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什邡最大工程全線通車 縱貫什邡南北
2010-4-28 9: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天,縱貫什邡南北的廣青公路通車了。十年夙愿,今朝得償,什邡人民欣喜若狂。
沒有哪項道路工程的建設,能讓什邡人民如此牽腸掛肚。
什邡打破交通瓶頸的期盼,千里之外的北京人感同身受。
北京援建者帶著首都人民的大愛親情,與余震拼搏,與時間賽跑,他們讓廣青公路穿鎣華山,跨竹溪河,在章山洛水間架通途越天塹。
之前,什邡到成都車程2個多小時;如今什邡進入了成都“半小時經濟圈”,多年困擾什邡的交通“梗阻”打通了。
京什攜手 通途夢想變現實
什邡到成都直線距離僅50余公里,“但在廣青公路建設前,我們到成都先要繞道廣漢城區,到廣漢城區再上108國道或成綿高速才能到成都,走一趟起碼要2個多小時!笔糙薪ㄔO規劃局副局長何源說。三年前,一位客商想在什邡投資建廠,考察什邡交通環境后,將目光移向了鄰市。
交通成為什邡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和惠民富民的掣肘。
1998年什邡市就提出廣青公路的改擴建方案,當時政府豪言:“砸鍋賣鐵,都要建好廣青公路!比欢鴰捉浿苷,廣青公路在2007年才動工,不料5·12特大地震,又嚴重破壞了路基和橋梁。
不幸的是那場災難,幸運的是從此京什攜手。
北京援建者來了。78天,廣青公路一期貫通;不到2年,63公里的廣青公路全線通車。什邡人民感慨,見識了“北京速度”。
今天,出什邡城,上雙向四車道的廣青公路,再上成綿高速到成都,用時僅40分鐘!“我現在早上從什邡出發,到成都辦完事,還能回到什邡吃中飯。”何源說。
北京速度 鐵軍無畏急難險
什邡百姓眼中的“北京速度”背后,是數千援建者的攻堅克難。承擔施工任務的北京市政路橋控股市政集團一公司、二公司和北京城建道橋公司三支“鐵軍”,與余震拼搏,與時間賽跑。
概括廣青公路援建,用“急、難、險”形容一點不夸張。
被譽為“生命線”的廣青公路一期工程最急迫。2008年6月22日,全長43.71公里的廣青公路一期工程啟動。彼時,特大地震剛剛發生不久,“早一天通路,救災就多一份希望!北本┰ㄕ咭坏绞糙櫜簧习差D住處,就冒著隨時可能發生的余震和塌方、滑坡,開始前期勘查,“剛來的時候就在荒地上搭帳篷,帳篷的窗戶沒遮擋,一夜夜被蚊蟲咬得睡不著!北本┏墙ǖ罉蚬卷椖拷浝磬嵜裾f。
8月初,公路攤鋪瀝青。上面是毒辣辣的太陽,下面是超過100攝氏度的瀝青,為趕進度,援建者清晨5點就起床,任務緊時甚至通宵達旦。這樣的建設節奏,讓廣青公路一期工程以平均每天3公里的高速度推進。78天就打通了這條生命線。
最難的工程要數爛柴灣大橋。爛柴灣,一邊是陡峭的鎣華山,一邊是湍急的石亭江,險要的地勢使其成為廣青公路的交通咽喉。長599米的大橋是北京援建什邡108個項目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也是整個德陽地區難度最大的重建項目。爛柴灣大橋的施工便道在汛期曾8次被洪水沖毀。大橋上游有個堰塞湖,降雨量一大,洪水直奔爛柴灣。為此,市政集團二公司廣青公路二期項目部特地安排了一個觀察哨,配了兩臺防空警報,“在施工現場設防空警報,從沒聽說過,但挺管用。警報一拉,工人們都能聽見,快速撤離。”項目經理葛四清說。
說到“險”,公路沿途8處地質滑坡點的邊坡治理最危險;曼c多是陡峭山崖,在上邊用鉆機打樁,援建者頭懸危石,腳臨深淵。“每治理一個滑坡點,我們都要做好護欄、挖溝等臨時防護,為了保護施工人員,更重要的是防止落石和滑坡對公路上車輛行人造成傷害!笔┕し浇榻B,2009年8月25日夜,一場特大暴雨造成擦耳巖滑坡點下邊坡崩塌,三臺鉆機被掩埋,幸而施工方提前撤走了人員,才沒有造成人身傷害。
成果共享 北京什邡零距離
“廣青公路是什邡第一條高等級瀝青路。”什邡市交通局辦公室主任邢恩培這樣說。
為確保交給什邡人民的每一條道路都是精品、優質工程,工程管理單位北京市公聯公司把北京奧運會的施工管理模式和新工藝、新技術都帶到什邡。
在廣青公路二期建設初期,北京援建方考慮到這條路往來運輸礦石的重載車輛較多,路面傾軋嚴重,經論證后決定把北京長安街大修中采用的巖瀝青技術用上。廣青公路二期全部采用巖瀝青混凝土路面,大大提高了公路的耐久度、抗車轍能力和通過穩定性。
廣青公路二期原設計是在水泥路面上鋪一層水泥后再鋪瀝青混凝土。但水泥層至少要7天養生期,會給交通帶來不便。北京援建方多次研究優化設計方案,最終引進多錘頭破碎技術,先將舊水泥路面破碎,摻入瀝青穩定碎石,再鋪兩層瀝青混凝土。新鋪的瀝青混凝土路面一小時后就能放行通車。
滑坡和塌方,是困擾什邡百姓的老大難。為徹底解決廣青公路沿線的滑坡和塌方,北京援建者專門拿出6000萬元資金,在總長度近1.5公里的路段治理“時刻有落石危險”的8處滑坡點。“這8處滑坡的治理,我們是按照7度抗震設防、50年壽命設計和施工的。只要不發生嚴重地震等自然災害,幾十年內是不用維修和修繕的。”施工項目經理陳滿華說。
感恩北京 援建者收獲感動
北京援建者感動著當地群眾,也收獲著源自當地群眾的感動。
北京援建什邡前線指揮部的會議室掛了一幅油畫《暖》,這是什邡畫家鄧武和王云贈送的。畫面上,幾位北京援建者圍坐在工地上吃飯,一位青衣灰帽的老婆婆手拎竹籃和水壺,慈祥地盯著援建者,好像在說,合口不?多吃點兒……
此情此景,北京援建者們再熟悉不過了!拔覀兪┕r,周邊的百姓經常自發地提著吃的喝的來工地慰問!笔姓瘓F二公司項目經理劉峰說。
修建公路,“民擾”和“擾民”是“常態”,然而這在援建工地卻從未發生過。當地群眾總是友善地對待北京援建者。因為常有交叉施工,北京援建方特地囑咐施工人員妥善協調與當地建設方的關系,然而他們每去協調,總會得到答復:“你們是來援建的,我們應該支持你們!”
有個場景,至今讓北京城建道橋公司廣青公路項目部總工程師唐強記憶深刻:在廣漢至新華鎮一段施工時,有一位放牛的老大爺緩緩走到他們面前,豎起大拇指說了四個字:“千秋萬代!”
廣青公路一期建成后,什邡人在心里叫它為“北京大道”。心存感恩的什邡人作《紀“北京大道”銘》:“北京大道者,縱貫什邡南北全境通衢之謂也……為感恩北京及國人,是有更名之舉,以存衷情!
記者在3月22日夜爛柴灣大橋合龍工地現場,無意中聽到在橋頭冒雨觀看合龍盛況的村民對話:
“不曉得這橋以后會叫啥子名。俊
“肯定是爛柴灣大橋嘛!
“要我說,不要叫爛柴灣了,改幸福大橋算嘍……”
就在昨天,爛柴灣大橋被賦予了新的名字——京安大橋。這或許是什邡人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