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外行談戰爭 內行談物流

2010-4-27 6: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期嘉賓:成都軍區昆明陸軍學院第一作戰指揮教研室教員竇明富
解讀內容:西方軍事諺語說:“外行人談戰爭,內行人談物流。”這與孫子“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的著名論斷不謀而合。現代戰爭不僅僅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且是軍事物流保障能力的直接較量。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軍事物流量之大、技術之先進、指揮之通暢,已成為全球的關注焦點;雖然在戰爭進程中美軍也曾一度陷入補給困難、食品短缺的境地,但從總體和全貌上來看,還是瑕不掩瑜,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級儲備 備戰為先
為保障軍事物流的源頭,美軍在開戰前15個月里建成了本土基地——前進基地——一線基地三級鏈式物流保障網。第一級在美國本土,由中央司令部統一指揮。第二級是前進基地。美軍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亞群島的8艘預置船可為2個陸戰隊提供30天的作戰物資,而位于科威特的前進基地也可裝備2個旅的武器及物資;空軍在土耳其開辟了3個新機場和4個特種部隊專用物流基地;陸上物資儲備和武器裝備則集中在科威特西部的37個倉庫。第三級為一線基地,主要分布在阿曼、巴林、約旦等地,直接對一線部隊實施物資供應和技術保障。正如孫子《形》中所言:“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只有充分進行戰爭的物資準備,才能取得最終勝利。
三位一體 立體保障
孫子在《虛實》提出“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觀點,闡明了奪取戰爭主動權的指導思想。而美軍的立體物流保障模式正是孫子“致勝論”的又一次成功實踐。據統計,在美軍戰備過程中,人員的95%靠空運,裝備的95%靠海運。
海軍是美軍的主要運輸渠道。軍事海運司令部擁用19艘大型滾裝船,其中11艘用于陸軍師的早期作戰和支援裝備,8艘用于從迪戈加西亞海軍基地向海灣的物資運輸。美國國防部還征集了約50艘大型商船運送重裝備。
為保證空運暢通,美軍申請了20多條跨大西洋的“空中走廊”。如果全部出動,空中運輸部隊的C-5、C-17等中遠程運輸機,以及KC-135等空中加油機,可一次將4萬多噸重的物資運送到5000公里以外。此外,美國國防部還與22家國內航空公司達成協議,僅開戰第一階段就征用了47架民用飛機和31架寬體運輸機。
美軍針對伊拉克戰爭遠離本土作戰的特殊性,多法并舉,形成了海陸空一體、機動靈活的物流保障模式。這充分體現出孫子所推崇的“因敵制勝”的應變原則,從而掌握戰場主動權。
持續威懾 從容物流
早在2001年“9·11”事件發生時,美國就宣稱要打擊伊拉克,戰爭信號早早發出,卻遲遲未付諸于軍事行動,反而利用戰前的15個月邊準備邊威懾,從容展開軍事物流的部署。戰前美軍共向海灣地區運輸了300多萬噸物資,開戰三周便在伊拉克投下了1.5萬枚精確制導炸彈、750枚“戰斧”式巡航導彈,真可謂“威加于敵”。這和以住美軍的缺乏戰爭征兆、物流信息滯后形成鮮明對比。伊拉克戰爭使美軍意識到:只要通過高科技的震懾作用,“讓敵方認識到自己的絕望局勢”,就能夠達到以較小的代價實現摧毀對方戰斗意志的目的。
科技助力 全程可視
孫子在《形》指出:“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求勝。”而實現“先勝”的條件之一便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如何在物資部署方面做到“知彼”呢?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憑借外層空間的各類衛星、2萬米高空的“全球鷹”無人機、1萬米高空的預警機、6萬米的“捕食者”無人機、幾百米低空的無人飛行器,以及地面上的各類傳感器和特種情報人員,形成立體信息傘,對伊各個戰場進行全方位監控。美軍后勤指揮部對伊軍物資部署的認知能力因此而得到大幅提高。
那么如何“知己”呢?海灣戰爭結束后美軍便著手研究新的物流管理方法,即“全資產可視化”。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在集裝箱上標記一種射頻標簽,當集裝箱進出物資基地或交通樞紐時,射頻查詢器都會對標簽進行自動判別,其信息通過衛星或地面傳輸給指揮中心。這樣,無論物資運到哪里,美軍都可以動態調控,克服了物資分發供應的瓶頸,實現了供應鏈的全程可視化。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