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金融危機背景下青海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效益分析

2010-4-26 20:1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提要引入外資對于西部大開發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外商投資企業能為西部地區帶來資金、技術、就業,促進經濟發展。但是,西部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大多為資源類企業,產業基礎相對脆弱。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特別容易出現經營問題。本文以青海省為例,分析了金融危機背景下青海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效益情況,對于青海政府部門以及西部其他省區都具有參照意義。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青海經濟進入歷史上最好最快的發展階段,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自2001年起連續八年保持在10%以上的較高水平。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帶動了利用外資水平的顯著提高。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日益改善的投資環境,青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商前來置業。外商投資企業在優化青海產業布局、增強整體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也獲得了豐厚的利潤。金融危機的爆發,打破了這種良性格局,尤其是隨著危機向上游實體經濟的不斷蔓延,青海外商投資企業受到巨大沖擊,經營效益出現嚴重下滑,生存現狀不容樂觀,需引起有關各方高度關注。 
  一、金融危機深度制約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效益
  (一)金融危機爆發后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效益大幅下挫。危機爆發前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效益連年攀升。2006年和2007年青海外商投資企業利潤總額增幅分別達到239%和38%。金融危機爆發以后,青海參加年檢的137家外商投資企業僅實現利潤總額21.09億元,較2007年大幅下降44%,主營業務利潤率僅為9%,較上年減少了10個百分點,虧損面也較前兩年有所增加。青海外商投資企業受危機沖擊最大的行業是制造業,其次是采礦業。一直以來,制造業是青海外商投資企業中分布最多的行業,2008年盈利的17家企業實現利潤3.47億元,較2007年減少9.77億元,下降74%,虧損面擴大。同時,作為青海優勢產業之一的采礦業,近年來外商投資青海采礦行業勢頭十分迅猛,2008年盈利的5家企業實現利潤11.52億元,占實現利潤總額的53%,較2007年減少7.28億元,同比下降39%。而2008年發生虧損的企業目前尚處于前期風險勘探、籌建階段。在這次金融危機背景下青海沒有受到沖擊的行業是信息傳輸業和地質勘察業,主要是由于行業特性所決定。
  (二)2009年青海外商投資企業經營狀況依然不容樂觀。2009年,青海外商投資企業延續了持續低迷的狀態,主要表現為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大幅下滑,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嚴重萎縮,外商撤資、股份減持不斷增加。截至2009年10月末,青海新設已辦理外匯登記外商投資企業僅有4家;外商投資企業實際到資6229.54萬美元,較2008年同期減少2489.20萬美元,下降29%;同時,外商投資企業減資、股份減持、股權轉讓等購匯匯出境外呈現大幅上漲趨勢。總體來看,青海外商投資企業經營狀況形勢嚴峻。
  二、制約和影響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效益持續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外商資金壓力加大。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企業外國投資者出現資產縮水、財務困難、資金短缺等困難,融資難度增大,致使外國投資方出資無法按時足額到位,而企業卻處于等米下鍋狀態,資金短缺直接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青海外商投資企業實際到位外方資金2008年較上年同期下降57.6%,2009年上年較同期下降29%。
  (二)礦產品價格走低。由于金融危機下的需求萎縮,市場疲軟,尤其受國際市場影響,礦產品價格波動較大,企業訂單減少,銷售受阻,企業利潤空間受到嚴重擠壓。青海幾家外商投資龍頭企業主要從事礦產品采掘和加工制造為主,從近三年礦產品價格走勢來看,青海企業主要經營的礦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經營效益。以銅和鋁的國內價格來看,2009年銅價較2007年和2008年分別下跌6690元/噸和16622元/噸;鋁價分別下跌2477元/噸和3394元/噸;可以看出,2008年兩種礦產品價格較上年分別下降11%和13%;2009年降幅則分別擴大至30%和20%。
  (三)投資結構失衡。從外商投資的產業結構看,傳統勞動密集型生產項目大致占九成,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生產項目大致占一成。工業產業鏈條短、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優勢(310368,基金吧)不突出、具有較強帶動力的大型骨干企業少,中小型企業集群尚未成形,缺乏品牌企業和知名產品等問題;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比較低,產業結構不適應市場化要求,特色產業規模小。從投資結構看,外商投資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外商投資只占40%,且屬于投資規模較小型企業,對優化投資結構和推動產業升級的作用甚微。
  (四)投資領域狹窄。從外商投資領域看,高速公路、鐵路、航空、衛生、城市公用設施等基礎產業至今尚無外商投資;電子、信息、網絡等領域的外商投資項目太少;金融業、保險業等行業均是空白;長線投資、戰略投資比重很小;出口型企業、高科技項目不多。同時,由于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差,技術含量高和適應市場需求結構的項目儲備少,沒有形成新的產業群體和投資熱點,使外商難以捕捉有效投資的目標,進而制約投資活動的進行。
  (五)國家引資政策和宏觀調控的影響。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國家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措施,但是這些政策措施對外商優惠程度與東部相比沒有太大的競爭優勢,且很少單獨涉及外商投資西部的優惠措施,因此對西部的政策傾斜效應不明顯。同時,由于近年來受國家對外商投資礦產品開發的限制以及高耗能行業政策調控的影響,特別是對部分高耗能行業實行差別電價政策,使得高耗能企業生產成本不斷加大,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以及能源、交通運輸價格調整以及日益嚴格的土地管理,環境保護及節能降耗等政策的影響,導致企業利潤下降。
  (六)投資環境仍有差距。青海省由于受地理、氣候、交通等“硬環境”制約的影響,在資源、勞動力等方面的優勢會被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交通通訊不暢以及市場機制不健全的劣勢所弱化或抵消。從根本上講,投資“軟環境”建設方面尚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現在配套服務不夠完善,中介服務業基礎薄弱,“重審批、輕服務”的工作作風未得到根本改變,部門大局意識不強,服務效率不高,職能轉變緩慢,既影響了落戶外商投資企業的發展,也影響了以商招商、以商帶商的示范效應。交通、水、電、氣、通訊、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還跟不上投資者的需求,特別是資源開發地的外部條件改善速度與投資者的需求還有相當的距離。
  三、從多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對外招商引資工作
  (一)有效拓寬投資領域。招商引資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科學引導,合理布局。有選擇有重點的開辦服務、流通性外商投資企業,重點發展金融、保險、交通運輸、物流、科學教育等外資項目,實現外商直接投資在這些行業的重大突破,解決第三產業開放度小的問題。加快第一產業利用外資的新突破。青海農牧業資源豐富,吸收外資潛力較大,應結合實際,抓住有利時機,加快農牧業領域的招商引資的步伐。充分利用太陽能、水利、風能等能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光伏產業,形成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現代制造業基地。
  (二)大力調整投資結構。引進外資工作,應結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和經濟發展需要,鼓勵外資重點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和環保產業。注重引進高附加值、高輻射力、低能耗和處于產業高端的外商投資項目,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加強原材料、零部件本地化配套,延長增值鏈條。嚴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和國內產能過剩的外資項目進入。推動外商投資加工貿易轉型,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技術升級。
  (三)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這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科學技術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措施,積極引進高新技術含量高的現代制造業,不斷完善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主導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同時,對引進的國際先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創新,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自身的研究開發,培育國際先進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
  (四)優先做大投資規模。改變外商投資規模小的現狀,首先要廣泛地宣傳青海的投資優勢,以優良的投資環境、豐富的資源、相對廉價的勞動力等優勢來吸引世界知名跨國和大型企業集團來青海投資,配合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引導外資著重投向基礎設施、礦產資源、旅游資源、生態環境保護、農牧業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其次,積極探索引資新渠道,及時掌握世界經濟發展的信息,積極參與國內外各種經貿洽談會,拓展招商渠道,對投資規模較大的項目,結合實際,給予土地使用、稅收及用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優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資環境來推動企業與跨國公司、世界大型企業的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五)發揮集群帶動作用。確定產業發展重點,引進重點產業的龍頭項目和關聯項目,帶動一批上下游項目及配套項目的發展,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延伸產業鏈,形成若干特色產業群。積極支持外資融入特色經濟和園區經濟發展。一是繼續加快鹽湖、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能源等優勢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優化資源配置,用優勢企業和優勢資產,引進戰略合作者。二是加快西寧、柴達木兩個工業經濟核心區油氣化工、鹽湖化工、煤化工、高載能工業和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增強園區的聚集和帶動能力。三是引導生產力向工業園區集中,形成優勢互補、互相協作、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以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和抗風險能力。為進一步凸顯利用外資的重點區域在吸引外資方面的龍頭作用,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對外開放基礎條件,把以西寧為中心的東部綜合經濟區、以格爾木為中心的柴達木資源開發區、環青海湖農牧經濟區作為“十一五”期間利用外資的重點地區加以培育,形成以“兩個中心城市,三個重點區域”為重點,有效輻射全省各地的利用外資區域格局。
  (六)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外商投資企業實施國民待遇后,靠優惠政策吸引外資的因素逐漸被淡化,而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將成為吸引外商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在加快交通、能源、通訊等“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用好用足已經出臺的各項政策,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各項對外資的鼓勵政策。投資硬環境是基礎,投資軟環境是關鍵。針對交通運輸、電訊傳遞、物流供應等硬環境建設中存在的不足,不斷加快建設和完善;重視軟環境的建設,增強法律的透明度,簡化審批制度,提高辦理效率,創新服務機制,完善服務體系,保障外商的合法權益。在人才使用、技術服務、物流配套、資金融通等方面給予投資者更多的支持。政府各職能部門要做好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后續服務,通過強化服務職能幫助外商投資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并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扶持企業健康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