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投資2500億元再掀公路建設高潮
2010-4-19 19:5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8年末,國際金融危機對山西經濟造成嚴重沖擊。為積極應對危機,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決策:投資6500億元人民幣加快山西基礎設施建設,由此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00億元。其中,省委、省政府寄厚望于交通領域,將2500億元用于公路建設,建設總里程4.8萬公里。
由此,山西再一次掀起了公路建設高潮——山西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公路建設高潮。
一年多的時間已經過去,山西新一輪公路建設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公路建設有沒有對當地乃至中西部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預期作用?山西交通今后如何發展?帶著諸多疑問,本報記者近日專訪了山西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段建國。
記者:段廳長,重點公路工程主要是指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設方面我了解一些概括的數字,比如去年一共開工了20多個項目。您能先介紹一下這些項目的實施情況嗎?
段建國:正如你所知道的,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兄弟部門和全省各界群眾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目前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已開工28個,總里程2209公里。去年共完成投資392億元,是2008年的9.7倍,在全國排名第二,僅次于湖南。加上國省干線和農村公路投資,去年全省公路建設共完成投資563億元,在全國排名第三。
記者:這28個高速公路項目,建設里程2200多公里,項目總投資1400多億元,開創了4個歷史之最——新開工項目歷史最多、項目投資歷史最大、施工規模歷史最大、項目進展歷史最快,對山西經濟的拉動是明顯的。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情況吧。
段建國:省委、省政府決策的目的就是為了以固定資產投資拉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從去年以來的實踐證明,我省的交通狀況沒有辜負省委、省政府的期望。
有分析數據表明,每億元高速公路建設投資可為社會提供約1800個直接就業機會、2100個間接就業機會;平均每公里高速公路建設直接形成約1000噸鋼材、9000噸水泥、800噸瀝青的消費需求。照此計算,去年高速公路建設為社會直接或間接提供就業崗位近220多萬個;直接消費鋼材200萬噸、水泥1800萬噸、瀝青240萬噸,可帶動全省GDP增加約500多億元。
記者:社會上現在有這樣的說法:高速公路建設成為我省應對金融危機的 “先行官”、拉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促進社會就業的“主戰場”。你對此有何看法?
段建國:這是對我們工作的高度肯定。我們對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謝。但同時我們也能感覺到責任和壓力。其實我個人認為,高速公路建設不僅在建設期間直接拉動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能夠為增強經濟發展的后勁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高速公路建設投資規模的繼續擴大,其對鋼鐵、水泥、建材、機械等產業發展將起到更大的帶動作用,對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和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將更加明顯。
記者:說起高速公路建設,不能不提咱們的高速公路網規劃。記得2008年底省交通運輸廳對以前的山西高速公路網規劃進行了調整,路網布局由“人字骨架、九橫九環”擴展為“三縱十一橫十一環”,路網規模由4050公里增加到6300公里。請問這是基于什么考慮呢?
段建國:山西地處我國中部,承東啟西,接南連北,輻射八方,是全國交通運輸的樞紐和東西部交流的橋梁。從山西省情來說,山西是國家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山西經濟最大的特點就是運輸經濟,俗稱“車輪經濟”。從太舊高速公路到大運高速公路,山西先后掀起了兩次高速公路建設高潮,大大改善了山西的公路交通狀況。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山西又面臨著新的交通“瓶頸”制約。作為山西交通品牌的太舊路,早已不堪重負,長期以超二三倍的負荷運轉。如果不加快建設,就會影響山西全省的經濟、社會建設,影響到山西的對外開放形象。因此調整山西高速公路網規劃,已是必然之趨。
以往制定規劃時,總受資金的羈絆,怎樣才能突破原有的框框,為山西公路網絡構想一個嶄新的未來?我們再三斟酌后決定,先不考慮資金壓力,搞個最理想的規劃,根據財力逐年實施。這個原則確定后,大家從全國大局和山西的資源、人口分布,到經濟、文化格局進行周密研究分析后,突破原有的條條框框,最終將新規劃落腳到促進山西經濟社會發展上。山西周邊與多個省份相鄰,從以前的“人字骨架、九橫九環”,擴展為“三縱十一橫十一環”,僅省際接口就增加為30個,進一步強化了山西與國內大經濟區和相鄰省份之間的聯系。公路成網后將形成通道能力充分、網絡結構合理、樞紐功能完善、客貨運輸便捷、環境友好和諧、與其他運輸方式有效銜接的公路網絡和公路交通運輸體系。
記者:2500億元的公路建設投資,除了高速公路外,其他還有哪些項目,實施情況如何?
段建國:其他項目包括干線公路改造、公路運輸樞紐、紅色旅游公路以及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等。這些項目也都在順利開展之中。比如今年3月份開工的太原公路主樞紐武宿貨運中心項目,是我省“十一五”重點工程,是交通運輸部規劃的179個國家級公路運輸樞紐之一。這個貨運中心建成后,對于提升我省特別是省城太原及周邊地區商品貨運物流的陸運口岸大通關能力、對外貿易保稅倉儲能力、組織指揮調度能力和信息網絡服務能力,促進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建設暢通高效、安全綠色的交通運輸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者:村通水泥(油)路“全覆蓋”是省委、省政府“五個全覆蓋”工程中投資最大、任務最艱巨的一項工程。實施好村通水泥(油)路“全覆蓋”工程不僅有利于擴大內需,而且有利于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這項工程我們省是如何推進的?
段建國:山多溝深,行路艱難,一直是山西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也是廣大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為了破解山西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2009年初,山西省政府在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作出了 “用兩年時間,實現”五個全覆蓋“的承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蓋“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全省上下層層動員,齊心協力,大搞村通水泥(油)路建設,使廣大農村交通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去年,山西村通水泥(油)路全覆蓋工程完成15180公里,新增村通水泥(油)路的建制村2236個,全省96%的建制村通了水泥(油)路客車,其中陽泉、大同、太原、運城四個市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全覆蓋“,老百姓出行、乘車將更加方便。
記者: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全省高速公路建設的目標任務是什么?
段建國:具體來說,今年我們制定了四大目標任務。一是要完成高速公路建設投資470億元;二是新開工山陰-平魯、長治-臨汾等1022公里高速公路;三是抓好已開工項目2000多公里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年底竣工1000公里,實現“十一五”末我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000公里目標;四是保證所有重點公路工程建設項目質量總合格率達100%、優良率達90%以上,不發生重大質量和安全事故,不拖欠農民工工資、征地拆遷款和工程款,實現“建好多條路,不倒一個人”的廉政目標。
記者:開工1000公里,建成1000公里。這個目標可不輕松。段廳長,能談談我省高速公路建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嗎?
段建國:隨著我省公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和建設難度不斷加大,新舊矛盾相互交織、日益突出,工程建設管理壓力和廉政風險越來越大。主要表現在:
一是公路建設規模大與有效施工監理力量不足的矛盾突出。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指導下,去年以來,全國范圍內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戰線越來越長,建設需求與施工、監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建設戰線過長、項目過多與管理力量不足的矛盾突出。目前我省僅高速公路就已開工28個項目,建設規模已達2209公里,今年1000公里開工后,建設項目在40個以上,建設規模將突破3000公里,項目總投資2000多億元。這是我省交通建設歷史上任何一年都沒有的規模。雖然這些年我們鍛煉了一批中青年技術干部,但面對3000公里的建設規模,項目管理尤其是技術管理的力量明顯不足;
三是項目建設難度大與有效工期緊的矛盾突出。從目前已開工的28個高速公路項目來看,大都進入山區礦區、林區,穿山越嶺、溝壑縱橫,地質地形條件復雜,橋梁隧道工程多、采空區多,施工難度越來越大,完成省委、省政府確定今年要建成1000公里高速公路的有效工期緊張,要保證這些項目優質安全按期完成項目建設,對我們的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記者:面對這樣的現狀,山西省交通行業如何處理質量、進度、效益和安全的關系?
段建國:只有認清了形勢,感到了壓力,目標才會明晰起來。今年一年必須建成通車1000公里,沒有退路,只能放手一搏。對此,我們既要看到有利條件和大好機遇,增強做好工作的信心;
又要認清前進路上的困難,把問題想得更多一點,把應對工作做得更實一點,高起點謀劃,高標準要求,外抓協調,內抓進度,集中精力抓好落實。
我們要求進度和效益,更注重質量和安全。對于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我們一刻也不敢放松。我們每個月都要召開調度會通報工程進展情況和質量檢查情況,是誰的責任都點出來,夠得上處理的,不論是業主、監理,還是施工單位,都要毫不留情地進行處理。在質量和安全問題上,我們就是要比法律法規要求更嚴一點,落實更猛一些,小事當作大事抓、沒事當作有事抓,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不出事,不出大事。