣方便。
新增高速公路770公里,全區各市基本上形成四通八達的高速通道。
北部灣港口群吞吐能力突破億噸大關,萬噸以上泊位達到46個,可極大滿足西南地區煤炭等重要物資經北部灣奔騰出海的需求。
西江黃金水道吞吐能力大幅增加,對帶動沿江產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南航廣西分公司基地飛機達12架,南寧機場成功吸引深航設立基地,并開通南寧至吉隆坡、新加坡、雅加達、金邊、仰光、萬象、曼谷、胡志明市等國際航線,使廣西的航線不僅覆蓋國內各主要城市,更通達韓國、東盟主要城市。
我區運輸網絡日漸“健壯”,極大提升了我區運輸服務能力,對區外投資的流入,老少邊窮地區的開發,提升區域戰略地位,都有極其重有的意義。外界紛紛投來“重新審視廣西”的目光。
盡管我區綜合交通建設已“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從總體上來看,交通基礎設施總量不足,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通往周邊省綜合運輸通道能力亟待加強;通往東盟各國海上運輸通道薄弱,沿海港口的樞紐地位沿沒確立;南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航空樞紐港建設沿在起步階段;西江黃金水道的優勢地位尚未確立。
找出了差距,關鍵在彌補。我區開出“偏方”,將對“十二五”期間對交通運輸建設的不足“進補”。
加大交通干線網絡建設力度。依托沿海港口,加強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設,構建連接多區域的國際通道,突出抓好運輸大通道內鐵路客運專用線的建設,重點加快南寧至廣州、貴陽至廣州、湘桂、南寧至昆明、南寧至北海等快速鐵路的建設;加快我區與周邊國家、省國際運輸通道的規劃與建設,加大國省干線公路改造建設力度。
大力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以建設南寧、桂林國際航空港為目標,以加強現有機場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完善機場功能為重點,整合既有交通設施,銜接優化各種運輸方式的布局,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和一體化運輸,按照各方式“無縫銜接”和“零換乘”的理念,以綜合性運輸樞紐建設為重點,大力加強南寧、柳州、桂林綜合運輸樞紐建設。
推動沿海港口與內河航道體系建設全面升級。配合臨港石化、鋼鐵產業布局和集裝箱運輸發展需要,重點建設大型散貨和集裝箱專用泊位;適應大宗散貨運輸船舶大型化趨勢,重點建設防城港深水泊位、進港航道和欽州港進港航道;加強港口后方鐵路、高等級公路和內河水運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運系統,形成向內陸經濟腹地輻射的綜合運輸通道和交通網絡;擴大港口開放,配合臨港產業,完善港口功能,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實施西江黃金水道“五大工程”的建設,充分發揮內河水運優勢,全面提升西江黃金水道航運能力和水平。
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統的建設步伐。南寧、柳州、桂林以緩解日益擁堵的交通狀況為目標,制定公交優先策略,發展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統,同時,要從建設城市交通與城郊交通一體化交通系統出發,加快城市主要客運樞紐和配套的大型公共停車場等設施建設,增強大交通與城市交通的銜接配。
建立并完善交通安全和交通應急反應體系。始終貫徹“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觀念,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
實現對交通行為的監控、預警、引導和控制,抑制或減少交通事故。針對公共交通安全事故、大面積災害以及突發事件,建立和完善交通應急反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