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內河資訊

加快內河航運發展構建低碳運輸體系

2010-4-20 15: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內河航運是交通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典型的“低碳”運輸方式。必須加快內河航運發展,構建“低碳”運輸體系,為轉方式、調結構、抓改革、強基礎、惠民生作貢獻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推進節能減排、轉變發展方式的重點行業之一。內河航運是交通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典型的低碳運輸方式。加快發展內河航運,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現代綜合運輸體系,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舉措,符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 

  構建“低碳”運輸體系,必須加快發展內河航運 

  加快發展內河航運,符合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為了搶抓新一輪發展機遇,搶占制高點,謀求主導權,越來越多的國家在積極轉變發展方式的過程中,把發展低碳經濟作為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之一,采取有力措施重點推進。我國把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資源節約型技術體系和生產體系,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任務深入推進,明確要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交通運輸業是用能大戶,是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要落實轉方式的戰略部署,必須把加快建立以低碳為特征的交通運輸體系作為重要任務。內河航運具有污染輕、能耗小、占地少、成本低、運能大的比較優勢,具有鮮明的低碳性,是典型的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產業體系和生產體系。在當前土地、資源、環境等要素瓶頸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內河航運作為一種可持續的運輸方式,正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我省正在著力建設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已把發展低碳經濟作為試驗區改革建設的重要內容,明確在發展低碳產業和技術、建立節能體系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經驗。大力發展內河航運,是構建低碳交通體系的重要內容,符合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符合“兩型社會”的發展要求。 

  加快發展內河航運,符合產業結構的調整布局。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加快發展服務業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現代物流業是典型的生產性服務業,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領域。交通運輸是物流業的重要基礎,在物流業鏈條中發揮著橋梁和紐帶作用。要降低社會物流成本,關鍵是要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建立綜合運輸體系,提高綜合運輸效率。建立綜合運輸體系,必須要遵循“宜路則路、宜水則水、宜空則空”這一交通發展的基本規律。內河航運是構建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港口是水陸聯運的樞紐,是綜合運輸體系的節點,大力發展內河航運,建立綜合運輸體系,是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降低物流成本,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和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加快發展內河航運,符合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部署。按照優化需求結構、供給結構、要素投入結構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和國土開發空間結構,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之一。交通運輸是協調區域發展的基礎載體。內河航運以其河流流經不同地區的天然性,相對地區間鐵路、公路的建設存在過高外部成本而言,在協調區域發展中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我省地處長江中游,上連成渝經濟圈,下接武漢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圈,區位優勢明顯;位于中部,承擔著促進中部崛起的歷史使命;當前,正著力實施“3+5”城市群發展戰略,把發展區域經濟作為轉方式的重要內容。“3+5”城市群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心,同時以其坐擁“四水一湖”,面臨長江,連接東西的獨特優勢,也是我省內河航運發展的核心。大力發展內河航運,建設以長江、湘江、洞庭湖為主的水運體系,不僅對協調“3+5”城市群內部,而且對協調“3+5”城市群與成渝經濟圈、武漢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圈的共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發展內河航運,是立足湖南發展階段性特征轉方式的重要抓手。我省目前正處在第一次現代化階段,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我們的一切工作要立足這個特征來謀劃,轉方式、調結構也要立足這個特征來確定重點。從經濟發展的規律來看,處在第一次現代化階段,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來自第二產業,即工業,尤其是機械制造和重化工業的發展。為支撐這一階段的經濟發展,對交通運輸要求更高,貨物運輸需求強勁。而內河航運以其運能大、運價低的獨特優勢,在進行集裝箱、大宗散貨的運輸,承載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資及大宗產品方面具有優越性。大力發展內河航運對支撐我省現階段機械制造、重化工業等工業產業加快發展,提升工業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港航設施是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大力發展內河航運符合“一化三基”的發展戰略,而且具有較高的投資效率。大力發展內河航運是立足我省階段性發展特征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重點工作。 

  加快發展內河航運,要堅持“四輪驅動” 

  當前,一方面,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交通運輸的發展總量提出了迫切要求;另一方面,受土地資源、能源和生態環境的制約,對交通運輸的發展質量、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也提出了迫切要求。為了抓住中央把水運發展擺在重要位置的戰略機遇,我省已經出臺《關于加快水運業發展的意見》的指導性意見,我們必須以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緊迫感,認清形勢,把握規律,開拓進取,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我省內河航運大發展,充分發揮內河航運的比較優勢,堅持“四輪驅動”,為轉方式、調結構、抓改革、強基礎、惠民生作貢獻,為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抓緊制定完善“十二五”內河航運發展規劃。可以預計,隨著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系列部署的推進,以及交通運輸領域為落實轉方式的要求而推動有關政策措施的出臺,“十二五”時期必將是內河航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一定要及早謀劃、科學規劃,抓緊制定完善“十二五”內河航運發展規劃,積極爭取把內河航運的發展項目納入全省乃至國家“十二五”整體規劃之中。制定內河航運“十二五”發展規劃,注重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綜合運輸體系規劃、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城鎮化建設規劃等重要規劃相適應,切實做到“兩個統籌”:統籌水運與公路、鐵路、民航、管道等運輸方式發展相協調,統籌水運與水利、水電、環保建設相銜接。 

  加快內河航運基礎設施建設。認真落實《關于加快水運業發展的意見》,按照暢通、高效、環保、安全的要求,大力建設高等級航道網和功能齊全的港口群,充分發揮港口的產業聯動和集聚效應,推進臨港工業區和港口物流園區建設,夯實我省現代化航運物流平臺。按照“航電結合,以航為主,以電促航,滾動發展”的原則,進一步推進航電樞紐建設,將航電樞紐的部分發電收益用于內河航道建設和養護。加強航道和樞紐運行、維護的管理。推進船型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集裝箱、液貨、危險品等專業化船舶。 

  加大資金籌措投入力度。內河航道屬于公益性基礎設施,以社會效益為主,其基礎設施的建設應以政府投入為主,鼓勵社會投資積極參與,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投融資體系。充分調動各級發展水運的積極性,加大政府資金扶持力度,積極爭取中央的支持,建立水運建設與發展專項資金。制定扶持水運發展的涉地、涉稅優惠政策,大力拓展水運投資渠道,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參與港口建設、經營和從事水路運輸;港口裝卸、倉儲等經營性設施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港口基礎設施,可對港口、航道與周邊的土地進行捆綁式統一開發。發展船舶抵押貸款項目業務,推動銀企合作。 

  加強安全監管和水運支持體系建設。科學的安全監管和水運支持體系是加快內河航運發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全省水上交通安全指揮中心和水運信息系統、水上安全監控系統、船舶防污染系統,加強重點時段、重點船舶、重點河段和重點環節的安全監管;建設水上救助基地,建立應急反應平臺和預警系統,健全水上應急救助系統,提高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