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一體化出路在哪里?
2010-4-25 9:0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隋秀勇整理
“內陸真的要搞加工貿易的話就得創新,我們的創新就是一頭在內、一頭在外的加工貿易模式。以筆記本電腦的加工為例,如果電腦的各種零部件原材料80%都能在重慶城里生產出來,那么從零部件運到整機廠,就是從一個城市的這個區到那個區的運輸,比東南亞運到沿海還要近,在這個意義上就能一下子跳出兩頭在外的模式,就能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近日,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這樣闡述重慶“垂直整合”的發展模式。
“在目前原材料定價權和銷售定價權都不掌控的情況下,中國一意孤行進行產業升級的話只會面臨兩大悲劇:一是更多人失業,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激增;二是中國抗金融危機的能力更差,高科技產品通常是可有可無的東西,這一點不比生活必需品。制造業是經濟的基礎,如果我們都不做制造,與之相關的物流、銷售等六個環節都將被餓死,而這就意味著產業經濟的癱瘓。”
在2010年博迪森中國宏觀經濟解析會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呼吁,中國企業家一定不能放手制造業,并向整合產業鏈的方式發展。
“任何一個企業都希望一切皆在掌控中。一體化的風險相對小一些,在各個環節分攤成本,才能取得更好的利潤。”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司偉認為,跨國糧商在大豆供應鏈方面的布局,符合經濟規律。
“目前眾多企業參與建設基于煤炭供應鏈管理的國家煤炭儲備體系,有的已經在某些重要港口籌建儲備庫。本質上,基于煤炭供應鏈管理的國家煤炭儲備體系是把國家的煤炭儲備體系鑲嵌在商業性的煤炭供應鏈環節,從而把這些商業性的煤炭供應鏈管理的庫存改造成國家煤炭儲備體系。”
近期,針對國內多家煤炭企業建設煤炭儲備或物流基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錢平凡博士如是說。
“陸捷也必須放寬眼界,努力加快與其他汽車商和行業廠商之間的合作。一汽集團對此也持鼓勵的態度。”
在4月18日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汽車物流會議之前,豐田陸捷副總裁LiWang談本公司的汽車物流發展戰略。
“在國藥集團現有的醫藥版圖中,已經擁有國藥控股的商業網絡,中生集團的生物資源優勢,如今再補充進上海醫工院的科研資源,兩家特色央企的納入,對于國藥集團打造完整的醫藥產業鏈具有標志性的意義。這也意味著,醫藥央企 ‘5變3’,最終成為現實。”
近日,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整體并入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認為,國藥集團產業鏈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