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轉型 亮在創新
2010-4-22 3:4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曹亞慧
計劃經濟時代,原材料供應絕大部分控制在統購統銷的物資部門,其他企業選擇余地還很小。連一些質次價高的設備、原材料,企業必須接受。傳統物資部門堅持統購包銷、獨家經營的方式,與市場上企業要求擴大自營權矛盾凸顯。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加快,傳統的物資統購統銷方式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開放式發展。隨之,國家開始著手對老牌國有物資企業改革,這些企業開始 “斷奶”。
曾經紅極一時的老牌物資企業在邁入市場經濟的時候開始一蹶不振,全國物資系統大大小小的物資企業數千家,他們的發展是國家乃至相關企業自身一直思索的問題。
隨著眾多物資流通企業 “變被動為主動”,開始在摸索中轉型,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的大潮,不斷尋找出路、深化改革、轉變思路。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一手端國家飯碗,一手向企業要錢,到自己主動出擊,開始向 “靠市場吃飯”的理念轉變,讓“利潤掛帥”帶動企業不斷向縱深發展。隨著現代物流在經濟領域起到愈來愈大的作用,本著“從搞活一個企業到搞活一個產業”的改革方向,讓許多老牌物資流通企業看到了希望,也釋放出了能量。
他們集中優勢和力量,開始了經營方式的創新發展,提出并形成了“發展服務鏈、延伸供應鏈、打造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供應鏈經營模式,從簡單的一買一賣貿易方式向“供應鏈”經營管理方式轉變。串聯起商貿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信息服務、技術服務等產業職能及供應鏈職能,不斷形成商貿流通產業的主力架構,推動流通企業向現代化物流企業發展。
從原來的虧損企業到盈利上千萬現代化物資流通企業,從靠要奶喝的“孩子”到成為眾多企業的 “保姆”,靠得是不失時機地在改革大潮中迅速“轉身”,更重要的是推進企業跨越式發展的 “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