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如何轉變發展方式
2010-4-26 8:0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月24日周六 晴
上午參加湖北省經濟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10年學術年會。被選為副會長。這種“文官”只是有說話的機會。這種副會長我有四個。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余立國認為,湖北經濟發展存在四個制約因素,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經濟結構不優,經濟運行質量不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強。同時,他認為湖北經濟轉型有著極好的基礎和發展條件,發展面臨“極好機遇”:區位優勢與中國大市場投資預期相契合,科教優勢與后金融危機的高度契合,綜合優勢與產業轉移時機相契合。
在學術年會上,四位教授就湖北的增長方式轉變發表觀點,我也算一個。
華中師大的曹陽教授提出,“發展經濟最終是要使人的生活越來越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關鍵在于如何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體制選擇是構建互補性強的強市場與強政府結合模式。市場要打破壟斷,充分競爭,同時政府要給予政策大力扶持。公共產品市場化值得推廣,仙洪試驗區把水渠包給林業公司,林業公司在水渠邊上植樹獲利。湖北要防止“科教優勢陷阱”,防止“水資源優勢陷阱”。我覺得可能還有“區位優勢陷阱”。躺在“九省通衢”上睡大覺,貽誤了招商引資的良機。
武漢大學曾國安教授提出,“解決經濟制度問題才能實現‘住有所居’”。他分析了中國住房保障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思路。最有意思的是,他提出“拆遷GDP”的概念。
華中科技大學張建華教授認為,中國應調整需求結構,減少外部依賴,尋求自身發展,優化供給結構,從經濟發展主導向民生發展主導轉型,實現共享式發展。難點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干部考核,地方經濟激勵。措施是:建立市場體系,加快改革開放,實行社會性管制,完善考核體制。
我強調,湖北應在新思路、新產業、新區域“三新”上多做文章。
案例:重慶——國家中心城市
新思路:五個重慶——2009年前三季度,推進“宜居重慶”、“暢通重慶”、“森林重慶”、“平安重慶”、“健康重慶”建設,財政安排落實資金189億元,共引導社會資金投資1500億元,拉動經濟增長3.6個百分點。
比如宜居:廉租房、公租房、安置房、適用房。方針:10%高收入人群購買高檔商品住房;60%中等收入家庭,6.5年的收入能購買中小套型、中低價位商品住房;另外30%人群由政府保障。
新產業:2012年,IT產業將成為重慶第一支柱產業。將形成“一區十園七基地”的筆記本電腦“垂直整合”配套體系及產業集群。
——“一區”是指整機裝配區,位于西永微電園(以綜合保稅區為主),重點發展整機、顯示器、連接線、芯片等產業。
——“十園”主要是專業配套園區,包括外圍設備產業園、顯示產業園等,分別位于大渡口、江北等10個區縣的工業園,各園區的配套產品各不相同。
——“七基地”是原材料供應基地。分別是西彭園區、南川園區的鋁材供應基地;綦江園區的銅材供應基地;萬州園區、萬盛園區的鎂材供應基地;晏家園區的鋼鐵供應基地;長壽化工園區的橡膠供應基地;長壽化工園區、大足園區的塑料供應基地;涪陵園區、合川園區、潼南園區的化學溶劑供應基地。
新區域:西三角、兩江新區。
“西三角”。去年“兩會”,在渝的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中國經濟“第四極”-“西三角”戰略。包括重慶、四川、陜西三省市的61個城市,幅員面積近40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員約1.4億,2008年GDP總量約2.15萬億元。到2015年,“西三角”的GDP總量有望達到5萬億元以上,占西部地區比重達到45%左右,占全國比重達到12%以上,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經濟區共同支撐全國55%左右的經濟總量。
“兩江新區”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并將爭取在年內獲批。“兩江新區”位于嘉陵江與長江的夾角區域,總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大致地理位置位于重慶北部新區和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其中,北部新區將建設成內陸開放型經濟示范區,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研發、制造及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建設目標是全國浦東新區、濱海新區之后的第三大新區。
一、湖北的新思路
三圈三帶,武漢、宜昌、襄樊,長江、漢江、清江
湖北可向國家“十二五”規劃編制提出十點對接要求。
第一,“加大對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政策支持力度”。
第二,“明確武漢為中國中心城市”。
第三,“把加快發展鄂西旅游圈上升為國家戰略”。
第四,“加快建設武漢國家級高新技術綜合性產業基地”。
第五,“加大武漢東湖自主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力度”。
第六,“支持中部創建長江中游經濟區——中三角”。
第七,“支持建設漢口北新區,發展國家級商貿區”。
第八,“支持湖北建設小池特別經濟區”。
第九,“加快制定三峽工程稅收分配方案”。
第十,“在中部(湖北)設立老工業基地民營經濟發展試驗區”。
二、湖北的新產業
十大產業振興的湖北舉措。老產新業:隨州專用車——鐵嶺專用車,武漢-隨州-襄樊-十堰專用車經濟帶。公安車橋——永定車橋之鄉。
全國百佳產業集群:宜昌磷化工產業、彭場無紡布產業
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新醫藥、生物育種、節能環保、電動汽車,七大新興戰略產業。
三、湖北的新區域
在今年“兩會”就有:西三角、兩江新區、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已批準)、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喀什經濟特區、陜甘寧革命老區生態能源經濟協調發展試驗區、云南保山沿邊開放實驗示范區、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秦皇島國家旅游綜合改革發展實驗區、哈大齊工業走廊、沈陽經濟區(已批準)、寧波杭州灣新區、天津東疆免稅島、秦唐滄經濟區、寧夏沿黃城市帶、三江源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蘭西(寧)銀試驗區等等。
三年前,我建議省里謀劃“漢口北新區”,把黃陂、新洲、東西湖的優勢資源進行整合,利用“鐵公機水”的交通便利、十大市場的物流規模、臺商投資區保稅區的政策資源,打造漢口北新區,作為武漢乃至于湖北發展的“新興經濟區域”。一是可以彌補武漢外環經濟帶的不足,最終形成武昌南高新產業、漢陽西汽車產業、漢口北物流產業并舉的新格局。二是爭取成為國家級的新區,與重慶的兩江新區相抗衡。
去年9月23日,中部崛起規劃出臺,國務院提出了中部“兩橫兩縱”的發展規劃——隴海線經濟帶、長江經濟帶、京九線經濟帶、京廣線經濟帶。我提出在長江經濟帶與京九線經濟帶的交匯處——黃梅縣小池鎮打造“小池特別經濟區”的建議。小池是武漢城市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皖江城市帶三大國家級經濟區的交匯點,有可能成為湖北的昆山。這里距離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也是最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