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破解農村公路建設資金難題
2010-4-27 19:0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資金不足,一直是農村公路建設的“瓶頸”。欽州市按照“融資方式多樣化、投資渠道多元化、建設主體社會化”的原則,有效破解資金制約難題。
爭取地方財政投入。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緊緊圍繞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將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幫助農民兄弟告別貧困、發展經濟的大事來抓,制定了許多有利于公路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支持措施。欽州市人民政府“十一五”期間已配套完成農村公路投資1350萬元,占與自治區交通廳簽訂的《“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責任書》中承諾的1500萬元的90%。各縣區政府也大力支持農村公路建設,靈山縣政府在“十一五”期間,每年由縣財政和縣交通部門各安排50萬元共100萬元,用于扶持村道水泥(瀝青)路建設。同時,縣政府每年均安排100萬元作為地方配套資金投入農村公路建設。此外,縣財政在稅收管理的權限內,對全縣農村公路建設征收的營業稅予以返還,2008年和2009年,共返還營業稅286萬元給交通部門作為縣級配套資金投入農村公路建設。
吸納社會、企業、經濟能人、沿線群眾善款,鼓勵群眾通過“一事一議”、民主決策、獲得冠名權等方式籌資修路建橋。“十一五”以來,欽州市通過引導受益群眾和企業共捐資6500萬元,占《“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責任書》中承諾的5100萬元的127%。欽州市的鎮村之間形成了建設農村公路“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涌現了一批踴躍捐資的典型。
整合使用其他部門的道路建設資金。實行扶貧、林業、水利、農業綜合開發、海防設施、新農村建設工程等涉及農村道路建設資金捆綁使用的辦法,用好、用足每一分公路建設資金,充分發揮有限資金集中使用的作用,為農村公路建設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四是不斷拓寬農村客運站建設資金籌措渠道。各級交通部門按照“以地方政府為主、中央扶持、社會各方參與”的原則,立足于拓寬資金籌措渠道,采取多元方式,鼓勵社會各方參與投資建設農村客運站。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的農村客運站中,運輸企業投資占70%,其他經濟組織等社會投資占30%,取得了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