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東盟政策紅利廣西雄心勃勃
2010-4-20 9:0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廣西采訪期間,記者經常聽到一句話:兩廣是兄弟,一個“富大哥”,一個“窮兄弟”。
7天的行程,“新南行記”采訪團基本上是從一個港口趕往另一個港口,從一個工地趕往另一個基地。去年,廣西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60.7億元,增長50.8%,與全省GDP的比值高達75%,這一比重超過廣東的兩倍!借助中國—東盟自貿區建立和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契機,廣西開始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和引進大項目,希望摘下“欠發達”的帽子。
這個蟄伏在廣東西面的經濟體,正在緊緊抓住國家給予的東盟政策紅利,奮起追趕東面先富起來的“老大哥”。
東盟概念,廣西是只潛力股
去年廣東在東盟四國刮起“廣東旋風”之前,廣西就已和東盟國家有著頻密的經貿往來。
東盟之于廣西,正如當年港澳之于廣東。廣西自治區商務廳副廳長馬繼憲表示,廣西是中國唯一與東盟國家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是中國通向東盟的重要門戶和橋梁。
據介紹,東盟已連續多年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伙伴。在東盟市場的帶動下,廣西近年來的對外貿易快速發展,進出口總額由2002年的24.3億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42.1億美元。即使在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廣西去年的出口額也增長13.9%,增幅在全國排第一位。
當然,與廣東去年超過6000億美元的外貿進出口總額相比,廣西的對外貿易還只能算剛剛起步。廣西12.6%的外貿依存度,也和廣東相去甚遠。然而,東盟這一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已經吸引越來越多的目光。
今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啟動,中國與老東盟六國(馬來西亞、文萊、印尼、菲律賓、新加坡、泰國)90%以上的產品實現零關稅。這里將成為一個擁有19億人口、接近6萬億美元GDP、4.5萬億美元貿易總額、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
對于這一政策紅利,廣西人歡欣鼓舞。廣西商務廳副廳長馬繼憲說:“自貿區成立,廣西受惠最大,目前廣西正在大力實施以東盟為重點的多區域合作戰略,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加快融入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和中越‘兩廊一圈’合作。”
采訪時有專家比喻道:“自貿區剛剛成立,廣西目前還只是一只東盟概念的潛力股。”但廣西早已開始積極為挖掘這一概念打基礎:目前廣西已獲批開通至越南的國際運輸線路22條,其中10條線路已開行,并可與東盟8國11個國外城市通航,沿海港口也在加速建設;中國—東盟博覽會,也已在南寧成功舉辦六屆;南寧·中國—東盟國際商務區也即將建設完畢,這里將打造成為中國—東盟貿易洽談、成交、結算中心;2009年底,享受外貿優惠政策的欽州保稅港區和南寧保稅物流中心也已順利封關運作。
重化上陣,北部灣港口大洗牌
提及湛江港的相對優勢時,廣西防城港市委書記禤沛鈞曾不無羨慕地提到:“湛江港有大型臨港工業支撐,主要是茂名石油,裝備制造業比較發達。”
如今,廣西已經不用羨慕。今年6月,廣西欽州中石油(12.49,0.00,0.00%)一期1000萬噸煉油項目將全面建成投產。煉廠建成投產后,每年可向西南市場穩定供應700余萬噸汽油、航煤、柴油等輕質油,以及液化石油氣、聚丙烯等石化產品,并將有效拉動煉油化工下游配套產業鏈發展。中石油二期工程也已完成選址。此外,2000萬方的原油儲備庫項目,去年也已開工建設,一期420萬方油庫基本建成。
防城港市也在全力推動自己的臨港重型工業項目,包括投資分別達1000億元、700億元、300億元的鋼鐵基地項目、紅沙核電項目和金川鎳銅大型冶煉項目。禤沛鈞表示,其中核電、金川鎳銅項目正力爭在今年6月開工,防城港鋼鐵基地也正在爭取國家早日核準開工。他說:“這些項目建成投產后,防城港的貨物吞吐量會大幅提升。”
北海市的發展重點,則是開發濱海旅游和跨國旅游業,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海洋開發等高技術產業和出口加工業。年總產值將超過100億元的中國電子北海產業園,將于2012年全面建成。
北部灣三大港口城市,已形成連橫之勢。2007年,廣西成立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將北部灣三港重組整合,統稱“廣西北部灣港”。去年三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016萬噸,已欲趕超廣東湛江港。
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副總經理張建輝說:“港口是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龍頭,廣西正在采取非常措施推進港口開發建設,在目前已形成1億噸吞吐能力的基礎上,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建成防城港區、欽州港區、北海鐵山港區3個億噸級港區,使北部灣總體吞吐能力達到3億噸。”
屆時,廣東湛江港也將面臨一個強勁的對手。據悉,北海已從貴廣快鐵接駁一段鐵路到北海港口,希望截分部分出海貨流。
筑巢引鳳,承接東部轉移
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描繪了一個美好的前景,讓各路資本有了涌入廣西的理由;北部灣臨港重化工業的布局和大量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讓廣西有了發展的“本錢”;國家批準實施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賦予了這里最開放、最優惠的支持政策。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便是來自東部省份的產業轉移。早在2008年4月,國家商務部便將南寧、欽州兩市列入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行走在廣西,“歡迎來投資”的話語不斷,招商成了各級政府的重頭戲。
以北海的招商力度為例,當地一位媒體人士透露:“北海的招商力度太大了,各種優惠政策你可能沒法想象。比如用地,按照國家13.6萬元/畝的最低限價給到企業,當地政府又通過各種方式補貼給企業,最后基本上是不要錢。連長城計算機公司搬進這個產業園的搬遷費10萬元,政府都給包了。”
在這種“誘惑”下,已有不少企業蠢蠢欲動。在中國電子北海產業園,深圳的長城計算機公司和景光電子都已經在這里投資了大型項目。東莞的臺資企業麥斯鞋業,也在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設立了生產基地,并帶動上下游8個關聯項目入區。
據統計,從2006年1月至今,北部灣經濟區共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項目3563個,總投資3675.7億元。
“不怕貴州窮,就怕全國不富”
借勢貴廣快速通道建設,貴州旅游全面出擊
一直以來,貴州似乎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這個地方,不沿邊、不靠海、多山地,GDP不到4000億,全國排倒數第六。新南行記采訪團出發前,朋友用十幾年前留下的“刻板印象”來指導我:“去貴州了,要做好充分準備,到了山溝溝里,手機信號不通,現金都沒地方用。”
走完貴州,我笑著給朋友打電話:“你OUT了,貴州發展很快,哪里是你想的那么荒僻啊。我這一圈走下來,哪里都有手機信號,不光能用現金,還可以刷卡。”
隨著近年來貴州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特別是以貴廣快速鐵路和廈蓉高速為引領的出省通道建設,貴州與廣東等周邊省份的經濟往來越來越密切:“西電東送”帶動了貴州一大批水電、火電項目,“貴州電”源源不斷地送往廣東等地;靠外省游客拉動為主的旅游業,近5年來保持了年均30%左右的增長,發展勢頭十分迅猛。
后起的旅游追兵
在貴州采訪期間,一個不斷被提及的問題是:貴州、云南二省在發展旅游方面的對比與合作。貴州的主管部門負責人說:“云南在旅游發展方面的一些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雖然在打品牌、做營銷方面,貴州旅游還在向“老師”云南學習,但從旅游業的總量上來看,貴州已呈追兵之勢:2009年,貴州省實現旅游總收入805.23億元,同比增長23.29%,接待旅游者1.04億人次,同比增長27.64%;臨近的旅游大省云南,去年旅游業總收入為810.7億元,接待旅游者近1.3億。
追兵與“老師”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云南旅游主打“四張牌”:氣候宜人、民族多樣性、自然風光和特色古鎮。這“四張牌”,貴州也樣樣不缺。
貴州省會城市貴陽,其主打牌便是氣候。貴陽市旅游產業發展委員會主任葛宇菁說:“我們現在主推的城市名片就叫做‘爽爽的貴陽’,通過主辦貴陽避暑節等活動,來打造中國新的避暑之都。”他介紹道,貴陽是名副其實的天然大空調,年平均氣溫15℃,夏季最熱時的平均氣溫在24℃左右,在同一緯度上,能與貴陽夏季涼爽舒適的氣候相媲美的城市屈指可數。
東南部的黔東南州,主打牌則是民族多樣性。這里是全國苗族侗族人口最多且最集中的地區,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總數的81.6%,為全國之最。被譽為“苗族民族文化藝術館”、“活化石”的西江千戶苗寨,就在這里。
南部的安順,是黃果樹大瀑布和中國最大的水溶洞———龍宮的所在地。這里也是貴州自然風光景區的代表地。安順旅游的另一張王牌,則是特色古鎮。在天龍古鎮,隨處可見用石頭壘砌的房子和一身正統漢族裝束的婦女,朱元璋屯兵西南遺留下來的“屯堡文化”讓人震撼。一位同行的記者感嘆:“居然還有保護得這么好的地方,這里潛力很大,我仿佛看到了下一個麗江的影子。”
北部的遵義,則主打以遵義會議紀念體系為代表的紅色旅游產品系列,以及以國酒茅臺為代表的酒文化旅游產品系列。
貴州省旅游局長傅迎春表示,隨著對旅游資源的深入挖掘,貴州越來越多的景點和精品線路被開發出來,一個綜合性的旅游集群體系逐漸形成。
快鐵速度帶來新機會
“酒香也怕巷子深”。一直以來,貴州深受交通不便之苦,豐富的旅游資源“藏在深閨人未識”。
前任廣州市委書記林樹森,如今是貴州省省長。林樹森來到貴州后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貴廣快速通道的建設。貴廣快速通道包含兩條線路:一條是2008年10月開工建設的貴廣快速鐵路;另一條是廈蓉高速公路的貴陽—廣東段。
這兩條路,將使廣東、貴州兩省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高速公路建成后,從廣州自駕車至貴陽,將從原來的20多個小時縮短為7個小時;走快速鐵路,只需要3個小時。
貴州此舉,目的之一便是為了吸引廣東這樣一個游客輸出大省的游客。據統計,在國內不少旅游目的地的游客量中,富省廣東的人數最多。貴州省旅游局長傅迎春說:“我們已經啟動修編相關規劃,加快沿貴廣快速通道的旅游產品建設,著重開發自駕車特色旅游線路。”
貴廣快速通道,瞄準的是珠三角的游客市場。這還只是第一步。去年3月、7月和12月,貴陽至重慶、昆明、長沙、成都的快速鐵路又相繼獲國家批準立項。貴州省高層的設想是:全面建成以貴陽為中心,連接周邊各省會城市及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發達地區的快速鐵路系統,實現2至3小時通達周邊省會城市、4至7小時通達我國經濟發達地區。
“不怕貴州窮,就怕全國不富。只要我們這里的青山綠水和民族文化保護得好,不怕別人不來。”傅迎春說,據權威部門預測,今年我國人均GDP將接近4000美元,這意味著以旅游業為主體的現代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扮演的角色會越來越重要。在此背景下,欠發達、欠開發但資源稟賦極佳的貴州旅游市場,空間將越來越大。
要吸引游客,除了靠交通,還得靠“吆喝”。傅迎春表示,貴州近期正在加大品牌營銷、文化營銷的力度,借鑒云南、廣西等地打造“云南印象”、“印象劉三姐”的經驗,重金打造了大型演出“多彩貴州風”,收效顯著。此外,貴州還頻頻組團赴重點城市開展“感知多彩貴州”旅游文化系列推介活動。
■經濟隨筆
旅游“帶頭大哥”的煩惱
“新南行記”采訪團的車隊穿梭在煙雨桂林,山水相環,美得像畫兒。
桂林,堪稱國內旅游發展的“帶頭大哥”。小學課本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早就把這個山水圣地深深印在我們腦海里。上世紀80年代末,桂林就開始有意識地推廣“桂林山水”的品牌,旅游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然而,隨著云南、貴州等地旅游相繼崛起,“帶頭大哥”桂林有了危機感,提出“二次創業”的口號。但在創業中,有不少成長的煩惱。
桂林和順旅行社總經理張博向我們吐苦水:“今年春節鐵道部對旅游訂票的限制,把我們搞慘了哦。規定凌晨7點開始訂票,我們旅行社提前一天晚上7點鐘去排隊,已經站滿了人,旅行社拿著小板凳排隊,都差點打架了。我們只有雇民工排隊,一個人給100塊費用,只為了買3張票。因為票的原因,旅行社春節差不多都放假了,損失很大。春運要保障民工,但游客利益也要保障啊!”
張博在桂林旅游(13.31,0.00,0.00%)界“混跡二十多年”,算是老江湖了。“桂林的始發車主要是為游旅設計的,可春節卻不讓旅行社幫游客訂票!”他把這種“不近人情”的規定,歸結于“政府行政管理體制的滯后”。
上世紀80年代末創業的時候,張博也遇到過類似的煩惱。當時,張博做出一個“出位”的舉動,聯合北海、海南的旅行社,在北京一家酒店租了一個場地搞聯合旅游促銷。辦了沒幾天,北京市旅游主管部門過來封場,將幫游客訂機票的錢全部沒收,說是非法的。“在外省設立辦事處,把市場推到游客鼻子底下,是我們最先做的,不過沒辦法,那個年代,我們太超前了。”在當時,國家對跨省旅游的態度是“不提倡、不反對”。
現在,旅行社到各省設立辦事處,早已是通行的辦法,國家旅游主管部門也提倡,各個城市也很歡迎。旅游業已成為中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張博說:“這是一種進步,有著劃時代的意義,說明社會觀念在進步。”
桂林旅游起步早,敢打敢拼,為全國旅游發展沖破了不少政策瓶頸。如今,桂林被列為首個以城市為單位的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我們有很多可以去做,去嘗試,為全國旅游發展提供經驗。”前面提到的旅游訂票問題,就是張博呼吁桂林去改變的不合理處之一。
張博還在期待貴廣快鐵的開通。廣東是桂林最大的旅游客源地之一,目前桂林只有一條建于上世紀30年代的湘桂鐵路,“易進難出”一直是桂林旅游發展的瓶頸。貴廣鐵路和湘桂鐵路擴能改造完成后,桂林將成為兩條快速鐵路交會的節點,桂林乘火車到長沙、廣州、貴陽、南寧四個省會城市僅需2個小時。
桂林旅游的黃金快鐵時代來臨后,張博和同行們就再也不用為了“3張車票”而大打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